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2-08-15 00:54沈国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4期
关键词:渔网动作教学模式

沈国伟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2)

体育教学的有效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当前课改过程中很多的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组织随意性大,教师控制课堂能力差等问题,造成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精神,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进而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等情况。所以开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力求切实解决一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一些适和现在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1 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结构特征:在研究过程首先在课上设置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

案例:我校某某老师《跨栏跑》。

欣赏体验:用刘翔在奥运会获110米栏冠军示例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技能:进一步学习栏侧过栏(橡皮筋)。

要点:折叠摆腿正确到位,下压积极加速。身体高重心、攻栏意识强、向前性好。上体及身体其他环节配合协调。

交流挑战:(1)行进间双腿交替摆压腿练习;(2)上步攻栏练习。

要点:膝高于踝,以膝带踝,脚踝外上钩,大小腿折叠前拉至正前方下压放脚。上体、两肩正直,两眼前看。

展示自我:行进间走动起跨腿栏侧过栏(橡皮筋)。

跨栏跑教学中,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后半部分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这种课的设计模式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1.2 情景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适应七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

结构特征: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的方法。例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还带有浓厚的孩子起。在《快速跑教学》教师通过“消防员”的故事情景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障碍,即对学生进行了身体的锻炼,也对其进行了安全教育。

1.3 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

结构特征:先将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通过问题提出、验证学习、练习、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几个学习阶段,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2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让教师多一些参与,少一些讲授;多一些满足,少一些禁锢;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对所任教的班级,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较之以往教学效果良好。

2.1 启发式教学法

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经过一定的练习后,让学生回答动作的要领,教师加以解疑、肯定和指导,进一步强化动作的要求。

案例: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大腿抬不起来导致后折叠不充分的情况。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跑不快。”

生:“我的腿抬不高”、“我是八字脚”、“总觉得胳膊的摆动不舒服”。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鸵鸟跑时的动作。”(这时就有学生琢磨并试着迈开大步进行模仿了)

此时,老师就适时的进行讲解“跑步时腿的动作时前伸与后折叠构成的,腿抬不高则导致后折叠的时间不够,导致快速跑快不起来”。

生:“哦,原来是这样。”(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

针对学生跑步时大腿抬不起来和后折叠不充分的动作,课题组就利用学生对动物感兴趣的特点,通过启发学生想象鸵鸟奔跑的动作,培养学生在意识上的动作表象,然后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动作要领,老师予以肯定动作和指导学生强化练习。通过这样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形象的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学生的主动性和练习兴趣也能被有效的激发起来,学习效果也明显好于以前。

2.2 创新教学法

即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储备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对动作进行创新和组合,对游戏进行改造。

案例:巧改“小渔网”游戏。

在体育教学游戏中“小渔网”的方法是:在场地上画一定范围做鱼塘,由两人做“小渔网”,其余人做“鱼”。游戏开始后,小渔网手拉手结成网捕鱼。被捕着的“鱼”,立即结在网上,参加捕鱼。当鱼网增加到4人时,即分成两个小“渔网”,随着被捕的人数增多,小渔网也不断增加。规则:(1)“鱼”跑出鱼塘就算被捕;(2)“渔网”不能脱手断开,如脱手须重新结好,否则捕着无效。

这个游戏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它存在着几方面的不足:时间短,积极性不高;有一定的危险性;可操作性和竞争性不强,锻炼效果不佳。为此,可以对此游戏做了如下的改进;在原“鱼塘”里放上若干只跳箱和山羊,充当“障碍(躲避)物”。经过改动,把无障碍物的鱼塘变为有障碍物。克服了原先的简单、枯燥的场面,以改进后的激烈、刺激,推迟了游戏的进程,加大了运动量。能使学生在竞争中产生获胜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游戏的可操作做性。提高了游戏的效果,使这个游戏以其安全实用,有趣味性、竞争性强而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游戏之一。

3 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健身需要

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学生兴趣为教学的有效性服务,我们课题组是这样做的。

3.1 创造情景,增加学生新鲜感

体育项目本身具有趣味性,无论是教学还使训练,教师如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李庆伟的投掷教学,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机械的重复投掷动作,学生的兴趣将得不到激发。但是学生在练中老师却创设了“投弹、炸碉堡”等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故事情节上,学生的练习动机被激发,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加强技术指导。值得提出的是:每次的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总是我校地学生动作最正规,并且成绩名列前茅。可以说投掷的训练是枯燥的,但是李老师的在训练中引入“趣味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种的方法,使学生能由“消极参与”变为“积极训练”,这不能不说明是我课题组研究的重大成绩之一。

3.2 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课题组也想了一些办法。例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进行分组:第一组(学生的体质较弱,针对于一些力量差的女生),练习基本的前滚翻,要求低头颔胸、团身起立;第二组(能够完成动作的个别女生和一部分男生),要求在一组要求的基础上加入鱼跃的动作,(限制较低高度的鱼跃前滚翻);第三组(身体素质好的男生和极个别的女生),要求在第二组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远度支撑,有一定高度的完整鱼跃前滚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3 竞赛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接力赛,追逐跑等竞赛性质的教学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应该注意竞赛要使每组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个别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4 结语

体育教学有效性不足的误区和低效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引领体育课堂走出“低效课堂”,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有效评价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1]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渔网动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鱼和网
透视渔网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为"渔网袜”时髦正名
独创的渔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