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2012-08-15 00:43林满华谢朝阳吴斌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血液学血液病形态学

林满华,谢朝阳,吴斌华,王 巍

(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林满华,谢朝阳,吴斌华,王 巍

(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实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医学检验专业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结果病例分析导入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技能。结论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及创新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检验诊断对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以掌握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为重点和难点,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检验医师不仅需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还应具备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才能配合临床医师共同完成诊治血液病的任务。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1.1 开设病例分析讨论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细胞图像展现与理论教学相互统一的平台。但是常见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先由教师向学生描述各种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展示细胞图片,然后由学生自己再按照实验指导逐一对标本内容进行观察、分类并描绘细胞形态,教师则巡回于学生之间解答问题。由于每次实验课的学生人数较多(30-35人),实验课时间有限,对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来不及一一解答,或者是同样的问题需要解答多遍,而对学生未注意到的问题教师却无法顾及。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师生双方面都费时费力,且学生镜下观察时间长,容易感到枯燥,视觉疲劳,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2]。

采用病例分析导入式教学方法,开设病例讨论课。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能很好地加强其临床实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建立血液病检验诊断思维模式并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前所述,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学科,主要是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服务,各种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是教学重点,而采取病例分析导入式教学方法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3]。因此,我们根据本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原实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做了适当的调整,重新编写了适合本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实验指导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第二章为红细胞疾病检验;第三章为白细胞疾病检验;第四章为血栓与止血障碍性疾病检验。在第一章中六个系统(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及浆细胞系)的每一阶段细胞均配有我们收集自拍的典型彩色图片及解说;在第二章中增加了红细胞疾病病例分析;在第三章中增加了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病例分析和慢性白血病及其他疾病诊断病例分析;在第四章中增加了血栓与止血障碍性疾病病例分析(每次病例分析课都包含两个不同病种的病例分析),这些增加部分均为国家教材所欠缺的。病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①具有代表性,难易适中,使学生对此种疾病易于形成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以便做到“有的放矢”;②收集的病例资料真实、全面,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各项实验检查结果及治疗过程等。

1.2 PBL 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是每次在上病例分析实验课前一周,先给学生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患者,男,27岁。主诉面色苍白、心慌1个月,上肢紫癜半个月,间有发热和鼻出血。体查:体温39.2℃,皮肤粘膜苍白,四肢散在瘀斑,右上臂有大块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无压痛,巩膜无黄染,胸骨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其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WBC 13.2×109/L,RBC 2.6 ×1012/L,Hb 70g/L,PLT 35 ×109/L;以及提供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的细胞形态图片等,然后让学生按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独立阅片,根据阅片结果即血片和骨髓片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教师提出与疾病诊断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病例资料及实验教学要求”预习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疾病诊断的相关资料,学生自己制作病例分析的PPT(4-5个人1组)。

开始上实验课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自制的PPT上讲台汇报,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充分研讨,提出骨髓细胞学拟诊断意见,其它小组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诊断意见或不同看法,并就此展开充分讨论。主要围绕讨论的问题一:本病例有哪些临床特点,初步考虑是什么疾病?问题二:本病例的细胞形态学有哪些特点?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进一步考虑是什么疾病?问题三:要确诊本病,需要进一步做哪些相关实验室检查?实验结果如何?此病例应与何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何鉴别?待各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讨论并得出答案后,最后由教师播放该病例的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各种细胞化学染色、FCM、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融合基因检测结果等),提出该疾病的正确的诊断及进行讲评和总结。因此,这种教学形式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情景,使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仅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紧密结合、融为一体,避免了两者割裂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和巩固,同时也使学生理清了血液病研究室检验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思路,让其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的形态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具体病例,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认识到病例分析要综合运用到化学、组织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开设病例分析课,既培养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又锻炼了其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

2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教研室自制了一套骨髓细胞形态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此外,还从专业网站上下载了骨髓穿刺、细胞化学染色及一些常见血液病的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细胞形态学进行介绍的同时,特别强调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同种病例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次涂片上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都不尽相同,与理论有一定的差距。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利用5min的时间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回顾和巩固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再利用3-5min的时间介绍显微镜下示教的典型细胞形态,对本节课所观察的标本进行讲解,并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提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这些生动、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2 充分利用课堂演示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内容是极其抽象、复杂,非常难学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能将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好,应充分利用骨髓细胞分析系统来开展实验课堂教学。该系统由计算机、示教显微镜、JVC摄像头及多媒体播放器组合构成。利用显微镜选择骨髓片有典型细胞形态的视野,用摄像头采集图像,传输到多媒体屏幕上,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讲解该骨髓片的总体细胞特征,以及单个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质颜色、胞质量及颗粒,胞核的核型、染色质粗细等各方面的特征。让学生辨认不同细胞系统的细胞,记住特征,表述辨认依据,并让学生讨论对错。这样既减少了教师逐个为学生在镜下寻找典型视野和细胞的工作强度,又节省了实验时间和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同时充分利用了显微镜下直观真实的图像进行讲解,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1 开放实验室

因为每次实验课的4学时时间内要完成1至2个系统细胞形态或者2至3个病种的学习,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尤其是细胞形态学这部分重点内容无法快速掌握好。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看片、多观察、多分析、多体会,尽快地从抽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每次开放实验室,都安排教师参与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3.2 增强临床实践指导

借助本校附属医院的优势,在寒暑假带领学生去血液科、血液疾病研究室及检验科见习。学生的收益之处在于:①血液病的实验室检验诊断意见需检验医师在了解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提出。学生直接面对患者,可对一些血液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直观的认识,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绿色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巨脾、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皮肤瘀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齿龈肿胀等,并对临床血液性疾病的诊断程序有初步认识,拓展其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②观看骨髓穿刺过程,掌握骨髓穿刺的基本要点;③练习推骨髓片,掌握这一检验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④了解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熟悉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常用筛选指标;了解FISH(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及PCR技术检测融合基因的原理等。让学生更好地印证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弥补了学校由于实验教学经费不足而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少,无法开展最新检验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足。

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血液学检验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也得以提升。许多学生因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而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学科,仍需与时俱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

[1]赵心宇,孟秀香,刘纯青.血液形态学实验课的教学新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52,260.

[2]李招权,潘 静.血液学形态教学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17(4):232.

[3]郭素红,王晓玉,朱辛为.关于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形态学的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5(3):298.

[4]杨亦青,薛素冰,张燕超.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06-307.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LIN Man-hua,XIE Zhao-yang,WU Bin-hua,WANG Wei
(Schoo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Objective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MethodsIt helps 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by reform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eans,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medical testing major.Results The reform is not only stimulates the students’study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theory with practical skills of students,and making full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s as th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Conclusion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have good effect on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and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medical test;clinical haemat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G642.423

A

1006-2769(2012)02-0389-03

2012-01-05

林满华,广东医学院检验学院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技师。

猜你喜欢
血液学血液病形态学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于血液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复方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混悬液对鸡的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