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中风后肩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2-08-15 00:54王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肩痛火针电针

王兴

多年来,脑卒中一直是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而脑卒中患者渡过急性期后残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失眠等,其中肩部问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肩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发生,发生率12.5% ~70%[1],仅有20%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2],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偏瘫肩,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关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报道很多,而单独针对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的肩痛报道较少,前瞻性研究的报道更是少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以及根据临床经验创制的特殊针法,针刺手法很多,现将近10年的治疗近况总结如下:

1.体针 以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臂臑为主穴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45例[3],总有效率 84.4%。尚有一些经验用穴亦可获效,王氏[2]取患侧鼎、天柱二穴治疗中风后肩痛,共治80例,总有效率为95%。

2.温针灸 王少松[4]将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5例。取穴:患侧肢体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操作方法:以2寸长柄毫针肩髃斜刺、余穴直刺,进针约1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行针后,将提前做好的长约5 cm艾柱套于针尾部,点燃施灸。待艾柱烧完后除去灰烬,每针灸1壮,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简易手功能评分(STEF),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

3.电针疗法 黄丽琴[5]对偏瘫侧肢体进行针灸治疗。选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用韩氏电针仪(型号HANS-100E),两对输出分别连接曲池、手三里,肩髃、臂臑,选疏波,频率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30天两组患者治疗前NRS、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0天后,NRS评分电针康复组低于电针组、FMA评分电针康复组高于电针组,且两组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

4.穴位注射法 李氏[6]选肱二头肌长头、冈上肌、冈下肌肌腱炎阿是穴及喙肱韧带损伤及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阿是穴,药物选用曲安奈德50mg×1支,2% 利多卡因5ml×1支,复方当归注射液2ml×1支,10ml针管1支,将上药抽吸混合后备用,每次最多注射两个痛点,曲安奈德总剂量不超过50mg,每穴位注射剂量5~8ml,3~5d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果140例,一次注射痊愈21例,两次注射痊愈43例,三次注射痊愈55例,有效21例,该21例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者8例,肩手综合征者8例,挛缩肩者5例。

5.火针疗法王霞等将85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火针治疗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疼痛、水肿及Fugl-meyer评分,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火针治疗组的疼痛、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火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6.小针刀谢氏采用小针刀加封闭疗法,于肩关节周围压痛明显之滑囊、腱鞘、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取2~3点,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小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徐徐深入直达病变处进行纵行疏通剥离,患者局部有明显酸胀感,甚则向肘臂部放射,出针后用2%利多卡因2ml,确炎舒松20mg,VitB120.5mg分别于原针刀口注入,针孔贴用创口贴,嘱患者3日内不可洗澡以防感染,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62例,总有效率97%。7.刺络拔罐法:欧阳氏双手循按患者肩部找出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如外展、屈曲、外旋、内旋等)时的最痛点,作好标记,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5滴,再用闪火法闪罐数次后,留罐10分钟,至瘀血流尽起罐,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开始下一疗程,共治26例,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达Ⅳ级以上的也由15.14%提高到65.14%。8.双针巨刺法:朱氏采用双针巨刺法,患肩最痛的一点,然后在健肩找准对应点为一穴,另取健侧的条口穴,治疗结果本组94例,痊愈82例,占87%;显效7例,占8%;总有效率为95%。9.其他疗法:熊氏用腕踝针配合被动运动,取偏瘫侧上4、上5、上6,针下有松软感(针刺部位要求无酸、麻、重、痛的感觉)。针毕活动患者针刺部位,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留针同时配合偏瘫肩被动运动。将患者肩关节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3个轴向进行最大限度活动(以不引起病人明显疼痛为最大限度),同时轻推肩胛骨向前上外方向,共治36例,总有效率达91.6%。符氏采用浮针疗法,先找准肩部痛点距离该点左右5~10cm,用套管针,针尖直向痛点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抽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留置皮下,胶布固定。共治23例,总有效率93.33%。

中风后肩痛归属于传统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原因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不通则痛”。《针灸甲乙经》:“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能伸”,《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明医杂著》:“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证,以血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邪入血脉经络,则手足指掌肩背腰膝重硬不遂,难于屈伸举动,或走注疼痛。…凡脉所经所络,筋所会所结,血气津液所行之处,皆凝滞郁遏,不得流通而致然”。

纵观文献,毫针疗法运用最广泛,简便易行,同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治病原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以毫针刺法为主,配以电针、温针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等治疗,也有以火针疗法、小针刀结合康复疗法等,针灸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成为脑卒中后肩痛临床治疗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1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

2 徐本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J].现代康复,1999,3(3):332.

3 何玲娜,秦幼平,漆述蓉.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4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25-26.

4 王少松.温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4(2):134-135.

5 杨来福,郭学军.电针与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4例[J].医学信息,2009,22(10):2088-2090.

6 黄丽琴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4):93-94.

猜你喜欢
肩痛火针电针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