论数学美及其创设

2012-04-29 20:36田芸芸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数学

田芸芸

著名的英国数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曾提出:“数学教育还必须将数学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还受到美的熏陶。”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美的王国,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风光美景,产生美的体验。那么,对于培养学生高兴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为此,笔者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美及其创设进行了探索。

一、揭示美

(一)数学美的内在本质

什么是数学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类似于“什么是美”一样难以有个统一的说法。一种随意笼统的说法是:“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存在的美。”徐本顺教授等人认为:“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卢锷教授提出数学美因是数学的某种客观品性,被主体的数学审美活动所感知,激发主体的美感,数学美因在主体的审知过程中实现为美即数学美。数学美因—数学审美—数学美感,数学美是在这一全过程中得以实现并显示出来的。

(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外在形象上欣赏: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等;从方法和思维上分析:她有简约之美、无限之美、抽象之美、类比之美等;从原理上探讨:她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二、创设美

数学美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欣赏到数学的美学价值,把数学的美育功能落实到中学数学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审美于教。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

1.个人行为品德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是课堂审美的第一要素,教师的内在素质美包括教师丰富的情感、炽烈的爱心、坚强的意志、果断的作风、崇高的信念、高尚的品质等。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组建自己在教学中的完美形象,如端庄大方、才情并茂、斯文俊雅等。

2.有意识地贯彻“美学标准”

在中学里,“美”并没有普遍被意识到。尽管多数教师曾在教学中流露出对学生数学上的美学要求,但并非所有中学数学教师都有明确的数学美概念,有些甚至从未考虑过数学美问题,事实上适时引入数学美及其美学标准,不仅能得到学生认同,同时还可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案例:某中学进行高一数学测验,其中有一题:已知关于x的函数:y=x+2ax+a(—1≤x≤1),求其最小值函数f(a)。

评分标准如下:(总分6分)

写出:y=(x+a)—a+a得1分

分三种情况讨论每答对一种得1分,即:

(1)a<—1时f(a)=1+3a

(2)—1≤a≤1时f(a)=a—a

(3)a>1时f(a)=1—a

写出下列形式给2分

f(a)=1+3aa<—1a—a—1≤a≤11—aa>1

考试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失去了最后两分。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释扣分原因:一部分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就是要锻炼你们这种总结结论的习惯,不写成统一的形式就不能算全对。”但这种近似“粗暴”的处理并不能使学生认同。有一位教师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最终要将结论总结,就好比:一个果园主雇工人去采摘果实,工人们最终要把果实送住园主处汇总,才算是完成任务,只有到此时才能领到工钱。”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统一美”,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去观察,比较答案,提出解题时的美学标准,结果无一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提出异议。有些学生感叹说:“原来数学中也有美。”

这个案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贯彻“美学标准”是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

(二)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美的因素

1.教学内容之美

数学美往往表现为一种含蓄的美,学生很难领悟,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中的美充分展现出来。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sin120°=sin60°,cos(—30°)=cos30°等,这使“对称美”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强烈震撼。方程中的换元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无不显示出数学的神奇魅力。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椭圆与正弦曲线会有什么联系吗?做一个实验,把厚纸卷几次,做成一个圆筒。斜割这一圆筒成两部分。如果不拆开圆筒,那么截面将是椭圆,如果拆开圆筒,切口形成的即是正弦曲线。这其中的玄妙是不是很奇异、很美?

2.教学设计之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首先应遵循基本的备课要求,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等。但如果要使教学更“艺术”一些,更“美”一些,光做到上述要求是不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美,应突出体现在“有序”和“和谐”上。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层次的设计,或为递进关系,步步深入,或为并列关系,各个展开讨论。例如,高中一年级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首先从初中已接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次函数开始讨论,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发现这“三个一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能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类似地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联系起来讨论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奋,学生自己动手仿照“三个一次”的做法,去发现“三个二次”的联系,从而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由熟悉的知识开始,层层递进、个个展开,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

3.教学语言之美

教学是一种艺术,它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的且具有审美魅力的课堂语言,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数学教学语言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它的严谨性体现在数学中的定理、定义不能随便改动,应当精确。为了获得应有的课堂审美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凝练精彩。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该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如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如黄金比例的趣谈、现实中优美的几何图案,等等,揭示数学的内在美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安排语言的节奏,语调应抑扬顿挫,合理的板书、优美的动作语言等也是不可忽略的。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充分挖掘数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因素,为学生创造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向学生展示数学中五彩缤纷的美,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高雅情趣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这样,让学生引起精神的升华,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数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纯白美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