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辞·节哀》中爱情的对立与和谐

2012-08-15 00:54崔维乔
关键词:多恩肉体世俗

崔维乔

(滨州学院外语系,山东滨州256603)

《别离辞·节哀》中爱情的对立与和谐

崔维乔

(滨州学院外语系,山东滨州256603)

约翰·多恩;《别离辞·节哀》;对立与和谐;玄学诗人

约翰·多恩在诗歌《别离辞·节哀》中因以圆规比喻恋人而成为经典的爱情比喻。这一爱情之中包含了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对立与和谐,世俗之爱与宗教之情的相互融合。而圆规意象更是将瞬间的爱情化为永恒的爱恋。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以“奇喻”著称,而在其众多意象中又以“圆规”称奇。其玄学的技巧在《别离辞·节哀》一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被认为是英国玄学派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评论界认为该诗的主题是赞颂男女恋人之间净化了的感情。诗人通过将不同的意象,观念,思想和典故融合在一起,把世俗之爱的激情,精神之爱的神圣以及宗教般的虔诚融为一体,使原本普通的恋人爱情富有哲理化。在诗人的笔下,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和谐而完美,世俗之爱与宗教之情融合为一体,瞬间的别离化为永恒的爱恋。

一、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对立与和谐

多恩的宗教思想主要源自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此二人一位崇尚灵魂的完美而贬低肉体,另一位重视肉体而否认灵魂的独立性。这一分歧引起后世无尽的思考。多恩在诗中以玄学为技巧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玄学派诗人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传统,以人为中心,但不满足于流行于中世纪的精神之恋,而是关注现实生活,表现世俗的爱情。不过,他们也并非完全沉腼于男女之爱。他们理想的爱情是精神恋爱同体爱(physical love)的结合。在他们看来,性爱是基础,精神恋爱是升华,二者缺一不可。[1]在多恩的爱情诗里,他虽然崇尚灵魂之恋,但也肯定性爱,主张灵肉结合的爱情道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并不否定肉体之爱,但更强调精神之爱的崇高。在《别离辞·节哀》一诗中多恩表达了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关系: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好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我们被爱情提炼的纯净,自己却不知存什么念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 (卞之琳译)

“世俗的男女”英文原文是sublunary lovers.Sublunary指的是月下世界的,尘世的。按照基督教的观点,在这里除灵魂之外都是可变化的。因此可以说,世俗男女肉体的分离是绝对的,而一旦分离了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就会取消。“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一行表明诗人强调精神之爱,但并不否定肉欲。[2]137-138诗中,多恩还采用中世纪炼金术中提炼的意象来暗示一种精神化的过程。精神情侣从肉欲中也能净化出纯洁无暇的爱情。

多恩将离别比作德高之人的辞世,身体虽已死亡,灵魂却不朽。真正的爱人的分离也应如此,分别的只是肉体,感情却得到升华。世俗恋人不能忍受别离,他们的爱是建立在感官的基础上的,分离将给他们的爱情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离别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将如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一样。而多恩对妻子的爱却超越了感官的局限:爱情经过提炼,更注重彼此间心灵的交流,而不沉迷于眼,唇,手的触接。正如人们不畏惧天体的运动一样。虽然天体的运动比地球的运动可能大得多,却不会像地震那样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伤害。他们的爱情已经融入灵魂,浑然一体。在这一诗节中,诗人阐释了精神爱情的美是一种纯洁之美。在阐述他与妻子的爱情是精神爱情的同时,诗人也将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中世俗与神圣世界达到完美的融合而这种完美的融合是通过具体化实例的对比而显露出来的。[3]

多恩皈依英国国教后对爱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一方面从宗教角度去忏悔过去并且重新认识爱情,另一方面又作为普通人来感受现实爱情。由此可推知,多恩对爱情的认识和描写具有一种肉体与灵魂相互交错相互融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4]57诗人把和妻子之间的爱比作圆规亦是强调灵与肉的结合:“你坚定,我的圆才会完美,/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方。”令诗人所不屑的并不是肉体的感官之爱,而是只有性爱的浅薄的世俗之爱。诗人力图肯定的也不是纯粹的爱人间的精神之爱,而是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和谐。在多恩的诗作里,他完善地表达了对爱情的道德认知,强调爱情的复杂性与相互性,认为灵与肉的结合才是爱情道德的根本。诗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应是灵肉合一型的。在多恩看来,完美的女性应该外表与美德并存。这类女性既能与恋人共享体爱之美,又能超越肉体,在精神上与恋人交流融合,从而实现灵肉合一。在《别离辞·节哀》中,他们的爱因分离而得到延展,就像黄金打成薄片,说明身体上的分离并不能阻止他们相爱,因为他们的精神之爱更深更稳固。但他们的爱也绝非柏拉图式的纯粹的精神之恋,他们有体爱的基础,也盼望在下次相聚时共享爱之欢愉,因为他会终止在出发的地点。[5]诗人理想的爱情是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和谐。

