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扼“十二五”节能目标命脉

2012-08-10 00:52武德俊
节能与环保 2012年9期
关键词:标准煤十二五能耗

本刊记者 武德俊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定了未来几年内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尽管16%的指标低于“十一五”的20%,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将会刚性增长,因此完成“十二五”既定的这个节能减排目标难度依然不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2011年国务院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已经进行了目标的分解,将全国的省级单位节能目标分别下降18%、17%、16%、15%和10%五个档次。

但是无论是对于处在18%档的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还是处在10%档的西藏、青海等西部省分,节能目标都是悬在头上的德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完成中央下达的目标,各地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但不论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就如“十一五”一样,工业节能仍将是“十二五”节能最重要的领域,没有工业领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完成节能目标只能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景。

得工业节能者得节能之“天下”

工业节能之于节能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从多个角度可以得到印证。

“十一五”期间,我国狠抓节能降耗工作,工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立下了汗马之功。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得到大幅下降,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也实现持续降低。2010年同2005年相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吨钢、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万吨、10700万吨、37000万吨和1130万吨。我国“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累计节能1.5亿吨标准煤,大大超出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因此,没有工业节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就没有“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

进入“十二五”后,我国工业节能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相对于“十一五”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实际上是逐年增加的,已经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10年的24亿吨左右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70.9%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3%上升到2010年的77%左右。因此,降低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巨大的施展空间。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工业节能的总体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

工业节能的决定作用还可以从正在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得到印证。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纳入这项行动的标准是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参与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共计16078家,其中工业企业数量为14641家,占比为91.06%;而从预测的节能量来看,比例更大,所有企业的总节能量为25512.3万吨标准煤,而工业企业的总节能量为25101万吨标准煤,占比为98.39%。对于第三产业2010年已经达到GDP75%的北京市来说,工业节能仍是其节能工作的重点,在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北京市企业共计241家,工业企业为130家,占比为53.94%;而这些工业企业预计节能量为205.6万吨标准煤,占全部241家企业总节能量224.3万吨标准煤的91.66%,可见工业节能在节能中的贡献之大。

工业节能形势非常严峻

工业节能必须在“十二五”节能工作中承担重要责任,并不代表工业节能目标可以轻易完成,一蹴而就,事实上,工业节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首先,我国前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目前还远未到位。“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反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却由68.1%上升到了70.9%,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这为“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特别是工业节能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其次,“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的优化升级已经释放了巨大的节能潜力。这可以从一些数据中得到证实。比如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十一五”工业节能的优异表现预示了“十二五”工业节能潜力的缩小。《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多个工业节能项目设定了具体的节能数据,这些数据较“十一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火电供电煤耗“十一五”期间每发1千瓦时电就下降了37克标准煤,而“十二五”的下降目标值仅为8克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下降了75千克标准煤,“十二五”的目标是下降25千克标准煤;乙烯综合能耗、合成氨综合能耗、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分别下降了11.3%、14.7%和28.6%,而“十二五”的目标值是下降3.3%、3.7%和2.6%。从工业总体来看,规模以上企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也由“十一五”下降26%变为“十二五”下降21%左右。

第三,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这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各地会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加快工业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对于工业企业节能不一定是好消息。这可能会间接刺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反弹,给工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障碍和不确定性。如能抓住这一机遇,淘汰一些落后产能,促进一批企业发展升级,则既可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又能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只为保经济的增长,放弃对增长质量的要求,造成产业的重复建设和“两高”产业的再一次抬头,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眼前利益,长远看却是得不偿失。

同时,“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将进入快速的工业化阶段,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东部地区的产业,特别是重工业和耗能较高的产业将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如果西部地区不能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将会给未来的工业节能乃至整个节能工作蒙上阴影。

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工业节能面临非常艰难的局面,工业节能工作不会一帆风顺。

多措并举打赢“工业节能”之役

在刚刚公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为“十二五”工业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要下降21%左右,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要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包括火电供电煤耗、火电厂厂用电率、电网综合线损率、吨钢综合能耗、合成氨综合能耗、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平板玻璃综合能耗、纸浆综合能耗等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发展规模,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把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优化电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造纸等重点行业区域空间布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万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的实施,也将对我国工业节能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总结“十一五”千家企业节能的经验之上,对全国约17000家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将对这些重点用能企业采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等十项措施,促进万家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使企业形成长效节能机制,大幅度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使其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家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节约能源2.5亿吨标准煤。

按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设想,国家还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前,我国将制定年度淘汰计划,并逐级分解落实,共将淘汰小火电2000万千瓦、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4200万吨、造纸产能1500万吨等。同时还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推进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同时将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鼓励各地区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也将在工业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节能改造工程是工业节能的重点。《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改造工程,一是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并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是实施电机系统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电动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更新淘汰落后耗电设备,同时对电机系统实施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无功补偿等节能改造,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到2015年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形成8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三是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改造,深入挖掘系统节能潜力,大幅度提升系统能源效率,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四是实现余热余压的利用。到2015年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形成57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五是多种途径节约和替代石油。“十二五”时期节约和替代石油800万吨,相当于1120万吨标准煤。按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其总投资约23660亿元,可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而这其中大部分将投向工业领域。

工业节能就像矗立在战场上的敌方军事要塞,只有攻下这个要塞,整个战局才能有胜利的希望。但要攻克它,需要国家、地方、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标准煤十二五能耗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作者更正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低碳生活专栏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