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援助坚持独立

2012-08-15 00:53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6期
关键词:亚东马林共产国际

陈独秀不愿接受共产国际援助。张国焘则取另一态度,他是最先认为应该接受国际经济援助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并以很快的速度向马林提交了一份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报告,还有每月需一千余元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但陈独秀批评张国焘说,“这么做等于是雇佣革命,中国革命的一切要我们自己负责,所有党员都应该无报酬地为党服务,这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

正是本着这种立场,导致陈独秀与马林在会谈的时候谈成僵局。马林按照第三国际当时的体制,认为第三国际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部,各国共产党都是第三国际的支部,中共的工作方针、计划应在第三国际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陈独秀不同意马林的意见。他认为,“中共尚在幼年时期,一切工作尚未开展,似无必要戴上第三国际的帽子,中国的革命有中国的国情,特别提出中共目前不必要第三国际的经济支援,暂时保持中俄两党的兄弟关系,等我们的工作发展起来后,必要时再请第三国际援助,也免得引起中国的无政府党及其他方面的流言蜚语、对我们无事生非的攻击”。

双方对此争论激烈,几次会谈都不成功。在一旁担任马林翻译的张太雷着急了,提醒陈独秀说:“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都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中国也不能例外。”不料,陈独秀猛一拍桌子,大声说:“各国革命有各国情况,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利,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决不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说完,陈独秀站起来拿起皮包就走,拉都拉不住。

共产党人哪一个不想独立?但若不能自主解决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理论再好,独立也是一句空话。很快,连火气很大的陈独秀也无法“无报酬地为党服务”了。他开始以革命为职业,便失去了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经济上很不宽裕。起初,商务印书馆听说陈独秀回到上海,聘请他担任馆外名誉编辑,月薪300元。陈独秀马上接受了,但这一固定收入持续时间很短。他大部分时间埋头于党务,已没有时间再为商务印书馆写稿、编稿了。

生活窘迫的陈独秀开始经常出入亚东图书馆,这里的职员都是安徽人,与陈独秀有同乡之谊。亚东图书馆出版了《独秀文存》,有他一部分版费。于是,陈独秀没钱了就来亚东图书馆,但从不开口主动要钱。老板汪孟邹心中有数,每当他坐的时间长了,便会问一句:“拿一点钱吧?”陈独秀便点点头,拿一点钱,再坐一会儿,就走了。即便如此,陈独秀仍不肯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一直到他被捕。

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被各大报纸纷纷登载,闹得满城风雨。全党上下都在营救,共产国际也施以援手。李达通报各地的组织派人到上海来设法营救,并电请孙中山先生帮忙。孙中山立即打电报给上海法租界的领事,要求通融。起关键作用的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他用重金聘请法国律师巴和承办此案。10月26日,法庭宣判陈独秀释放,罚100元了事。陈独秀原来估计要坐上七八年牢,出狱后才知道马林为了营救他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周折,打通了会审公堂的各个关节,方才顺利结案。

陈独秀对这次遭遇印象极深。他通过切身经历才真正感悟到:不光是开展活动、发展组织需要钱,就是从监狱里和敌人枪口下营救同志的性命,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经费。这些现实问题,的确不是书生的空口豪言壮语能够解决的。陈独秀本人极重感情,一番波折无形中增进了对马林的感情和理解。李达回忆说,“他们和谐地会谈了两次,一切问题都得到适当的解决”。

猜你喜欢
亚东马林共产国际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性感过头?
From cashier to world
胡适与亚东本《红楼梦》标点之关系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点击反证法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党代会是哪次?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