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阈下《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

2012-08-15 00:50林丽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语码王伟规约

林丽端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是根据李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小职员杜拉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外企高管并收获了爱情的故事。虽然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褒贬不一,但自2010年上映后该影片获得了票房过亿的成绩。学术界也对此剧反响热烈,纷纷从不同角度讨论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所映射出的现象。例如徐培卿 (2011)、陈碧莹(2012)等从广告的植入角度探讨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前景;赵丹艳 (2010)、唐雯 (2011)、陈维虎(2011)及于海礁 (2011)等则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这部影片。其他从翻译、商业等角度研究这部电影的也不在少数,但从语码转换的角度来研究这部电影的却比较少。本文试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该剧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探讨影片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和情感功能。

一 语码转换与顺应论

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指在同一交际片段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但广义的语码转换也包括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选择(Gumperz,198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在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都引起了重视。就语言学来说,许多分支学科也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对语码转换涉及的众多因素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 (何自然,于国栋,2001)。Gumperz(1972)等把语码转换看作是说话者用来影响或改变人际关系的策略,认为语码转换源于话题、参与者等情景因素的改变和说话语气、重点和角色关系的变化。他把语码转换看作是一种语境化提示(contextualization cue),即是说话者意图或用意的传递手段。Giles(1979)从个体心理角度解释语码转换的原因,认为说话者进行语码转换是为了赞同或者讨好对方或者有意突出与对方的差别而调整自己的语言或语体。Myers-Scotton(1993)的标记模式理论 (markedness mode)则从认知角度出发认为语码转换的动机应该是以说话者为中心。据此可知,语码转换现象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范畴,但语言学内多数分支学科都有一个固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全面地解析语码转换现象,而语用学顺应理论的综观视角却为此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顺应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 (1999)在其著作《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上不断进行语用选择的过程。语言选择以语言使用的三大特点为前提,即语言的变异性 (variability)、协商性 (negotiability)与顺应性 (adaptability)。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我国学者于国栋 (2004)提出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顺应的具体表现,并将语码转换分为对语言本身的顺应(linguistic reality)、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social conventions)和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mental motivation)这三种类型。本文以顺应性理论为指导,以于国栋的语言顺应模式为分析手段,分析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和情感功能。

二《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发生在外企DB公司的一个故事,老总是外国人自然是不必说,里面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大多是外国人或者是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才俊,他们都具有掌握两门或者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大量出现语码转换的先决条件。综观此影片,其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个方面顺应。

(一)对语言现实顺应的语码转换

对语言现实的顺应的语码指那些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引起的交际者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语言现实指的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他们各自的特征,比如其中涉及的语言规约和语义特征等(于国栋,2004)。影片中杜拉拉刚进DB这个全球500强企业的岗前培训课上,人事主管的开场白就是:“欢迎来DB,我是Maggie,今天由我给大家做Orientation。知道什么是Orientation吗?Orientation就是新人训练,可以让你们更快了解DB,并且很愉快地留在DB工作。”Orientation在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中的注释为:Basic information or training that is given to people standing a new job,school or course.这个单词在汉语中如果一定要找个最接近的表达应该是 “岗前培训”或 “新人训练”。很明显的是在英文中orientation涵盖的是工作前培训、学前培训以及某种课程前的培训,中文中的 “岗前培训”的含义则要比英文的狭义得多。这种由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而发生的语码转换我们认为是为了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二)对社会规约顺应的语码转换

为顺应社会规约而出现的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出于对某个社会特定的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社会规约可以理解为能被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行为和思想方式。交际者可以使用与码转换进行避讳和掩饰等来对社会规约进行顺应。

1.避讳功能。Verschuren(1999)认为,语言的使用者作为具体社会的人,他们的行为、语言会受到社会规约的制约,当谈论某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为了照顾人们的尊严,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于国栋 (2004)也认为由于社会规约的违背有可能会造成难以修复或弥补的后果,因此,交际者对社会规约的重视度会比较高。那么,当我们谈论一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就有必要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而语码转换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影片中,DB公司在泰国年会的晚宴上,Helen看着和Eva和王伟打情骂俏,便对杜拉拉说:“不过也没有看到王伟有什么女朋友。他不会是gay吧?”杜拉拉明知道王伟不是gay,但也是轻描淡写地说:“不会吧?”在这段对话中,Helen 说的gay,即指的是同性恋,特别指的是男性同性恋。Helen选择用英文而不是汉语来表达是因为在中国同性恋这类的话题是比较敏感和有争议的。虽然现代的中国并没有把同性恋妖魔化,但是这仍然是违背社会规约的禁忌性话题,所以Helen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来回避这样的话题。

2.掩饰功能。语码转换同样可以起到掩饰情感的功能。当玫瑰和王伟一起从英国回来,她想和王伟重新开始恋人关系,但王伟告诉她他已经有女朋友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玫瑰:David,你觉得我们能再试试看吗?

