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胃间质瘤临床分析

2012-08-15 00:54魏晓楠张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格列卫大部酪氨酸

魏晓楠 张军

胃间质瘤(GST)是胃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随着GST诊断标准不断完善及免疫技术不断进步,胃间质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对GST发病机制的认识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现将22例GST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GST患者共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1~68岁,中位年龄57.9岁,50岁以上19例,占86%。临床症状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16例,上腹痛、腹胀等者4例,腹部包块2例。肿瘤发生部位:胃窦部4例,胃体部l6例(2例为腔外瘤体),胃底部2例。

2.方法

(1)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组织活检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本组20例行胃镜下组织活检,全部病例术前均有CT或MRI检查。

(2)所有病例均有手术和病理活检标本,并均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的主要项目有CD117(酪氨酸激酶因子受体)和CD34、SMA(平滑肌特异性肌纤蛋白)。

(3)治疗方法本组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行行胃楔形切除术14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全胃切除2例。手术切缘均距肿瘤3cm以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及全胃切除者常规行D1淋巴结清扫。术后16例服用格列卫400mg/d,8-36个月。

结 果

1.手术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率。

2.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本组胃间质瘤中,瘤体直径为1.2~14.3 cm。免疫组化中 CD117阳性率为100%(22/22),CD34 阳性率为 86.3%(19/22),共同表达86.3%。

3.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48月,无手术死亡率。本组死亡1例,复发2例,余19例均无瘤生存。服用格列卫16例患者中出现眶周水肿、恶心呕吐12例,皮疹6例,无胃肠出血及骨髓抑制。

讨 论

胃间质瘤是胃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CD117)或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发生突变,引起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最终导致kit信号传导系统功能失调,引发了细胞增值失控。GST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其高峰年龄为50~70岁[1],本组患者平均年龄 56.9 岁。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叫困难。主要症状有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黑便、腹部包块等消化道症状,尚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意外发现。胃镜下组织活检行免疫组化为术前诊断较准确的方法,其特征为CD117(+)。CD117抗原是kit蛋白的抗原标志物,其特异性表达对GST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而CT和MRI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胃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2],对于肿瘤应行en-block切除(包括假被膜),GST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决定,一般认为如肿瘤直径<5.5 cm,可行胃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如肿瘤直径≥5.5 cm,应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多数文献主张距肿瘤2~3cm确保切缘阴性即可,不主张扩大切除及不必要的淋巴清扫手术[3]。GST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2-63%。但切缘有肿瘤细胞残留者,中位生存期为9-12个月;且复发率极高,二次手后再次复发率为 100%[4]。

文献表明传统放疗、化疗对改善GIST预后无明显作用[5]。但随着针对其发病机制的酪氨酸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文献报道格列卫治疗不能手术和转移性GIST的客观缓解率为33% ~67%。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手术结合是已成为治疗复发转移GST的主要模式,并获得较好效果。同时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格列卫不仅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的GIST,而且还用于GIST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6]。国际多核心、随机、慰藉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ASOCOG Z9001)证明直径≥3cm的肿瘤术后完备切除后应用格列卫协助调治1年与对照组较量,可提高GST患者的无发展生存率。

格列卫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眶周和下肢浮肿,另外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也较常见,但绝大多数属轻到中度。最严重的毒副作用是胃肠出血及骨髓抑制。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一般均可耐受,仅少数需要治疗,安全性好[7]。虽然格列卫有较好的效果,但格列卫治疗服药3年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于格列卫的长期疗效、药物剂量以及最佳方案仍未有相关证据。

1 Ando N,Goto H,Niwa Y,et a1.The diagnosis of Gastromal tumors with EUS-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with immuneohistochemical analysis[J].Gastrointest Endose,2002,55(1):37-43.

2 Heinrich MD,Corless CL.Gastric GI stromal tumors(GISTs)the role of surgery in the era of targeted therapy[J].J Surg Oncol,2005,90(3):195~207

3 Blay JY,Bonvalot S,Casali P,et al.Consensus meet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stromal tumoys[J].Ann Oncol,2005,16:566-578.

4 JOENSUU H,FLETCHER C,DIMITRIJEVIC S,,et al.Management of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J],Lancet Cncol,2002,3(11):655-664 .

4 Joensun H,Kindblom LG.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s review[J].Acta Orthop Scand,2004,75(311):62-71

6 Mudan SS,Conlon KC,Woodruff JM ,et al.Salvag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astrointestinal sarcoma:prognostic factors to guide patient selection[J].Cancer,2005,88(1):66-74.

7 Demetri GD,von Mehren M,Blanke CD,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imatinib mesylate in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N Engl J Med ,2002,347(7):472-479

猜你喜欢
格列卫大部酪氨酸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枸骨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与抗氧化作用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格列卫:开辟肿瘤治疗新时代
生物工程酶制剂格列卫的光谱和药理活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PVC用酪氨酸镧的合成、复配及热稳定性能研究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格列卫”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