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程是体育大学生人文教育基础①

2012-08-15 00:54刘冰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1期
关键词:礼仪人文运动员

刘冰洋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2008年我国已经成功的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着我国的体育事业和运动竞技水平已经跨入世界前列。然而,与之相应的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却很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人们在过去体育竞技比赛的组织和参与中,经常出现一些政府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和观众不知礼、不懂礼,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和降低了我们国家在世界各国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礼仪,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学者赵红红在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礼仪》一书中提到:“现代体育礼仪不但是体育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像一面多棱镜,在赛场内外折射一个国家、民族、团体和个人的文明程度。”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此,体育礼仪教育不仅是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今竞技体育赛场内外的强烈要求。

1 体育礼仪与人文教育

1.1 体育礼仪的概念界定

体育礼仪是指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各种体育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体育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这一行为规范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通过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来培养。体育礼仪的本质是“尊重”。尊重是公平竞争前提,尊重是和谐发展的桥梁。“体育礼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没有它,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竞技体育就会出现兴奋剂等不公平的手段去占有。国内学者郑也夫2008年8月22日,在体坛周报发表的《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一文中指出:“今天,体育仍然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身体力行参与,毫无疑问是体育本意。但是即使是观看竞技体育,也仍然不失为培养公民的手段。从这一观点中,大家可以看到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以及在对抗的同时尊重对手。这尊重绝不限于外在表达,但也必须包含某种外在的形式,那便是礼仪。”

其实体育礼仪是与体育竞赛几乎同时产生的,也可以说是体育竞赛的一部分,有的项目甚至把礼仪写进了规则、如果没做到就等同于违反了规则,例如,拳击比赛规则明确规定,在比赛开始前和最后一个回合比赛结束运动员必须相互握手;我国武术竞赛前行的抱拳礼却成了中国独有的标志性的礼节。再如篮球比赛前三分钟时候,解说员介绍双方运动员、教练员,随后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了表示尊重,在升国旗的过程中,无论观众此时在做什么,都应该停止下来,不要说话,表情庄严的面向国旗站好,体育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很多,归根结底是“尊重”。

1.2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求善),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因此,礼仪是人文基础的养成教育。我们的运动员,缺的不是职业素质,而是基本的体育礼仪。

体育礼仪包括对竞争对手,对观众,对裁判的尊重,运动员的文明礼仪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良好的比赛礼仪,体现着运动员本人的人文素养、综合修养。至今,很多人怀念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除了比赛成绩,更多的是她的迷人微笑。国内学者鲁平:2009年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请学一点体育礼仪》的文章中指出:“以前,比赛成绩较差,我们经常强调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非常注重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精神面貌,运动员比较拘谨。现在成绩好了,有了比赛经验,运动员更放松了,人文修养和体育礼仪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如果说,人文素养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成的,那么体育礼仪的教育过程就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优秀运动员都在全国各知名大学就读,因此,大学和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育礼仪进行教育,尤其是对尖子运动员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中国。

2 体育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

体育礼仪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如何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建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体育运动的礼仪是最能体现运动员的奥运精神,因为一边是竞争对手,一边是观众,都是运动员要尊重的对象。不管是近身搏斗的柔道、跆拳道、拳击,还是隔网相争的排球、羽毛球、网球,还是篮球、足球比赛,场内场外都表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素养的体现的具体形式便是体育礼仪。运动员的礼仪相待和观众的礼仪互动是运动场上竞争与和谐气氛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目前,我们国家受高等教育的运动员和观众的比例越来越高,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参与比赛和欣赏比赛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大学生在赛场上需要体育礼仪的培养,作为观众需要体育礼仪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因为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体育开始,人们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良好的礼仪规范,形成一个自觉的普适规则,启迪参者的个性觉悟。

如果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漠视礼仪,不以为然,连正眼看对手都没有,比赛开始对手如仇人,比赛结束连招呼都不打就各自相背了。本来是一场精彩的比赛,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样运动员和观众都会有种突然被抛弃的感觉。运动员无论比赛胜负,都应向对手、裁判致意以致感谢,然后向观众挥手或鞠躬致意,其旨在感谢观众的光临和鼓励。同时这也是向观众告别。尤其是比赛的优胜者,视场上的情况,有时还可绕场一周,向观众的喝彩和欢呼声表示感谢,让观众与自己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观众的礼仪虽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文明礼貌则是基本的要求,不对赛场运动员喊不文明的口号,不做不文明的动作,不给运动员嘘声,不喝倒彩,当出现精彩场面时,一起呐喊、加油、出现升国旗时主动起立等,都是一个文明观众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在人们中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这种习惯成自然是需要培养过程的。

3 体育礼仪课程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培养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体育礼仪是体育竞赛中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体育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体育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体育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传播精神文明。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体育礼仪教育,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起到礼仪的表率作用,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仪表服饰等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体育礼仪教育通过体育的范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体育礼仪文化也会越来越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大学校园为推广体育礼仪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体育竞技现场的礼仪,是现代文明的表现,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表现,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在北京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奥运让中国人改掉了很多陋习”,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的比赛,也会观看更多的比赛,相信大家在参与这些比赛的时候会表现出应有的文明,应有的素养,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这一切会在参与的体育礼仪中表现出来。

[1]赵红红.现代体育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2]郑也夫.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J].体坛周报,2008,8.

[3]鲁平.请学一点体育礼仪[N].人民日报,2009-05-20.

[4]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4.

猜你喜欢
礼仪人文运动员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人文社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