王伟: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

玫瑰:Oh,really?什么时候的事?我都没有听你说过?

王伟:一年多了吧。

玫瑰:Owo,OK.

当玫瑰提出想再续前缘而被王伟告知他已经有女朋友的时候,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惊讶、伤心、难过、尴尬的。但作为女强人的玫瑰不愿意让王伟看到自己失落、伤心的样子,于是语码转换的使用适时的掩盖了她的那些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Owo,OK.”表达了她对王伟开始恋情已经很长时间的惊讶,同时也悄悄地掩盖了自己的失落。而“OK”则表达出了她对现实无奈和接受。这里采用的语码转换,既可以表达出她的无奈和伤感,但也不动声色地维护她的尊严。

(三)对心理动机顺应的语码转换

心理动机的顺应指的是除了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和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以外的所有语码转换。这种交际者为了顺应心理动机而使用的语码转换是一种主动的顺应,是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积极主动的交际策略 (于国栋,2004)。交际者可以利用语码转换来实现标志身份功能、委婉功能、缓和语气等功能。

1.标志身份的功能。费尔克洛夫 (Fairclough,1989)指出语言实践建构社会结构的三个方面是:社会行为主体的 “社会身份”和 “主体地位”;其次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最后是建构人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选择和转换与人的社会身份的建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玫瑰在人力资源总监李斯特那里受了气回来后,遇到了向她报告工作的杜拉拉:

杜:玫瑰,这是我找的几家性价比比较好的搬家公司的,您定一个吧。

玫瑰:这么小的事情你自己不能定,你这样给我,我怎么定啊?你要把每一家的 advantage,disadvantage,reputation。risk analyze后给我做 final decision。你不要给我这些没有加工过的资料,然后让我做你该做的事情。你工资分我一半吗?不是啊。Don’t waste my time.

这里玫瑰把对李斯特的不满全部发泄在她的下属杜拉拉身上,自顾自地讲了一大通的话,其中的语码转换多是和工作有关的专业术语。根据贾尔斯(Giles)和史密斯 (Smith)1972年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 (Accommodation Theory),我们可以知道语码转换现象分为聚合 (convergence)和分散(divergence)。这里玫瑰采用的就是分散策略,表明她和杜拉拉的区别,故意增大双方的社会距离以突出自己是她上司这样的权势地位,同时也把在李斯特那里受到的委屈发泄到杜拉拉身上。而玫瑰的最后一句 “Don’t waste my time.”使得她高高在上的上司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杜拉拉觉得莫名其妙地被骂但也哑口无言。

2.委婉功能。委婉功能是指说话者为了避免直接表达会使听话者产生尴尬,或者是想责备对方却又怕伤害到对方的情感而令其不快,于是间接采用另一种语言的相对应表达。职场就是战场,那么,在职场中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来保护自己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语码转换在外资企业盛行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仍然是在DB公司的迎新会议上,Maggie让行政主管玫瑰给实习员工讲话时,玫瑰只是很简短地说:“我要把欢迎和祝贺放在三个月以后,你们有三个月的probation,期待你们的表现。”这一句话就贴切地表现出玫瑰这个人物精明、干练的形象,她不愿意对是不是她属下还没有定的一群人浪费唇舌。同时,她使用probation来替代中文的 “试用期”,也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试用期在所有的实习员工的耳里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一种自己随时可能被炒掉的感觉,没有归属感。但probation的使用就可以避免实习员工产生这样的感觉,也可以顺带考察一下这些实习员工的英语水平。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玫瑰发现了杜拉拉和王伟的恋情后,三人都很尴尬,因为玫瑰曾经也是王伟的女朋友,并且公司里要求员工之间是不可以谈恋爱的。她作为上司面对这样的局面很为难,但她对这件事的处理却是得体的。当杜拉拉和她谈完如何处理公司秘书Helen和招聘经理李文华谈恋爱的事情后也想谈谈她和王伟的事情时,玫瑰及时地说:“That’s it.”这就是很委婉地提醒杜拉拉不要再提起这件事情,否则对谁都不利。此时如果使用汉语说就会显得生硬和突兀,气氛会更加的紧张。适时的语码转换使杜拉拉立刻心领神会,缄口不提这件事了。可见语码转换中委婉的功能在这个场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尴尬也可以保护到双方的情感。