二、世俗之爱与宗教之爱的对立与和谐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抒情诗歌的一个主题是强调及时行乐(Carpe Diem)。代表诗作如赫里克的《致妙龄少女·莫误青春》;马韦尔的《致他羞涩的情人》。这些诗歌都强调现世生活,劝人及时行乐。多恩的《跳蚤》便属其中一例。他早年纵情声色,创作主要是爱情诗和讽刺诗,中年时对妻子忠情专一,到晚年从宗教中寻求安慰,主要成就是宗教诗歌和布道文。正如他自己所宣称的:“我青年时代的情妇是诗歌,老年时代的妻室是神学。”邓恩将自己和妻子的爱与世俗恋人的爱进行了对比: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

(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

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

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卞之琳译)世俗的恋人不能忍受别离,而多恩与妻子的爱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更注重彼此间灵魂的印证。一般论者往往强调多恩性爱观中的现实主义而忽视其理想主义的因素。其实,犹如对其它事物,多恩对性爱的看法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他对理想的爱情怀有宗教式的虔诚。[6]多恩将现实主义的肉欲之爱与理想主义的灵魂之爱融合在一起。他既在艳情诗中直白地谈论男女之爱,也在神学诗歌中运用世俗爱情的意象与上帝争辩。他在《追认圣徒》中甚至冒着渎神的罪名为世俗爱情封圣,将世俗爱情等同于宗教神圣。

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之爱不仅被理想化,精神化,而且也往往被宗教化。换言之,世俗之爱被导向上帝。世俗之爱是对感观美的一种反应,并被看作是通向最高的上帝之爱的第一步。[2]140在新柏拉图主义者看来,人对上帝的爱是爱的最高形式,是精神的爱。诗中多恩对妻子的挚诚超越了凡夫俗子的爱,更加纯洁,如同对上帝的爱:“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该诗有9个诗节。9是象征美德的数。宇宙有九重天,圣经里有九级天使的记载,因此9也是有德之人的灵魂之数。正如诗中一开始德高之人的安然逝世,诗人也希望能够悄无声息的融化,不要洪水般的眼泪和暴风雨一样的叹息。诗歌形式与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出世境界和尘世俗念的矛盾,意在强调高尚的爱不为尘世和肉体的欲念所左右。[7]多恩的爱情诗与同期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恩将世俗的爱神圣化了。[8]多恩赋予理想的爱情神性。

多恩对于上帝的忠诚之爱是他作为宣道者神性的表现,而他对妻子赤诚之爱则是其世俗性的表现。他是神性与世俗的结合体[9]。从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转变为英国国教徒的经历让他承受着内心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关于多恩所应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是一个天主教徒,第二件事是他背叛了天主教。[10]因此他一生都处于心灵的矛盾之中。为了找寻安慰,多恩向上帝寻求精神上的帮助和救赎,希望能通过男女间的情爱体验到神人之间的圣爱。其爱情诗往往离不开宗教,而宗教诗也离不开爱情。在他的诗意理想中神人的关系是合一的。多恩甚至认为爱情是两个灵魂的合一: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

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破裂,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层。 (卞之琳译)在这种爱情中,双方的灵魂合为一个,因此对诗人来说离别并不是分离,而只是延展。多恩的一生都处在对爱情的渴求和上帝的追寻之间,试图通过同上帝的亲密关系来拯救自身的灵魂。其世俗之爱与宗教之爱是合一的。最能体现多恩世俗爱与宗教爱合一的爱情诗是《空气与天使》:诗中写道:“那么犹如一个天使,翅膀和面目/由空气构成,虽不那么纯粹,却穿着纯粹,/你的爱情也可以做我的爱情的天体。”[11]多恩将理想中的精神之爱比喻成天使,作为天主派来的无形的使者,天使的神圣与美好正恰似爱情的神圣与美好。诗人对上帝的爱,也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多恩就是圣爱与世俗爱的结合体,他既爱妻子又爱上帝,作为神职人员的多恩身上处处体现着世俗性。[9]97-98诗人将对妻子的爱宗教化,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世俗之爱与宗教之爱的和谐。

