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8-15 00:51罗桂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双师型双师

罗桂霞

(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罗桂霞

(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及其教育教学特殊性集中体现在教育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方面,教育成果要运用到职业中并接受实践检验,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而且要具备相关行业人员的部分职业素质。“双师型”就是这种不同职业素质兼备的形象描述[1]。“双师型”教师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探索过程中提出的,其本质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特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我国提出“双师型”教师是20世纪80年代,是在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新的素质要求背景下提出的。所谓“双师型”教师,即一专多能教师。他们既有学科领域的专长,又有技能领域的特长。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除要具备教师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等的“双职业素质”。按照这一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界创造性提出了“双师型”、“双师化”、“双能力”、“双资格”、“双证书”、“双职称”教师等本质接近但表达不同概念。这些概念反映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理解,如提出“双资格”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又要具有其他行业或职业的资格证书;而持“双证书”说的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双职称”说的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获得教师职称,又要有专业技术职称。“双师型”涵盖了整个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2]。

2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领导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态度消极,缺少资金支持,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步不前。

2.2 “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不一,尚未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并为管理部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所认可的评定标准。职业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双证书”说,认为应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2)“双素质”说,认为应是既具备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备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3)“双职称”说,认为应是既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这使许多职业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没有明确、具体的方向,难以规范化实施。

2.3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由职称决定,与其具备的专业技能没有多少联系。职称评审标准中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从教年限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使教师纷纷将重心转移至这些“看得见的成果”上来,而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2.4 “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能力缺失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短缺并存。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一些专业课教师只是形式上的“双师型”教师,长期不能深入生产、服务第一线,普遍存在能力结构偏失的问题。主要原因:(1)多数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还不是能力型的“双师型”教师;(2)一些教师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自身学习和提高,教学综合能力不强,无法承担综合性实践教学工作。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3.1 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双师型”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院校应从开始抓起。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方面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要求。如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教师资格条件方面主要提出了学历要求。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在教师资格条件方面提出:“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说明国家已开始注意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条件应对申请任职者从事相关行业(职业)的经历或经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国家应鼓励并支持各行各业有条件的从业者申请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进入职业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2 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鼓励自我提升

以我校为例,通过发放调查表,全面掌握和研究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包括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科研成果、教学经历、实践能力及校内外实践意愿等。拟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一年、三年、五年培养目标。同时,职业院校要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上自我提升。

3.3 建立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双师”素质,是当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建设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

3.3.1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在培训机构建设上,除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机构外,还要吸收有条件的企业加入培训工作,作为培训基地的一部分。在培训内容建设上,要开发出一套体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特点的培训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

3.3.2 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各培训周期必须到相关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程)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3.4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职业教育与社会各行业的紧密联系性,决定了从事这类教育教师来源的多样性。即职业院校教师不仅直接来自高校,更多应从行业一线吸纳遴选。在我国,应完善相关人事制度,打破人才身份界限,疏通企业人员向事业单位流动的渠道,促进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教师。同时,要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相对灵活的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外聘兼职教师管理要体现前瞻性、灵活性。解决好兼职教师的管理、身份和待遇问题,鼓励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招聘具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1]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9):50~54.

[2]杨理连.“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内涵界定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6):140~141.

G451.2

A

1671-1246(2012)03-0021-02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双师型双师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