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翻修”教学系列报告(十):唐山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

2012-07-27 02:59朱文一赵建彤ZHUWenyiZHAOJiantong
世界建筑 2012年1期
关键词:厂区唐山机车

朱文一,赵建彤/ZHU Wenyi, ZHAO Jiantong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课程“城市翻修”主题系列

主持教师:朱文一 教授

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建筑与城市设计

课程编号:70000044

课程时间:2010 年春季学期

专题题目:唐山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

合作学校:柏林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清华大学:朱文一、王路、赵建彤

柏林工业大学:Klaus Zillich、Vanessa Carlow、Matthias Titze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路峰、杨杨

唐山规划专家:林澎、赵铁政、张圣海

选课学生:清华大学2008 级硕士研究生10 人

柏林工业大学21 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4 人

A 组: 刘小彪、徐婷、Zhao Yusi、SekbanDeniz、

Joshua Smith、YashaAuilKulu

B 组:Jana Gutge、Kathrin du Hamel、张亚萌、

Julius Blencke、Andreas Woyke、李馨

C 组: 李华、KhvogheeChoi、Mara Kanthak、WendeAndreas、Pearce Thomas、薛晓伟

D 组:王文、杨冬英、Clemens Klein、Slawa Jablonska

E 组: 张鹏、赵齐、Woo-chung Lee、Katharina Riedel、Ouyang Wenjie

F 组:Jan Wind、徐绍辉、Mathis Baumann、Hu Shan、张佩佩、Leo Stuckardt

1.课程背景

“唐山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是清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建筑院系联合设计课程。2009年6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与到访的柏林工业大学克劳斯·崔利希(Klaus Zillich)教授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路峰教授商讨三校联合设计课程一事。设计课程题目范围初步定为唐山工业厂区更新改造设计。三校联合设计课程的构想得到了唐山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校教师经过实地考察和初步调研,并在唐山市城乡规划局建议下,最终将联合设计课程题目定为“唐山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

2.课程要求

唐山是河北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城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京津冀都市圈中的重要一环。震后30年,唐山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在国家经济重心北移的大背景下,唐山正处在由资源型城市向港口型城市转型的历史当口,曹妃甸承接首钢搬迁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功能重组注入了强势力量,唐山机车厂等众多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也正在感受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活力新的“震荡”(图1)。

1882年,唐山机车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机车“火箭号”,这里是中国轨道装备制造业的发祥地。2007年,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高速铁路动车组研发的重大成果,建立了时速350km及以上的高速动车组标准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轨道装备高端产品制造基地。目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已迁至丰润区,原有唐山机车厂厂区作为仓储和修配使用,面临更新。

1 唐山机车厂与转型中的唐山市

唐山机车厂厂区为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地段。它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南部,总面积约70hm2。由于厂区紧邻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位置,厂区历史建筑仅剩余几栋,但是众多历史景观如铁轨、电杆等仍保持了原有的铁路工业氛围,具有展现中国第一台机车诞生地的潜力。若干栋震后建造的大型厂房内部空间巨大,厂区树木繁茂,同样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此外,厂区周边还有地震遗址、交大遗址等城市重要遗存(图4-7)。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于唐山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结构的基本考察,进行唐山机车厂厂区更新改造的总体城市设计,并选址进行机车博物馆概念性设计,梳理地块整体空间结构、策划功能更新,并激活周边地块。

2.1 唐山工业遗存认知与分析

唐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中国工业的“五个第一”,城市中心区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存。伴随城市结构的整体更新,唐山已涌现出规划展览馆、启新水泥厂等一批工业厂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众多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课程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唐山工业遗存的基本状况,重点分析唐山老工业基地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学习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城市基础情况研究、宏观分析和整体构思的能力。该阶段课程以讲座为基础,要求学生在现场调研之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方获取信息并加以梳理和分析,中国学生予以德国学生资料收集、翻译等方面的帮助。

2.2 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

课程要求学生在认知和分析唐山工业遗存的基础上,立足唐山城市中心区南部空间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机车厂本身及其与周边地块之间的现状问题,设定厂区更新改造的发展目标;通过对于机车厂基本生产流线和空间布局的研究,以机车厂现有建筑、轨道、道路、绿化等为基础,充分考虑地段西北侧铁路对课程带来的挑战,进行机车博物馆概念性的总体策划和城市设计。更新改造后,机车博物馆区域应适应城市中心区南部发展需要,学生可策划展览、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等新型功能的植入。由于现有机车厂厂区位于地震断裂带之上,设计中不得布置高层建筑。课程要求学生处理好厂区原有交通流线的保留利用与城市路网的接驳,理解工业厂区更新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统筹厂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新型功能对于城市的负面影响。这一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立足城市和厂区遗存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功能策划和建筑布局的能力。

2 唐山机车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机车“火箭号”(图片来源:中国蒸汽机车,华夏地理杂志网站)

3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时速350km“和谐号”动车组(图片来源:河北新闻网)

