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以滁州学院“金禾化工班”为例

2012-08-15 00:46郑建东葛秀涛李永红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顶岗化工应用型

郑建东,葛秀涛,李永红

(滁州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校企合作办学是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1-3];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 ,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4-7]。

我院于2011年3月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培养化工专业人才协议,从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首选37名学生组成首届 “金禾化工班”,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在这一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学生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期社会实践,进行顶岗实习,使同学们了解了化工生产过程,掌握相关生产流程和工艺,弥补了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的不足。感受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开拓了视野。具体实施内容总结如下。

1 由学校办学定位出发选择企业

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从滁州学院目前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滁州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我们材料与化工学院目前所办的化工专业属于新办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工程应用性比较强的工科专业,它培养的学生必然会是应用型的。可是,该专业所需的工程实践基地教学又十分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到到企业实习,我们必须建立实习基地。为此我们就针对滁州地方的化工行业,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无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相结合的化工企业。我们就深入了解该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我校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两个专业,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对两个专业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通过沟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金禾化工班”。按照我们双方协议要求,“金禾化工班”学生毕业优先到公司就业。这样以来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就业率。

2 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

我院成立“金禾化工班”以后,和金禾公司的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完全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去年暑期我们“金禾化工班”的学生到金禾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金禾公司共同参与管理。学生进入金禾公司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熟悉环境后,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然后亲自顶岗,他们在生产一线积极和职工交谈,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书本上遇不到的问题。一个月内,同学们和职工一起顶岗上班,他们主要在硫酸和硝酸车间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了硫酸和硝酸的基本生产流程,掌握了硫酸生产“三转一吸”、“两转两吸”体系和硝酸生产“四合一机组”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指标,使他们体会到金禾实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开拓了视野。

2008级化工班李兵同学说 “实习是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结合的时候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时候,并且是我们扩展自己充实自己的时候。通过这次的现场实习,让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实际学习掌握的技能还很多。我们很快就要毕业了,步入工作岗位后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提问。只有勤奋自勉,才有所收获,才是这次实习的真正目的,为我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 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金禾化工班”后,我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金禾公司的生产特色,开设了化工设计、化工机械基础相关课程,把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同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进行了强化。

4 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我们化学化工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人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5 成果与体会

我院和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参与“金禾化工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企业每年出资6万元作为“金禾化工班”奖学金和班级日常管理等。公司还负责安排落实学生寒暑假、双休日或其他时间到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技能实训等学习与锻炼。金禾化工班的成立在我院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2008级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招生了首批“金禾化工班”37名同学。按照企业培养的要求,去年开设了化工设计课程,同时,同学们到金禾公司进行了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标。

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我院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在校企联合办学中,我院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过程易出现的生产故障也有了较深的理解。为积累教学素材,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了教师实训能力和学术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壮大了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总之,校企合作可以使双方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可以在企业掌握一些现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从高校里面直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甚至可以直接上岗,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可以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使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全方位的联系,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

[1]薛茂权.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产学研合作初探[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29-33.

[2]何其荣.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22(5):36-37.

[3]陈寿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8,33:37-38.

[4]王揽月.校企合作高职化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1,34(1):132-133.

[5]石海信,甘海忠,王晓丽新.建本科院校化工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5):46-49.

[6]吴赛苏.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化工应用型人才[J].时代教育,2008(1):52-55.

[7]王冠蕾,吴效楠.高职高专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1):52-55.

猜你喜欢
顶岗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