3.缓和语气功能。冉永平 (2004)认为 “缓和语”是对言语行为的一种修饰,以减少某一言语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或减低某一语言行为的用意 (比如建议、批评、责备、不满等)的力度,增加与对方商榷的空间,从而提高该话语的可接受性。这里提到的 “缓和语”就是语码转换所扮演的角色之一。在影片的第22分钟时,玫瑰和王伟在回家的车里讨论玫瑰升职的事情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玫瑰:我在这个岗位做了这么多年,该做的我都做了。

王伟:是,可是你还是不要那么着急,升级是早晚的事情。

玫瑰:我不要再听 “早晚”这个stupid excuse,我已经听了好多年了,烦死了。

……

玫瑰:所以说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王伟:Oh,Come on.我不是那个意思玫瑰:你就是这个意思

玫瑰:Come on,这是我应得的,你不懂的,我没有办法和你沟通,算了,我们也分了,Whatever。

因为王伟说升职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玫瑰却认为这个愚蠢的借口她已经听了太久很厌倦了。她没有直接说 “愚蠢”这个字眼,是因为她此时和王伟在讨论自己升职的问题,她也认为王伟是站在她这一边的,所以她使用了语码转换来降低这种不满的力度。而王伟在听到玫瑰误认为自己说她做得不好时也很着急,“Oh,come on”脱口而出,这也是他对玫瑰的误解很无奈的一种表达,但使用语码转换也使得他的这种对玫瑰误解他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增加了和玫瑰商榷的空间,也使自己的话有被接受的可能性。但最后玫瑰的 “come on.”这个语码转换虽然和王伟的一样,也有一样的功能,但却表达了另一种意义就是她对王伟的话完全不能理解,她不明白王伟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不满他对自己的不理解。还有,“Whatever”这个转换也起到了传神的作用,因为玫瑰和王伟当时已经分手,两人仅仅作为朋友在讨论这个问题,所以“whatever”这样的转换表达的是玫瑰认为既然王伟没有办法理解她,而且他们已经分手了,那么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她也无所谓了。她没有直接用中文说缓和了当时的气氛,使得话语更容易被接受,但需要表达的内容也表达清楚了,达到了以言行事的目的。

三 结语

文章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指导,采用于国栋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为工具,对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语码转换在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规约等方面的顺应。发现语码转换具有表达精确、避讳掩饰、委婉表达、标记身份、补充说明、缓和语气等功能。从文章对影片的分析可以看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言语选择过程,也是交际者有意识的言语策略。对《杜拉拉升职记》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语码转换是具备双语或多语条件的交际者,特别是职场交际者的一种有效的语言策略。

[1]Fairclough,H.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2]Giles.H.,&St.Clair,R.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C].Oxford:CUP,1979.

[3]Gumperz,J.J.ed.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72.

[4]Gumperz,J.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5]Myer-Scotton,C.Social Motivation for Code Switching[M].Oxford:Clarenton Press.1993.

[6]Verschur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New York,Sydney and Auckland:Arnold.1999.

[7]陈碧莹.从《杜拉拉升职记》看电影植入式广告之效果[J].商场现代化,2012,(5):28-29.

[8]陈维虎.从女性失语到男性缺席——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杜拉拉升职记》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J].电影评介,2010,(19):31-33

[9]何自然,余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85-95.

[10]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J].现代外语,2004,(4):340-349.

[11]唐 雯.从女性话语的角度解读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J].戏剧之家,2011,(1):49-50.

[12]徐培卿.从媒介文本看当代消费社会——兼评《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植入式广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6):29-33.

[13]余国栋.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87.

[14]于海礁.浅谈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广告植入[J].电影文学,2011,(9):51-52.

[15]赵丹艳.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视觉奇观[J].艺术探索,2010,(4):128.

猜你喜欢
语码王伟规约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DUATED LATTICES VIA MULTIPLIERS*
小 蝌 蚪 的 尾 巴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Convection: a neglected pathway for downward transfer of wind energy in the oceanic mixed layer*
艺术百家 王伟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基于XML的电力二次设备异构规约建模与转换*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