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化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考

2012-07-19 03:20印荷萍叶小青
化学教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氢离子电离离子

印荷萍 叶小青

(靖江刘国钧中学 江苏 靖江 214500)

关于中学化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考

印荷萍 叶小青

(靖江刘国钧中学 江苏 靖江 214500)

文章从课堂的提问及其对提问的设计方面入手,谈课堂教学的优化。

习惯性;层次性;针对性;时间延伸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主体参与的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整个的教学活动已经由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教育改革对于我们化学学科来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着课时的减少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完成和教学计划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每一堂课是高效的,有明显成效的,这样才能减轻我们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我们的学生身心愉悦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作为一名教者,对于我们的每一堂课,怎样保证做到高效呢?当然有着多方面的要素,下面就从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课堂的提问及其课堂提问的设计来阐述我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适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试想我们的每一堂课如果没有提问的话,学生可能就只能被动地听与记,这与我们以前的满堂课的讲就没有区别了。课堂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养成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虽然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但是知识的传授光靠学生自己去学还是不够的,教师在知识传授时,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能提高学生听课的紧张性和参与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性,能把学生牵引至课堂。通过学生参与和回答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学目的完成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只要遇到老师提问,有的学生就会把头低下,就怕老师问到自己,虽然他会回答。我们只有让提问成为习惯,学生才会把回答问题看作是最正常的表现自己的方式,通过回答问题的成功来获得成功的喜悦感。通过回答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就容易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漏洞和盲点,自然他就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产生新问题,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在不断解决旧问题和产生新问题之间循环。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可延伸至课前

一堂课的时间应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和课后的复习。我们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设计延伸至课前,可以通过预学案的方式把一节课跟前面旧知识有关联的设计成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例如我们在讲《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溶液pH值时,我们可以把“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建立?水的电离方程式怎样写?水是一个弱电解质弱到何种程度怎样证明?可以通过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来证明吗?写出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查资料看看他的数值究竟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课前完成,因为前面通过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完成的。这样的课前检测就能把学生一上课就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就不会出现一节课我们上了五分钟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我们在课上设计问题时,要有主次之分,要由浅入深,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然后层层剖析,层层递进,最终解决问题。如上面的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的授课时,因为已经在课前完成了预习,可以接着往下设计问题,如,水建立的电离平衡用电离平衡常数表示它的电离程度时,如忽略水电离的分子数,可以把水的浓度看作是一个常数,可以把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做一个怎样的变形可得到一个新常数,让学生自己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定义,这个新的常数能描述水的电离平衡吗?它的数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若在纯水中加入其他试剂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吗?水的离子积存在么?水的离子积数值改变吗?可以设计成这样的表格(见下页)。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完成表格的提问以及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学生自然能给出答案,只要是水溶液水的电离平衡肯定存在,水的离子积肯定存在,水的平衡受表格中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移动,但因为离子积是一个常数,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是温度的函数,其数值只有温度变了其数值才变,其他条件会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但离子积数值不变。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中,学生会对这种纯理论性的课印象非常深刻,理解得也非常透彻。

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c(H+) c(OH-) c(H+)和 c(OH-)大小关系 Kw的变化加热加HCl加NaOH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我们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随心所欲,所提问题不能模糊不清,目的不明。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易错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结合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根据上面的探究表格的完成,在酸溶液和碱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存在,但数值不变,它是否仍为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之积呢?溶液中氢离子是否等于氢氧根浓度呢?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应该怎样求离子积呢?这样问就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学生最搞不清的就是酸碱中水的离子积是溶液中总的氢离子浓度和总氢氧根浓度之积,经常把它看作是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之积。根据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继续设计,任一溶液中怎样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呢?除了用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大小关系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以外,有没有其他方法判断溶液酸碱性呢?从而引入溶液的pH的教学。

五、课堂提问解决后必须衍生课后的新问题

成功的课堂教学绝不是力求给学习活动划上句号,相反,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进一步延伸,知识的再次升华。我们在课堂上解决完课堂问题以后,再创设引导学生提出本堂课不适合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待学生课后解决。这种做法可以提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前让他们下堂课认真听课的准备。同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表示我们的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或所探究的知识确实掌握了。像前面的设计,水加热、加酸、加碱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讨论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类别来看,我们在水中还可以加入其他哪些类别的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溶液酸碱性怎样的变化,溶液的pH值可以怎样测量等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的结合点,教师必须提高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分寸,考虑提问的层次,优化提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提问,敢于提问。这样我们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才能在这高效的课堂上做到双赢。

[1]邓涛.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1008-0546(2012)03-003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6

猜你喜欢
氢离子电离离子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对溶液导电性的显著影响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浅谈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铝离子电池未来展望
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的求法探讨
归类总结促进H2O电离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