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出发寻找好的科研思路

2012-08-15 00:51赵桂玲高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循证证据

赵桂玲,高鹏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出发寻找好的科研思路

赵桂玲,高鹏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循证医学;科研思路;科学价值

但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思路对科研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科研的成败与科学价值。现今很多人都在跟风,缺乏自己的科研思路,笔者粗略地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就科研思路应该怎样建立进行探讨。

1 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让事实说话

循证医学中将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盲法实验作为最好的证据,而将专家意见仅仅作为参考,甚至可以说敢于“破”,从找出论文中的错误、缺憾入手更容易做出高水平的科研。在樊代明院士担任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主编期间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正是在倡导这一理念。众所周知,针对文章的不足和错误给Science写信,文章更容易发表。蒲慕明院是士指导他的学生从教科书上找错误,从而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这一出发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要找出专家、学者以及教科书中的错误是很难的,但是相对于建立一个新学说,找出旧的不足又是相对简单的,这一科研理念,我们必须树立起来。

2 建立循证医学科研观,让科研活起来

Gordon Guyatt博士曾指出,未来临床医生的决策不应仅依靠教科书、权威专家或资深上级医生的意见,而应有效整合当前最佳研究证据。未来的医学发展,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具备文献检索技能、文献评价技能和综合信息的技能,还要求其具备判断证据对当前患者适用性的能力。例如一位临床医生利用Medline检索相关文献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过程,全文仅1 000余字,却孕育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思想。而现今如果运用这一观点,可以使很多文章、论文活起来。如《甲硝唑减轻痔切除术后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1]即是从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入手,利用循证医学的科研观撰写出的一篇论文。再如《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循证治疗》[2],同样也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入手,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制订最佳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当然循证医学在医学的其他领域也大显身手,如在护理方面有《中国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影响的Meta分析》[3],检验方面有《检测尿液中生存素蛋白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4]、《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5]等,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它们均对文献进行评价、评估,并为科研及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使科研活起来,从而为患者服务,为教学服务。

3 针对社会热点,运用循证观念,让科研实用起来

循证医学的英文名称为“Evidence basedmedicine”,它是基于证据的科学,循证医学提出凡事都要循证决策。依据这一观点,结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李幼平教授等人对中国西部的甘肃、四川等省乡镇卫生院住院疾病构成及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做了一系列科研,为医疗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6~8]。相关部门在三峡库区大规模组织实施的改水改厕项目中,为更好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评估项目效果,林长坡等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峡库区的4个试点乡镇改水改厕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撰写了《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改水改厕效果》[9],也是利用循证医学为社会服务、为决策服务而从事的科学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家庭负担的情况,李喆等人通过了解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出减轻抑郁症患者家庭负担的方法,撰写了《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与家属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10]。针对医疗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问题,张燕等人撰写了《电子病历——基于病人全集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11]。现今手机已被普遍使用,李喆等人基于这一情况与肺结核督导化疗相结合,调查重庆市部分区县结核病患者移动电话拥有率及使用情况,了解其基本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短信提醒系统干预试点提供依据,撰写了《短信提醒系统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可行性研究》[12]一文,提高了肺结核督导化疗的效果。

4 将循证理念运用于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之中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从“SARS”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地震,每一刻都牵动着科研工作者的心。他们利用循证医学评价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绩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此撰写了一系列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文章,如《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13]、《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住院幸存者心理健康与应激障碍调查研究》[14]、《玉树地震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5]、《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6]等。

5 积极整理文献,把有价值的证据凸显出来

循证医学最核心的部分是证据。而现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有大量的文献涌现出来又迅速沉淀下去。科学系统的评价文献并把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出来,是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循证医学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17]等一系列方式将文献进行整理,把有价值的证据整理出来,这一点无疑是一个好的科研思路。

6 在微观世界中运用循证理念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事以及所作的研究大都基于宏观世界。我们是搞基础学科的,整天要研究细胞、分子,要搞创新,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循证理念怕是用不着。”这一点正是对循证理念的误解。系统评价、Meta分析仅仅是循证医学的工具,而循证医学的灵魂在于“证据”,“有证用证,无证创证”是循证医学的理念。众所周知,在一个传统的领域要想取得突破是很难的事,但是如果从证据角度出发也许能取得不错的进展。比如说胆固醇,大家一般只知道胆固醇可以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但是如果你从胆固醇的生理功效出发也许会取得不错的突破。在1999~2001年中,有人在Science杂志上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认为胆固醇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这给胆固醇在生理功能的认识带来了一个突破性进展:胆固醇可能是神经细胞突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献中没有人报道过它是否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他使人对胆固醇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个古老经典的学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当然要推翻以前的定论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定论进行补充、完善,并从它没有涉及到的角度出发,从缺乏证据支持的环节入手,就能有重大发现。

[1]田爱平,杨克虎,田金徽,等.甲硝唑减轻痔切除术后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79-984.

[2]阳书坤,余勤,汪小亚,等.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循证治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4):288-290.

[3]魏花萍,田金徽,张玲,等.中国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5):634-635.

[4]夏艳,刘雅莉,杨克虎,等.检测尿液中生存素蛋白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0,10(5):277-281.

[5]时春虎,康振,杨克虎,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4):263-270.

[6]李鸿浩,杨晓妍,李幼平,等.四川省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2009年度住院疾病构成与用药情况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2):1381-1389.

[7]李鸿浩,杨晓妍,李幼平,等.甘肃省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2008~ 2009年度住院疾病构成与用药情况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1(2):131-137.

[8]林长坡,王震,曾缓.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改水改厕效果[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94-396.

[9]李鸿浩,杨晓妍,李幼平,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伟高闸中心卫生院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构成与费用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0-28.

[10]李喆,孙学礼,张波,等.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与家属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00-504.

[11]张燕,高非,游伟程.电子病历-基于病人全集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J].循证医学,2010,10(5):286-289.

[12]李蕾,刘琴,王宏,等.短信提醒系统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6):631-635.

[13]姜洁,李幼平,李正懋,等.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77-382.

[14]马彬,齐国卿,李伦,等.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住院幸存者心理健康与应激障碍调查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2):147-149.

[15]张必科,张丽杰,曹秋野,等.玉树地震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67-371.

[16]肖至兰,文进,赵鸿,等.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483-488.

[17]杨克虎,刘雅莉,袁金秋,等.发展和完善中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1):54-57.蒉

G40-03

A

1671-1246(2012)12-0158-02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循证证据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