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内分泌与免疫功能分析

2012-08-15 00:47吴全裕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内分泌激素调节

吴全裕

(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 广西浦北 535300)

肝脏与内分泌的关系,过去偏重于肝脏对激素的代谢,近年来认识到肝脏能合成一释放酶以外富有活性的物质,对其它靶组织有广泛调节功能,提示肝脏可能是一内分泌器官。随着对弥漫性内分泌系统的认识及受体学说的深入研究,一些学者已把肝脏看作是使激素、旁沁素、介质等调节因子成为一个统一体的重要部位。肝脏还含有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如各种淋巴细胞、单核巨唑细胞、K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免疫因子,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免疫系统成份,使肝脏成为免疫反应的重要靶器官及调节器官。

1 肝脏的内分泌功能

1.1 肝脏的内分泌细胞

肝窦壁的枯否氏(kuffer)细胞、内皮细胞、储脂细胞及窝细胞均具有分泌细胞功能,可分泌某些激素或激素样物质。

kuffer细胞属于单核—巨唑细胞系统,有许多分泌产物,其中多数为能影响血管活性起着调节因子作用的介质或激素样物质,这些物质有:血管紧张素、红细胞生成素、内源性致热原、胰岛素样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可分泌免疫因子:巨唑细胞游走因子、中性细胞趋化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细胞吸附和扩散因子、骨髓前体细胞的生长抑制因子、白三烯、血栓素B2等等。

内皮细胞和kuffer细胞可能相互转化,可参与生成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激肽、激离花生烯酸、前列腺素I2(PGI2)、前列腺素E2(PG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

储脂细胞可能参与生成某些肽类介质或组织激素,如某些生长因子、磷脂代谢产物、细胞吸附因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

窝细胞在肝内稀少,被认为胺前体摄取及脱羧细胞(APUD)系统,功能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有分泌介质或神经肽能力。

1.2 肝脏可能是APUD细胞分布的器官

肝实质细胞能制造烯醇酶,而这是APUD细胞的特征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现肝脏有产生胰岛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ACTH等细胞,有人认为它们可能是胚源性肝细胞,但也有人认为是与APUD祖传细胞有关的内分泌/旁分泌细胞或神经细胞。

1.3 肝脏是生长介素的主要产生部位

生长介素(SM)的结构与功能有类似胰岛素之处,两者在B链的第24~26位上均有3个芳香氨基酸聚集在一起,这可能是它们具有相同活力的主要部位。血中胰岛素活性大部分可被胰岛素抗体所中和,但有部分是非能被抑制的胰岛素样活性存在,SM属这类物质,目前普遍把SM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M既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产生,也可通过内分泌产生而起作用。虽然许多组织在生长激素(GH)作用下产生SM,但肝脏是血中SM的主要产生部位。

1.4 肝脏产生许多激素前体,并使之转化为活性型

肝脏可提供循环中许多激素合成所需要特异性底物或复合底物,不少激素前体或生物活性弱的激素经肝特异性酶作用转化为活性形分子形式。一些胺类激素、肽类激素及类固醇激素在肝脏经肝特异性底物在肝特异性酶作用下形成。

2 肝脏的免疫功能

肝脏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含有复杂的免疫系统成分,其免疫功能与其它器官不同。

肝脏的主要免疫功能:(1)消除外来抗原,kupffer细胞可消毁所摄取的肠道抗原,使之丧失产生抗体和诱生细胞免疫的能力,对诱导免疫耐受性起重要作用。(2)调节免疫活性细胞的再循环及移位。(3)产生免疫球蛋白,参与全身免疫反应。(4)合成分泌片成分(Sc),转运及郭清SIgA,参与粘膜免疫。(5)制造补体,增强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制造C2、C3、C4、C5,产生C6、C8、C9和C1抑制物。(6)产生各种免疫调节因子。维持免疫适度及有效免疫力。(7)选择性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1~3]。

3 肝脏内分泌与免疫的关系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产生一组抗原性、分子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相似的激素样物质,这2个系统通过这些共有的可溶性信息分子及其类同的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完整的双向调节环路。

3.1 内分泌对免疫的调节

一般认为,能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的激素起免疫抑制作用,而使细胞内cGMP水平增加的激素则起免疫增强作用。神经肽对免疫的影响目前尚处于初始了解阶段。

3.1.1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对免疫细胞的代谢、增生反应及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源性皮质醇对天然存在的抑制性细胞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外周血无反应性淋巴细胞有可能转化为有反应性状态。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人治疗观察到,大剂量强的松龙(60mg/d)对TH和Ts均起抑制,而小剂量(30mg/d)在抑制Ts时却可能增强B细胞功能。[4]

3.1.2 性激素 体外观察,高浓度睾酮和雌二醇均可抑制人淋巴细胞对PHA或PPD刺激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而低浓度则对MLC有轻度刺激。睾酮兼有诱导Ts活性和降低TH活性功能。

3.1.3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这3种激素均通过蛋白质合成及细胞更新率的影响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在应激反应及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起支持作用。

3.1.4 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 据认为两者过量与免疫无反应性的发生有关,应用VIP和SS受体拮抗剂或许有助临床治疗这类免疫缺陷。

3.1.5 P物质(SP) 据认为,SP缺少对免疫无反应性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3.2 免疫对内分泌的调节

免疫系统能感受CNS不能识别的来自感染因子、肿瘤及其他抗原的知觉性刺激。免疫系统受体在感受这些非识别性刺激时起应激性反应,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性神经内分泌肽激素、免疫介质及淋巴活素等信息分子起免疫传递物作用,它们能将特异性信息(信号)传递到脑及周围受体器官,从而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发生应答反应。活化的免疫细胞可分泌糖皮质类固醇增加因子(GIF)ACTH、B-内腓肽、hCG、GH、VIP、SP等几乎目前已知内分泌肽激素;这些免疫反应性激素不但相互间存在自身反馈调节,并且参与其它经典感觉器官分泌产物的长襻或短襻的反馈调节。如活化T细胞同时分泌抗原性和结构相似的免疫反应性ACTH及IFN-2等。它们既有功能相关性又有免疫交叉的相互制约性。淋巴细胞和免疫辅助细胞表面存在着肾上腺素能、胆碱能及种种神经肽或激素受体,这些受体与脑外许多组织中的相应受体类似。因此,免疫细胞通过其激素受体加入神经免疫轴参与内分泌的调节反应。

[1] 邢同京,徐洪涛.肝脏免疫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4~5.

[2] 黄从云.肝硬化与肝脏免疫糸统[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4,2.

[3] 王改芹.肝硬化与肝脏免疫糸统[J].卫生职业教育,2006,7.

[4] 曾德民,萧树东.肝脏与内分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8~49.

[5] 赵武述,陈仁.现代临床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6] 孔海云.现代自身免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内分泌激素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