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①

2012-08-15 00:54于国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育

于国辉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的教育观念也已无法适应高校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高校体育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就此掀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高校体育体育改革的进程以及逐步贯彻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强能力、厚基础、重创新、广适应的体育教育人才便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现在的体育教育观念始终未有彻底的改变,高校体育也未曾与生活教育、健康体育真正有机结合并与社会接轨。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好地成效,但相比取得的成绩,暴露出的问题更加重要。

2.1 缺乏体育终身化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然而,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以体育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层面上,对体育终身化意识的重视和培养不够,致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即脱离了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体育终身化将逐渐成为当代体育教育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作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未能体现出当代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2 教材编创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单一,过分注重技术,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而且,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教材编创上仍注重的是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很少吸纳新知识、新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课程的科学性重视度也不够,缺乏明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的编制还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导致产生了应付考试的现象。再加上教材的娱乐性趣味性较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锻炼习惯和方法,积极地去追求体育运动项目的高境界。

2.3 重实践教学,轻理论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始终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安排上,体育理论课时数太少,且高校在安排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内容零乱、浅显。另外,体育理论教材中的概念、原则、一般性的意义及项目常识等所占比重很较大,但真正需要学生了解且能指导健身实践的基础理论知识却十分缺乏,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能力也十分缺乏。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比例,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4 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质量不高

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强调。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和服从,这样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明显的逆反心理。

高校体育教学过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强调,且认为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各种运动项目的技巧才能增强体制,这在很大地程度上造成体育教学的质量低下。

2.5 教师观念落后,知识技能储备不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和教师体育思想观念的落后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前,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重视不够。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深受传统竞技思想的影响,将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在竞技体育的范围内,轻视理论教学,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和教师自身知识技能储备的不足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存在着专业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不足,无法准备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目的及其教学的方法等,不能很好地实施体育教学。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首先更新教育观念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此,高校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更新体育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

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时,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以改革现行的体育体制为核心,不断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真正由原来的“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千人一面”的教学组织形式过渡到多类型、多层次、功能齐全的教学组织群体。

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体育课程也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教学的基础上,以终身体育为主,培养能力为目标。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最终的目标不仅是掌握一定的健身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至少两种能够使其终身受益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高校体育的终身教育思想还是将高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和终身。要将“一次性教育观念转变为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思想,使其更好地适应世界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就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拓展,并在教学时注意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不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而是一生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彻底变革原有的课程观念和课程体系,使高校体育课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的特点,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大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在体育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从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而且,我国现行的一年级开设普修课,到二年级的时候设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也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选择一个项目学习,到二年级的时候在根据自己的兴起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体育课程安排应重视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安排,扩展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知识的讲解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在一起。

3.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素质的增强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体育教师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训练能力、职业素质等。高校应注重培训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另外,为适应新的课程要求,高校体育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应注重对体育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等。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

[1]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8(5).

[2]王守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包桂荣.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4]王振民,栾鹏.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定位思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赵欧.试析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1).

[6]刘明辉.试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体育科学研究,2000(4).

[7]张志刚,郑学萍,郑学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6).

[8]黄日权,黄超.浅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症结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06(1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