2.3 车博物馆展览空间意象

课程要求学生充分挖掘保留工业遗存的历史价值和空间、结构等特色,对博物馆主体展示空间意象进行概念性设计,并根据自身设计的特点选取形象、环境、结构等方面进行适当深入。学生可在厂区范围内自行选址设计,机车博物馆展览空间要求充分展现保留工业遗存的风貌特色,满足大型机车实物展示的需要,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翻修”理念。课程力求使学生将前期学习和城市设计的收获延续到建筑设计之中,将厂房改造和博物馆设计与整体策划布局联系起来,建立从城市出发思考建筑的设计理念。

2.4 时间安排

此次三校合作考虑到中德学校不同的教学安排,时间定为2010年1月10日-3月10日。联合设计课程拟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0年1月10日-2月22日,内容包括布置任务书、地段介绍、考察分析和初步构思,课程在3所学校分别进行,三校师生远程交流沟通。

第二阶段为2010年2月23日-3月4日,三校师生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集中联合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初步成果评图、地段实地考察、唐山专家讲座、设计调整深入、中期评图、设计优化和最终成果表达。成果表达方面,要求每组学生制作演示文件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和具体方案,包括设计理念、功能策划、建筑布局、机车博物馆展览空间意象等内容。

4 联合设计课程设计地段

第三阶段为2010年3月5-10日,内容是最终评图和成果整理。最终评图中,要求学生结合演示文件,用英文介绍设计构思和方案,并回答提问,教师团队和受邀唐山专家做出相应的评价。

3.课程进度

2009年6 月,在三校联合设计课程初步定为唐山工业厂区改造题目之后,清华大学教师考察了初步拟定的唐山市棉纺织厂地段。2009年8月,在唐山市城乡规划局的建议下,三校教师共同前往唐山,考察了唐山机车厂,并将其确定为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地段,通过对厂区和周边情况的基础调研,为联合设计课程做好了前期准备。

2010年1月10 日,三校联合设计课程正式启动。在第一阶段,课程采用即时网络传输和交流方式。在布置任务书、介绍唐山机车厂概况和课程基本要求之后,清华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对唐山城市规划、城市空间、工业布局,特别是工业遗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即时将阶段成果通过网络传输给柏林工业大学师生;柏林工大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完成对唐山工业遗存基本状况的认知。同时,三校学生也进行了机车、铁路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对于考察、分析结果的梳理,三校学生完成了设计初步构思和表达。

2010年2月23 日,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师生来到北京。24日,三校师生齐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始集中联合课程设计。当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介绍了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安排,三校学生汇报了前期考察和构思的初步成果,并按照课程促进交流的要求,进行了重新分组(图8)。25日,三校师生赴唐山进行设计课程实地考察,完成了对于唐山机车厂厂区、厂房和周边地段的调研。在由工业厂房改造的唐山规划展览馆中,唐山规划专家为三校师生做了有关唐山城市历史和发展现状的讲座。此外,三校师生还有机会赴曹妃甸参观了高速发展中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和曹妃甸深水港区,切身感受了唐山城市发展的巨变(图9、10)。26日,学生在整理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之前的方案构思开始了机车博物馆概念性城市设计。3月1日,联合设计课程进行了中期评图。3月2-4日,三校学生完成了课程作业的调整优化和深化表达。

5 设计地段和周边重要城市历史遗迹

6 设计地段用地现状

7 唐山机车厂厂区现状

8 联合设计课程正在进行重新分组

9 三校师生参观唐山曹妃甸深水港区

10 三校师生与唐山专家在唐山规划馆合影

11 C 组作业:设计理念

12 C 组作业:“绿色轨道”总平面

13 C 组作业:功能分区

14 C 组作业:机车博物馆意向

15 C 组作业:铁路改造意向

2010年3 月 5日,三校联合设计课程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了最终评图。各组学生通过演示文件介绍了设计构思和方案,表达比较顺畅、清晰。唐山规划专家对三校学生提交的作业给予了肯定和好评。3月6-10日,清华大学师生完成了此次联合设计课程成果的整理工作。

在联合设计课程结束之后,德国学生在中国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多处名胜古迹、体验了中国特色美食,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增进了友谊。这是此次联合设计课程的又一项收获。

4.作业解析

此次三校联合设计课程有6组共33名学生参加。从最终提交的作业来看,各组学生均较好地完成了前期的唐山工业遗存认知和分析,提出了地段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概念性城市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设计深化表达和成果汇报等方面工作,作业达到了课程深度要求。同时,课程过程中各组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学生作业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以轨道空间肌理为核心理念

机车厂西北侧使用至今的铁路线和厂区内部的轨道构成了设计地块内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肌理,它不仅反映了机车厂的生产流线,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厂房、道路的布局。C组学生作业通过对于厂区工业遗存的分析,抓住了轨道这一既有的重要工业遗存肌理,加以改造、转型和延伸,创造了“绿色轨道”(Green Track)这一贯穿整个地段的空间和景观骨架,由此串联博物馆、办公、居住、商业等新型功能;在充分展现机车厂特征遗存的基础上,梳理了地块整体空间秩序,改善了环境,同时也为周边地块的更新提供了有序开发的基础(图11-16)。

