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2-08-15 00:51许煜和林筱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医学岗位

许煜和,林筱玲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伊宁83500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许煜和,林筱玲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伊宁835000)

创建以精品专业为代表的品牌是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剖析精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规格,倡导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构建起学生应具备职业岗位“四类技能、三种意识、四大素养”,以职业为导向,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精品专业

笔者就医学检验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实施谈点体会。

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引导,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与医院(行业)共同开展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现状分析及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人才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在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制订招生计划。

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技能实训,融合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对从事本专业工作人员需具备的素养、知识和能力提出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满足各层次医院及行业的需求,重点是服务基层医院、培养实用性检验技术人才,毕业后能适应基层医学检验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对毕业资格提出的要求包括课程考试(核)、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与职/执业资格要求和指导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的途径。

2 指导就业范围及职业目标

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领域、就业拓展职业领域和就业范围,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医学检验为核心职业领域,以卫生理化检验、病理检验、试剂生产、市场营销等为就业拓展职业领域,就业范围主要面向医疗卫生保健医院、基层医院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机构、计划生育指导站、体检中心、卫生检验检疫部门、海关检疫、医学院校及其他相关行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临床检验技师、公卫检验技师、卫生工程技师、病理技师、输(采供)血技师。并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明确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 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设计

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行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行业专家咨询、专业及课程分析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根据岗位能力与职业标准要求,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不断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与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块结构,并结合服务伊犁州及农牧区基层人民健康和培养实用性检验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包括:行业调研→职业岗位(群)→确定知识、技能与素质→依据职业标准→确定开设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以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室、实习医院为工学结合平台,设计教学并组织实施。

(2)课程体系设计上,依据对学生学识背景、职业成长规律及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构建上,以岗位分析、职业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力本位为原则,参照相关职业标准,结合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服务方向”知识能力需要,构建与医院(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课程模块结构方面,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五大模块构成,其中公共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教学由学校专任教师完成;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由学校和医院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在各级实习医院并由校外实习医院兼职教师完成。

(5)课程与岗位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医学检验岗位职业能力,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同时要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就业岗位和工作岗位所需的多方面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学习领域。以便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

4 “434”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导向、岗位分析、任务驱动、能力本位”为宗旨,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认知性实践、模拟和真实岗位实训及顶岗实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实施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以血液、体液常规检验过程为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同时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形成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同授课、校内及医院实验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享完成教学任务的长效机制,开发校企(医院)合作,共建技能实训室、凸显工学结合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形成以提高专业核心技能、促进职业素养形成及培养职业意识贯穿始终的“434”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四类技能、三种意识、四大素养”,即:(1)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4类基本技能包括:①各类细胞及有形成分辨认;②血液及体液成分分析及检测;③病原体检测技能;④检验仪器使用、分析与维护;(2)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3种职业意识包括:①生物安全意识;②质量控制意识;③职业服务意识;(3)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四大素养包括:①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交流与沟通的技巧;④自主学习与不断进取。

“434”专业特色培养目标体现在,第一学年以培养职业人文素质为主,第二学年以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第三学年以培养岗位综合能力为主,循序渐进推进,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早期接触临床和实践职业岗位,教学并重、学做结合、以做为主,形成使职业能力递进的“434职业导向,项目引领,能力递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 “434”专业人才培养运作模式

第一学年,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人文社科、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及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第二学期安排去教学医院进行职业岗位的认知性见习,并利用假期进行参观、社会实践及认知性见习。第二学年,在校内模拟职场环境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或教学医院现场完成专业技能及核心技能模块的学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60%,可开展职业岗位核心技能比赛,同时安排去教学医院进行职业岗位的教学见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第三学年,根据临床实习大纲要求,安排学生到教学实习医院(实习基地)进行临床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成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医学检验技能型职业人。

6 实施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方面,一是通过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引导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憧憬;二是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在教学、实验实训、学习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突出职业性;三是发挥职业岗位育人的优势,同时接触社会、行业、服务患者、确立道德信念和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模拟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职业氛围。通过制订教学见习、临床实习相关管理规定,遴选职业道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业能手承担带教工作,通过带教教师言传身教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教育方面,以专业知识需求为主线,人文社科、医学基础、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前后铺垫、相互贯通,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奠定基础。蒉

G630

A

1671-1246(2012)12-0033-0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医学岗位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医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