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与时俱进再创龙泉林业新辉煌

2012-06-20 06:57撰文徐怀坤
浙江林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龙泉市林权林农

□撰文/徐怀坤

龙泉是浙江省的林业大市,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撑起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片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龙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绿色崛起,加快科学跨越,打造‘活力龙、幸福泉’”的奋斗目标。为顺应新形势,龙泉林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以林富农”的发展战略,把做好“生态、富民、实力、和谐”的林业文章作为前进方向,为再创林业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稳中求进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

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竹产业中心区。作为毛竹主产区,竹产业在龙泉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上半年,全市竹木加工企业生产总值15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达到6.4亿元,毛竹林覆盖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万元。为加快竹产业培育,提升一产,突破二产,发展三产,使竹产业由中心区向集聚区转变成为龙泉当下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理念,龙泉竹木加工企业走上“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政府在竹林机耕路、竹林便道、竹林灌溉用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上给予支持。今后5年,龙泉市计划建设毛竹高产高效林10万亩、竹林机耕路1000公里,建设覆盖面积达1万亩的竹林喷灌设施,建立竹木加工特色园区。加强科技和人才“走出去,引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引进,全面提升竹木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计划到2016年全市竹木加工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8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数量达到10家以上。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变竹木加工企业“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建立养生养老休闲基地。今后5年,龙泉市计划以“接二连三”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当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充分利用“国家森林城市”这张金名片,发挥龙泉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龙泉山二期、披云山、昴山景区的开发,把龙泉建成浙西南最佳的养生养老休闲基地。推进优美乡村、特色乡村、森林道路和浙南大林海等建设,打造以森林、竹海、高山、云雾等为特色的森林旅游。通过“农家乐”提升工程,进一步挖掘“农家乐”特色,努力提升品位、丰富内涵,促进“农家乐”上规模、上档次。通过三产发展,让农民真正实现从依赖木材砍伐到保护森林“卖生态”的转变。

做大油茶产业。龙泉市现有油茶面积3.3万亩,已经建成高效油茶示范区1万多亩,建成高产良种推广示范林1800亩。通过实施《浙江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采用优良无性系繁殖育苗,提高良种苗木生产能力,确保新造油茶林的高产高效。到2015年,龙泉市计划实现良种油茶苗年生产能力30万株,新造良种油茶林1.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万亩,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万元,使油茶产业成为龙泉市继毛竹林之后又一条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途径。

创业创新提高林业影响力

龙泉市围绕“特种培育为后盾、生态保护为基础、林改富民为目标”三方面、两创建,扎实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做好特种苗业。作为浙南最大的省级重点珍贵树种容器苗繁育基地,龙泉市林科所年产珍贵树种和杉木良种苗木200多万株,拥有年生产能力达300万株的容器苗基地,是浙江省五大省级骨干苗圃之一。下一步,龙泉市将以林科所的种苗科技为支撑,加大对林科所资金、技术、人力的扶持,带动绿峰、龙强园艺公司整合全市种苗资源,建成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基地2.5万亩,全力打造浙西南珍稀树种基地,同时,结合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等项目,到“十二五”末新建大径材基地10万亩。

搭建生态屏障。龙泉市现已完成绿化造林2.96万亩,低产改造1000亩,实施森林抚育4万亩,建成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115万亩。统筹推进城乡“三沿”绿化和植被改造,以安仁—凤阳山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和“三沿”地区的林相改造为抓手,完成10个“三沿”绿化项目共计2017亩,完成九村宫头—青坑底等9个景观林建设项目。以城镇村庄绿化为手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治村项目,创建2个省级“森林村庄”,建设龙渊街道桥坑村等5个林业特色村,规划建设6个丽水市级“绿化示范村”。

加强机制创新。龙泉市已完成林权勘界面积192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1亿元,贷款余额4.2亿元,累计林权流转94.3万亩,流转率24%。下一步,龙泉市将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以建设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创新林权抵押贷款体制机制,增加林权抵押贷款金融规模、规避林权抵押贷款金融风险、解决林农经济发展金融贫血问题,防范不良贷款风险,加强森林资源资产收储工作,积极申报财政贴息,降低林农信贷成本。整合林业生产要素,创新林权流转模式。开展林权流转招商和林权作价出资试点,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公开“招、拍、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林地流转累计95万亩以上,为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好基础;开展科普服务林改试点县建设,加强科技型林农培养;做好林木火灾保险续保工作,实现398万亩森林火灾保险全覆盖。

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最高级别的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可以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龙渊森林公园早在1992年就已经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且位于市区周边,总面积6000亩,其中森林3000亩,竹林1000亩,果园2000亩,现保存面积3000亩,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计划在2013年完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任务。

创建国家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大步跨越,在此大环境下,今年,龙泉将牢牢把握国家林业局关于建立林业信息化示范县这一历史机遇,继续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组织编写《龙泉市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已安排专人加强系统实际操作培训,结合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对已有系统进行改进推广的基础上,计划在今年完成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夯实基础增强队伍凝聚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单位作为形象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支好的队伍要团结协作,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步、业务精、作风实。龙泉市注重夯实基础,多举措增强基层队伍的凝聚力。一是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禁贪污受贿,严防失职渎职”是工作的第一要务。利用夜学会等形式,邀请有关专家和法务专员开展廉政、善政教育,开展依法行政业务知识培训,多部门联合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二是加强促进发展能力建设。民生大于天,林业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幸福富裕,“高瞻远瞩,加强发展谋划能力的建设”是工作的第一职责。每个季度由所有中层干部参加的站所例会为加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加强维护稳定能力建设。“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稳定是人心所向,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系,是创建“平安和谐”林区的第一工程。火情就是命令,调处就是维稳,防患于未然,加强维稳能力建设,早已深入人心。四是加强开拓创新能力建设。社会在发展,林业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再创林业新辉煌,开拓创新是起点,人才资源是保证。“比学赶超抓”项目现场点评活动与“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为开拓创新提供了土壤。

强化服务群众满意体现公信力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园区、企业、林农是林业服务的三个落脚点。把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当好服务员、指导员、保障员是龙泉林业的服务理念。一是服务园区,当好保障员。对林地报批坚决做到“三个主动、四个落实”,即前期主动介入、政策主动对接、报批主动服务;落实专人、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时限。二是服务企业,当好服务员。推行林业行政审批“零收费办事、零阻碍服务、零距离审批”,取消除国家规定之外任何费用,实现零收费;坚持林业审批窗口服务无休息日办公,做到随叫随到,特事特办;积极主动上门做好企业年检等服务。组织全市竹木加工企业开展“企业大走访、服务大转型、产业大提升”活动,100名林业干部与企业“一对一”联系挂钩服务。三是服务林农,当好指导员。不折不扣执行好“四通工作法”,即凡是林业职责该办的事,速办“快通”;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办的事,及时“沟通”;遇到困难和矛盾时,林业系统内无法解决的事,积极“疏通”;凡是在政策规定内,有利于全市经济发展的,做到大胆“变通”。以无形之力,为林业增效做好高手,为林农增收做好高人,当好最给力政府部门。

猜你喜欢
龙泉市林权林农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含量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龙泉:政府规划议案被暂缓表决
龙泉市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