4.2 以机车展览统领建筑布局

大尺度或超大尺度机车的展陈,超出了一般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尺度,要求从更宏观的城市角度考虑整个地块,提出解决方案。以机车博物馆为出发点,扩展到整个地块的城市设计,是一大挑战。D组学生作业根据大型机车展览的空间要求和对于轨道的依赖性,将原有厂区中部主体近30hm2区域作为机车博物馆和住区的混合用地,在充分利用保留厂房和轨道展出机车的同时,将居住功能与厂房改造相结合,提出了“居于博物馆”(Living in the Museum)的概念,对于大型开放式博物馆与住区结合做出了尝试。这是博物空间观念的一种拓展,为超大尺度展陈的空间设计及其运营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式(图17-22)。

4.3 以社区模式激发地块活力

老工业基地的成功转型,有赖于新型城市功能和建筑空间与保留遗存的恰当对接。对于改造更新社区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是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学生作业的又一类型。B组学生作业局部引入了图底互换理念,选取部分原有大空间厂房改造为半室外空间,以适应北方气候下居民活动的需求,同时进行了低层高密度住宅模式植入的探讨。A组学生作业以“动态城市”(Swap City)为设计理念,将功能策划与周边地块的更新发展联系起来,博物馆核心外的创意产业、办公、居住、娱乐等新型功能都不是孤立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同时,作业中基本保留了机车厂厂区主要建筑物,在道路调整优化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两类更新模式,即景观绿地模式和建筑插件模式,通过小体量、适应性强的建筑手段使保留遗存满足新型城市功能的需要,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工业厂区改造设计方法(图23-31)。

16 C 组作业:景观意向

4.4 以地块更新整合城市空间

机车博物馆城市设计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城市整体的更新和结构调整相协调联动。E组学生作业在这方面特点比较突出。作业以“绿色漫延”(Green Flooding)为题,从唐山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分析出发,认识到地段正处于南湖郊野公园向北与大城山、东湖郊野公园相连接的重要节点位置上,将城市设计目标扩展为连通城市整体景观结构。同时,在设计地段内,作业也通过景观手段将使用中的铁路两侧的地块予以连通,进一步优化了机车博物馆区域的可达性和开放性。地块更新功能定位为绿色科研园区,将景观绿化构想为辅助绿色能源研究的生态实验地块,并自成循环体系,整个作业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此外,在保留厂房建筑改造方面,该组作业根据原有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构想,将工业厂房的改造融入到较大范围的城市空间中(图32-37)。

5.教学启示

对于唐山机车厂这样复杂的工业厂区改造题目,6组学生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提交的作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此次为期2个月的三校联合设计课程,为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计课程教学积累了经验。

5.1 功能策划拓展博物观念

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地段规模大,在大范围内进行地块的功能策划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另一方面,具有难度的题目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对于地块整体更新的策划,各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博物馆,阐述了各自理解的混合功能基础上的博物观念,创造出新型的博物展览空间类型。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对博物馆空间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深入思考功能策划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5.2 城市更新着眼学科前沿

工业遗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学科前沿课题,涉及到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调研等形式,使三校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老工业基地转型过程中的城市问题和中国工业建筑改造的最新发展状况。提交的课程作业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对城市更新中保护工业遗存的积极态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工业遗存的改造更新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对学科前沿的理解和把握。

5.3 专家参与开阔教学视野

此次联合设计课程在前期筹备、地段调研、设计课程评图等全过程都得到了唐山市城乡规划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唐山的参观和专题讲座增加了学生的实地观感,学生亲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建设工地,更深刻地体会到行业大发展与专业学习的关联。从教学角度邀请唐山专家参与设计课程评图,为学生开辟了立足于城市动态发展的现实视角,开阔了教学视野。□(在此感谢林澎、赵铁政、张圣海等唐山规划专家对联合设计课程给予的热情帮助。)

17 D 组作业:功能分区

18 D 组作业:展陈空间总平面

19 D 组作业:总平面

20 D 组作业:厂房改造意向

21 D 组作业:机车博物馆意向

22 D 组作业:机车博物馆夜景

23 A 组作业:总平面

24 A 组作业:概念标识

25 A 组作业:分析图

26 A 组作业:新建建筑模块

27 A 组作业:模式插入意向

28 A 组作业:景观意向

29 A 组作业:厂房改造意向

30 A 组作业:厂房改造夜景

31 A 组作业:展厅室内意向

32 E 组作业:总平面

33 E 组作业:设计理念

34 E 组作业:分析图

35 E 组作业:建筑改造模式

36 E 组作业:整体景观意向

37 E 组作业:建筑意向

猜你喜欢
厂区唐山机车
大连机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唐山香酥饹馇圈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小型开关设备厂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