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领域

2012-08-15 00:54张红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张红霞

(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 江苏淮安 223001)

初探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领域

张红霞

(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 江苏淮安 22300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体育课确实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基本达成,但是对于情感目标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忽视或者淡化的现象,其实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乃至以后融入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认识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体育课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运动 影响 心理健康

根据《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材给健康的最新定义: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充实、和谐安宁的态度,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基于此,我们于2009年9月对我校初三年级6个班407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弱点,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表现很多,与其承受的压力成正比的,压力越大,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越严重,直接的结果就是破坏欲望强烈,意志力薄弱,很多学生进入初三以后因为课业负担加重,就慢慢地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想法,遇到困难挫折,不是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听之任之,一味地自暴自弃,是逃避,这是一种典型的享受型病态心理,还有就是不顾别人的感受,一味地自行其事,有自恋倾向,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这是典型的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

1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是一项热血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分泌一种物质——内腓肽,这种激素能让人振奋,改善不良情绪。对于不良的心理情绪的产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此看来,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1.1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可以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对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琴森教授研究指出,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研究指出,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脑的右半球。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发展人的智力。智力得到发展以后又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1.2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认知

体育运动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从而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这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1.3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可以有效缓解压力,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的程度,调节了人的情绪,从而缓解和释放了压力,改善了心理健康。而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

1.4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影响着校园人文环境和与人的交往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校园整体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就会变的和谐了,人与人之间是真诚与友善,学生的荣誉感也有所增强,班级、年级、学校到处都催人奋发的感人场面。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 通过体育课教学来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1 迎合学生的兴趣与喜好,建立课堂教学内容的超市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球类教学则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太极拳特别强调修身养性静心。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的参与度肯定会大大地提高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

2.2 要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开设运动处方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以改变孤僻的个性,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栏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武术、体操(单杠、双杠等)等项目的锻炼,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灵活性运动,如健美操、技巧、跳高等;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

2.3 教师要放下架子,丢下面子,融入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喜爱的教师都是亲和力比较好的教师,学生可谓是教师生存的基础,再说受教育也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教师完全没必要整天板着脸、不拘言笑、冷若冰霜,这样的情绪状态很容易感染学生,从而割裂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拉开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相反教师要充满阳光浴活力,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甚至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分享体育运动的魅力,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4 心病终需心药治,沟通和疏导永远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良药

体育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和学生沟通互动,对于一些违反课堂常规的问题,要及时化解,消除于萌芽状态,尤其对于那些破坏器材和运动设施的同学,一定要及时疏导化解,对他们进行同情心爱心教育,同样对待那些运动水平不高的学生,解决的策略也是谈心和沟通,让他们克服紧张害怕与胆怯的心理,因为心理问题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教师也绝对不要对这些学生讽刺挖苦,而应该本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因为体育素质毕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G807.3

A

2095-2813(2012)01(b)-0009-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