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与鼻内镜下手术

2012-08-15 00:54陈志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窦口蝶窦团块

陈志伟

鼻内镜真菌性上颌窦炎在真菌性鼻窦炎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筛窦,蝶窦的发病是最低的,未见过额窦病例。以下是2005~2010年经过治疗的3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和鼻内镜手术后的一些转归情况,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2例患有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25~61岁。其中真菌性上颌窦炎有21例,合并真菌性筛窦炎15例。单纯真菌性筛窦炎5例,合并真菌性蝶窦炎2例,单纯真菌性蝶窦为4例。所有患者术前都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

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身麻醉5例,其余27例均采用鼻腔表面麻醉和钩突周浸润麻醉。在全麻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表面麻醉用1%的丁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并与手术前30 min常规肌注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局麻患者术前还可口服止痛片加强止痛效果。手术采用仰卧位,麻醉满意后按手术常规切除钩突,暴露筛泡、中鼻道,寻上颌窦自然开口部向前、下、上扩大,自然窦口后缘黏膜予以保留,开放上颌窦,切除筛泡,开放筛窦,对合并蝶窦病变者从后筛进入蝶窦。如果鼻中隔偏曲影响引流或手术开放窦腔者可先矫正中隔。单纯蝶窦炎者切除中鼻甲后端,自蝶窦前壁进入蝶窦,向内下方充分扩大蝶窦开口,清理窦腔内干酪样物,对窦内水肿、肥厚黏膜予以保留。术中发现病变窦口黏膜明显水肿,26例合并细菌感染,窦口处有粘稠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32例患者手术时在窦腔内均发现了黑褐色团块或泥样、干酪样物。窦腔黏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增生及息肉样变。手术彻底清除窦腔窦腔内积留物,并送病检,证实为霉菌团块。开放窦口切除病变黏膜组织同样病检,为慢性炎性反应。窦腔内组织予以保留,并用20ml注射器接弯吸头伸入窦腔,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反复冲洗。术后用膨胀海绵填塞术腔,术后2天抽出填塞物,肾上腺素丁卡因面片收缩水肿黏膜创面止血消肿,伸入弯吸头入腔内,依然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反复冲洗。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一周,无须抗真菌治疗,并鼻内镜下清理窦口及筛窦腔内囊泡及肉芽组织,确保窦腔开发。

结 果

32例病例中,临床表现持续性头闷痛和或涕中带血,口服及输用抗生素无法有效控制,以血管性头痛治疗无效。10例长期口服去痛片、头痛粉等止痛。CT影像结合鼻内镜检查:鼻道黏膜水肿充血明显,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鼻道有粘稠状脓性分泌物自窦口溢出。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CT扫描32例均发现不同程度的鼻窦炎表象,窦腔内有高密度影,显影不均匀。其中5例有中鼻道息肉样变。术后窦口黏膜病理检查常为慢性炎性改变,在黑褐色团块物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或孢子。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未见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患者手术后随访3~18个月,1例术后两月再次出现头闷疼,每次冲洗均有少许褐色粉末状物冲出,复查CT提示上颌窦残留高密度影,鼻内镜检查发现上颌窦口狭小,引流不畅。二次手术,清理出霉菌团块,扩大窦口,后间断冲洗窦腔,随访6个月,治愈。其余患者半年内临床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讨 论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曲霉菌瘤型和变态反应型四型[1]。鼻窦真菌球为窦腔内大量真菌丝组成的团块,是黏膜外的真菌感染引起,患者全身的健康状况均都良好,并没有发生全身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当患者鼻腔鼻窦黏膜上皮纤毛功能低下,或解剖异常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导致窦腔微环境改变,如缺氧、pH值变化、潮湿等导致真菌繁殖。非侵袭性鼻窦炎的致病菌多为侵袭力低的曲霉菌[2]。真菌性鼻窦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眼痛和或涕中带血为主要症状,此病例中真菌性筛窦炎、蝶窦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眼痛或头昏。头痛、眼痛症状为鼻源性,为鼻腔鼻窦病变致黏膜肿胀,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障碍,感染产生毒素吸收刺激所致,病变侵犯筛窦、蝶窦则症状明显,真菌性鼻窦炎合并急性细菌感染则表现类似急性鼻窦炎。病变导致黏膜受损伤则表现为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首选CT扫描,其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常为单侧单窦发病,高密度影,CT值较高(>40 HU),增强扫描时无强化表现,窦内常有与窦壁无关的斑点状或条索状钙化影。由于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以非侵袭性鼻窦炎最为常见,其病灶仅存在于窦腔内和黏膜表面,因此手术开发窦腔、清理真菌团块,保持引流通畅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的病变组织和团块状的菌丝或孢子,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关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91-1095.

2 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81.

猜你喜欢
窦口蝶窦团块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鼻内镜下球囊扩张窦口成型术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团块型腹腔结核的超声表现分析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分析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