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2-08-15 00:48王拴福
科学之友 2012年15期
关键词:切刀切块薯块

王拴福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 太原 030006)

全球每年种植马铃薯约1900万hm2,总产量约3亿t。我国目前种植马铃薯面积约500万hm2,总产量达6 600万t,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0%以上。山西又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3.3万hm2,居全国第十位。

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营养全面,被人们称为“第二面包”、“地下苹果”。美国营养专家断言:“每餐只要吃全脂奶和马铃薯,就可得到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2011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岚县康农薯业公司视察马铃薯时指出,“小土豆、大产业,靠科技、能致富”。

1 马铃薯脱毒种薯

马铃薯病毒犹如癌症,一旦感病将终身带毒,无法用药剂防治,这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1955年,德国研究出植物脱毒技术,之后相继用于马铃薯生产。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1995年后大面积用于生产。马铃薯脱毒技术是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茎尖组织培养生物技术,脱除马铃薯植物体内的病毒及真菌、细菌,结合病毒检测手段获得真正的脱毒苗,进而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并通过相应的种薯繁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生产提供合格种薯。

马铃薯脱毒种薯恢复了品种原有的优良特征与特性,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质商品性,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利用马铃薯脱毒技术生产种薯,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解决种薯退化,保持优良品种种性的最好技术。我国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脱毒种薯一般比没脱毒的增产30%~50%,比严重退化的则成倍增产。但是脱毒种薯不是一劳永逸的,马铃薯经脱毒之后,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又会受到各种病毒的侵染,一旦被侵染则会迅速退化到未脱毒前的状况,生产上必须及时更换种薯,采用健康种薯。

2 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主要选用的中晚熟鲜食品种是“克新一号(紫花白)”,该品种是山西省的主栽品种,其适应性强,抗病高产,品质好,销路广,还可加工为薯条;早熟鲜食菜用品种是“津引薯8号(费乌瑞特)”;炸薯片专用品种是“大西洋”,炸薯条专用品种是“夏波蒂”。

3 地块选择和肥料使用

地块选择:马铃薯是忌重茬的作物,如果连作,不仅田间病害重,而且土壤很容易因缺失同一种元素而造成减产。因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或其他茄科类作物的地块。马铃薯虽然耐旱,但块茎膨大时需要大量的水肥和疏松的土壤环境,所以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能够浇上充分的水,且不易积水、耕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

肥料施用: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茎叶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施肥的原则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生产1 000 kg鲜薯需纯 N 5 kg、P2O52 kg、K2O11 kg,N、P、K 需求比例 1.0∶0.5∶2.0计算目标产量所需施肥量。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多采用有机肥或有机肥混合化肥施用。一般情况下,每0.067 hm2施经过沤制的牲畜粪便等有机肥约2 000 kg,磷肥15~25 kg。基肥应在耕地起垅时,翻施在10 cm以下的土壤中,防止有效成分的分解损失和利于植株吸收。

4 种薯的选择和处理

种薯选择方法:在春季播种前10~15 d将种薯搬到储藏窖外,选择薯形规整,薯皮光滑没有龟裂畸形,色泽鲜明没有病斑,品种特征明显,50~70 g重的薯块作种薯。

催芽方法及条件:晒种催芽可以提早出苗,增加产量。具体是将薯块与细沙分层摆放,一般堆3~4层,每隔3~5 d翻动一次,并保持在室温17~20℃的条件下,种薯经约10 d即可萌芽,然后将种薯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苗,直到芽变紫粗状,长1~2 cm时为止。为了提高催芽效果,也可使用0.5~1 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泡薯块10~15 min。

5 种薯切块及消毒

5.1 种薯切块方法

播种前4~7 d,对50 d以上的、健康的种薯进行切块。切块大小以约50 g大小的种薯为宜,每个切块要带1~2个芽眼。切块时纵切,要切成块而不是片,要保证使每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带顶芽的薯块,从顶芽部一切为二,以免苗丛过密。

5.2 切刀消毒

切刀传病是人为传病的主要途径,切刀消毒可从源头上控制种薯所带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晚疫病、环腐病病害的传播,增加产量。切块时,准备两把切刀,将其放在消毒液中交替使用。先切脐部进行检查,如发现黑心病、环腐病及可疑的块茎,要立即剔除。切刀每使用10 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 min,或用75%酒精擦洗消毒,也可用开水消毒。

5.3 药剂拌种

为控制病害发生,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等的不含盐碱的作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或用滑石粉加入4%~8%的甲基托布津拌种。然后将切块摊晾在15~20℃,相对湿度在80%~85%通风条件下,经3~4 d伤口愈合后播种。注意不要堆积过厚,以防烂种。淘汰的种薯深埋,盛过病薯的器具也必须消毒,防止再次传病、传毒。

5.4 整薯播种

有条件的可采用约25 g的小种薯直接播种,避免经过切块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命力和抗逆性强,不仅出苗提早、整齐一致,而且每株的主茎数及块茎数都能增多。

6 播种

确定播期:一般当10 cm土层的地温达到7~8℃时,或晚霜结束前25~30 d就可进行播种,催芽的可适当晚播。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种,春季干旱严重时,可推迟到5月上旬再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10~12 cm。

确定密度:要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种植密度,保证获得高产。一般采取宽行密植法,行距65~70 cm,株距25~30 cm,每0.067hm2播量约125~150 kg。中晚熟品种如“克新一号”等,株距25 cm左右,行距70 cm左右,每0.067 hm2种植约3 300~3 500株;早熟品种如“津引薯8号”,株距为20 cm左右,每0.067 hm2种植4 500~5 000株;加工品种如“大西洋”,采用机械化种植管理,株行距为16×90 cm,每0.067 hm2种植约4 500株。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锄草、培土

一般中耕除草培土2~3次,即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深中耕浅培土,深度8~10 cm,并结合除草;第二次在现蕾期进行,应中耕加厚培土,促进匍匐茎形成;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作业,应浅中耕高培土,培土起垄15~20 cm,以增厚结薯层,增加结薯数量,提高大中薯率,防止绿化薯,降低晚疫病危害及烂窖率。

7.2 浇水、追肥

马铃薯浇水忌大水漫灌,出苗前不浇水、收获前15 d停止灌水。在现蕾期、块茎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溉。

马铃薯施肥的原则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基肥为主,辅助追肥。播种出苗后,要及早追施苗肥,一般使用较清的粪便水加约0.008 kg/m2的尿素,促进幼苗快速生长;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硫酸钾0.01kg/m2)为主,配合氮肥(尿素约0.008 kg/m2)。开花后期如田间出现缺肥植株早衰现象,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措施,一般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8 病虫害防治

山西省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黑胫病和软腐病,尤其以晚疫病和病毒病发生为害最为普遍和严重。主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以地下害虫和二十八星瓢虫较为严重。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于马铃薯病虫害应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适时防治。病虫害防治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②施用腐熟的农家肥;③轮作倒茬,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④切刀消毒、拌种;⑤人工捕捉、诱杀;⑥施放毒土;⑦加强田间管理;⑧预测预报;⑨拔除中心病株;⑩药剂防治。

9 薯块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基本停止,田间有大约70%的植株茎叶枯黄时,地下部块茎表皮收缩变硬,薯块内干物质含量达最高数值,这时为食用薯块的最佳收获期,可以将田间薯块刨收归仓。

猜你喜欢
切刀切块薯块
方捆秸秆专用高效粉碎机搅切刀的设计
比萨切块
1SL-2/3型多功能鼠道犁创新研究设计
内框纸U型切刀装置对提高烟包小盒质量改进与运用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