三、瞬间之爱与永恒之爱的对立与和谐

在讨论多恩的诗歌时我们不能不考虑他对宇宙的认识,因为在他的各种诗中宇宙空间除其本身概念外还囊括了丰富的爱情,死亡,宗教等诸多涵义。[4]60在传统的宇宙观看来,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天地万物都是圆形。柏拉图认为,圆是神的象征,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神不仅以自身形象创造了大宇宙(世界),还以自身形象创造了小宇宙(人)。因此,人也继承了神的圆满。古希腊的托勒密宇宙体系认为有形宇宙的最重要特征便是圆形,不仅位于中心的地球是圆形,各重天也围绕地球做圆形运动。因此,圆形是宇宙和谐的标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认为,宇宙是完美的。宇宙以地球为中心,处于一个大的同心圆中。在这一同心圆中月球轨道所包围的被称为月下世界,之上的是圆形的天体世界和“理式世界”。在月下世界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包括生老病死。而天体世界则是由更好更纯的材料构成的,因此永恒不变。这一宇宙传统构成了多恩宇宙空间想象的背景。在诗中多恩认为,既然月下世界中的一切是可变的,那么,普通人的爱情就是世俗的爱。世俗爱人所关心的只是眼、唇、手等这些感官,因而一旦发生变化便经受不住分离。而他的爱经过提炼,永恒不变。“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多恩与妻子的爱,既有世俗的肉体之爱,亦有神圣的精神之爱,是瞬间之爱与永恒之爱的结合。

在诗中多恩将离别喻为死亡,而死亡又暗示着另一种离别,离别今世进入来世,从而形成“离别—死亡—离别”模式,仿佛绕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圆。这一隐含之圆和最后诗节中圆规所画之圆形成呼应。因此可以说,全诗以圆开始,又以圆结束,正是“终止在出发的地点”,完成了自身的圆。圆在这里不仅暗示精神之爱的圆满,而且由此也象征灵魂的完美和生命的永恒。[2]72“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圆形是传统宇宙中占支配地位的形状。多恩的诗中多处出现圆形意象:如天体,圆规,泪珠。圆形运动表明事物的不朽性,直线运动表明事物的可朽性。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思想对英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Nicolson在《圆形的破灭》一文中的描述,没有任何一个符号像圆形一样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热爱(No metaphor was more loved by Renaissance poets than that of the circle)。[12]英国诗人特别是玄学派诗人,往往采用源自宇宙的各种意象来描绘爱情,无论是世俗之爱,还是精神之爱或上帝之爱。圆是多恩爱情诗篇中出现最多的隐喻。把爱情比作圆规,也就是把年复一年的时间过程变成圆的想象,用空间意象来抵消时间,否认时间有能力改变情人们的关系。他希望以次能够表现他们爱情当中完美和永恒这一概念。[4]61

几何学中圆的概念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一条”终点即起点的封闭曲线”。圆的特点是“圆周无缺口”,连绵不断,周而复始,象征着“统一性,整体性,惟一性”。[13]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本质是和谐的,宇宙自身应该是以和谐的方式构成的,而合乎规律与和谐的形状是球形。圆规画出的圆,既有圆心又有圆周,传统上是完美和永恒的象征。圆的这一特点与永恒或完美的概念相呼应,因此圆形意象所表达的核心应是无限,永恒或完美。在诗中,妻子是圆心脚,丈夫是圆周脚,只有圆心脚坚定不移,圆周脚才能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同样也只有圆周脚循着圆的轨迹矢志不渝,才能形成圆。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卞之琳译)圆规之圆是对诗人爱情的最完美体现,暗示了离别后的回归带给他们的是灵魂与肉体完美而永恒的结合。通过圆这一意象尘世之爱得以永恒化,实现了瞬间之爱与永恒之爱的和谐。

[1] 肖明翰.跳蚤—“婚姻的神圣庙宇”[J].名作欣赏,2002(3):25.

[2] 胡家峦.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鼎斌.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评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爱情之美[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56-357.

[4] 白锡汉.邓恩诗歌创作探源[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 李正栓.约翰·邓恩的女人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6] 约翰·但恩著.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傅浩译.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6.

[7] 李正栓.邓恩《歌》中的格律音乐与数字命理意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2008(4):124-127.

[8] Brooks,Cleanth.The Well Wrought Urn[J].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47:20

[9] 刘丽芳,孙红艳.爱的旅程:从世俗到神圣——邓恩神学诗中爱的矛盾性[J].长城,2011(6):20.

[10] John Carey.John Donne:Life,Mind and Art[M].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90:21.

[11] 傅浩译.艳情诗与神学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12] Nicolson,Marjorie H.The Breaking of the Circle[M].Evanston,III,1950.

[13] Mazzaro Jerome,Modern American Poetry:Essays in Criticism[M].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1970:26.

Key ords:John Donne;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conflicts and harmonies;metaphysical poets

Conflicts and Harmonies of Love in 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

CUI Wei-qi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Shandong 256603,China)

John Donne’s masterpiece 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 is famous for its classic love metaphor.The love is classic for the harmonies of spiritual love and physical love,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secular love and religious love.Through the compasses image,temporal love changes into eternal love.

I196.2

A

2095-2708(2012)06-0200-03

2012-04-10

猜你喜欢
多恩肉体世俗
约翰·多恩作品在中国的研究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不愿向世俗投降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
风暴天使
多恩的疑虑与彷徨——组诗《神学冥想》简析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