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口头表达”教学初探

2012-05-10 02:11邓先进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口头表达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邓先进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是中学表达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表达”,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表达;思维训练;创新

“重读写,轻听说”,是中学表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开展好语文课堂中的“口头表达”教学呢?

一、遵循性情,培养兴趣

现今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渴望表现自己的才智。他们思想开放、生性活跃,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根据这种基本的心态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适当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有机会显露“才华”。

“口头表达”的开展,就是要让学生跃跃欲试,培养其“说”的心理态势,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消除“害怕”心理。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了解学生最敏感的话题,最喜欢的事物。话题设置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其次是要创设自由、民主、活泼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学中尽量让较大胆的学生开始,引导其他不善言语的同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表达、讲述。

另外,教师要创设的自由、民主、活泼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老师的角色谈化,尽量以鼓励,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量让较大胆的学生开始,引导其他不善言语的同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表达、讲述。

二、教学设置,活跃课堂

“口头表达”,不等同于一般的“说话”,它要求对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的材料进行筛选,提取其中有意义、有艺术表现力的进行讲述。怎样才能使学生“动之于心”而“发之于口”?从“心中”到“口中”,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才能作完整的口头表达,它对于思维训练有较高的要求。

思维需要训练,训练应有可操作性。为此,可设置以下几种“口头表达”的模式:

(一)每堂语文课的开始三至五分钟可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将自己已准备好的话题内容作口头表达;对声音、姿态表情都作详细的要求,发音正确、清晰,要做到音量适中,抑扬顿挫,语速适当。

(二)专门抽出一、二堂课让学生作一句话表达、片段表达,进一步要求口语表达内容得体、充实、生动。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环境中向听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三)课堂即兴口头表达,如结合课文请学生介绍作家或文题背景,请学生讲解名人名言或成语,让学生讲故事等。

(四)布置家庭作业式,如提前布置口头表达题目,使创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后再到课堂当众表达。也可对一句诗、一段话、一幅图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评述性的口头表达。让学生观察事物或阅读材料,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评析,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看法、感受。可由学生自由选取阅读的篇目作为阅读材料来评析。

三、训练思维,表现自我

口头表达可以训练以下几种思维:

(一)训练流畅性思维。

口头表达与说话同属于表达,但思维表现有较大的区别。许多学生平常说话口若悬河,但口头表达时却表达得支支吾吾,内容拉杂。究其原因是自然说话的特点是比较“散”:可以东拉西扯,可以前言不搭后语——前言后语缺少连贯;而口头表达恰是要尽量回避这一点,要求目的性强,不允许“散”,不允许跑题,必须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二)训练逻辑性思维。

自然说话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短”,说话的内容“简短”,即使有一个集中的话题,也是三言两语,说完即止。但口头表达要求有程序性,即口头表达要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合理的逻辑性。要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

(三)训练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全方位思考。相对来说,这是对口头表达的最高要求,大部分同学难以达到这一要求。但在教学中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全面、立体地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大胆设想,综合思考,从而抓住重点,从而将口头表达表述得有声有色。

三、激励落实,长抓不懈

由“笔写”到“口述”,就要求学生从“静”到“动”,从个人写作到当众叙述,当然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口头表达处在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则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大辅导力度,从心理方面予以引导。尤其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挖掘、多鼓励,不能奚落。要求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感发展脉搏,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可以说,口头表达训练让学生敢想敢说,想什么说什么,是学生从为“写作而写作”转换到说出有自己真实情感、独到看法来的关键之一。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历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能达到优化写作课堂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口头表达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不沉默才是金
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个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