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

2012-08-15 00:49刘艳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清淤悬浮物河床

刘艳艳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河道的清淤疏浚是常见的水利工程活动。通过对河道的清淤疏浚,挖出河道内的砂石、淤泥,既可以清除河道内阻水障碍、增加行洪断面的泄洪能力,又可以打通航运通道,顺畅河道的航运路线,因此具有兴利除害的作用。然而,河道的清淤疏浚工程不可避免地对河道产生较大范围的扰动和改变,导致河道形态的变化,进而带来一定的生态后果。

1 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河道清淤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1 有利影响分析

1.1.1 增强河流的行洪能力

由于河流上游的植被破坏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被带入河流中,逐渐淤积在河道中,阻塞河水的正常流动,抬高河床,致使河流的过水断面变小,河床的行洪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水的破坏和致灾效果。河道清淤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强河流的行洪能力,减轻洪水对周边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工程的实施对河流周边的居民以及企事业单位,将带来很大的益处,即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1.1.2 提高河流航运能力

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水深,可以极大地提高河流的航运能力,发挥河流的航运功能,使沿岸的居民多了一种出行的选择,特别对于沿河公路不便的地区,航运能力的提高,为当地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和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特点。因此,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提高河流的航运能力,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环境,有利于促进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

1.1.3 减轻或消除洪水对堤防的威胁,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

河道淤积一方面造成过水断面变小,阻碍洪水下泄,另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太高河床,使洪水水位随之抬升,河岸两侧原有的堤防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出现险工险段,危及两岸堤防保护范围内的人民和财产的安全。河道清淤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同等流量的洪水水位降低,减轻或消除洪水对堤防的威胁,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

1.1.4 稳定河势、保障沿河取水工程的有效性

淤积严重的河流,由于河槽浅,河床抬高,水流极易在河床上部漫流,导致河床及其不稳定,摇摆不定,河岸建设的取水建筑物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出现掉泵现象的发生。河道清淤工程可以起到稳定河势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沿河取水工程发挥其正常的作用。

1.2 不利影响分析

1.2.1 人为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河流形态

自然河流的形态是水流和流经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河流形态。有蜿蜒曲折的河道、牛轭湖,河床上有深潭、浅滩,形成急流、平流、稳流等水流状态,创造出多样的生境。河道清湖工程将极大地改变河流的形态,通常伴随着河道的裁弯取直,河床的渠系化、平直化,这些工程活动均是认为地改变了河流的形态,其本质是把一个复杂多样的河流生境,变成了简单、单一的河流生境,将对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极大的损害。

1.2.2 河流生境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自然河流形成的蜿蜒曲折与深潭、浅滩等,不仅提供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也提供了生境的多样性,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创造了条件[1]。一定的水生生物是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生存繁衍,离开了这样的生存环境,某些水生生物是无法生存繁衍。由于河流形态多样性被破坏,将直接导致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破坏,河流生物多样性下降。

1.2.3 搅动河道内的泥沙、淤泥,引起河水中的悬浮物增高

河道清淤是将河道内淤积的泥沙从河道中挖出,对河道内的泥沙、淤泥有很大的扰动,极易引起河水中的悬浮物的增高。相关研究表明,河道疏浚工程在深圳某工程中悬浮物的影响情况是,在旱季施工点下游1 000 m处,悬浮物增加10.0%;在雨季施工点下游1 000 m处,悬浮物增加22.7%[2]。由此可见,河道清淤对河水中悬浮物的影响还是河大的,尤其是在雨季,河水中的悬浮物本来就相对比较大,工程活动的影响将更加突出。河水中悬浮物浓度直接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特别是个别敏感物种的生存,同时,混浊的河水也将给沿河其它用水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2.4 导致底泥中的重金属的释放,污染河流水质

河床底部的泥沙颗粒上常常吸附了各种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原来可能是河流的污染物,经过河流泥沙的吸附,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泥沙中,与河流底部的泥沙形成稳定的结合,不再对河流造成污染。河道清淤工程主要是挖出河床底部的泥沙物质,直接对泥沙颗粒进行高强度的扰动,使原来吸附在泥沙表面的重金属元素与泥沙颗粒游离,重新进入水体,造成河流水质的污染。

1.2.5 河道清淤的弃渣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

河道清淤工程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小的清淤疏浚项目可能产生几万、几十万的工程弃渣,大的河道清淤疏浚项目可能有上百万的工程弃渣产生。大量的工程弃渣一旦处置不当,很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河道清淤挖出的物质一般含水量比较高,一般不宜为其他工程所利用,弃渣的处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旦工程的弃渣的水土保持措施没有得到实施和落实,工程将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给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 河道疏浚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制定河道清淤工程相应的消除和减免措施。由于河道清淤作业在河道内进行,施工作业对水体扰动产生的污染在某种意义上不易控制,尽管如此通过一系列辅助性措施和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施工期对水质的影响,保障沿河生产生活用水的安全。

2.1 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1)查明鱼类的产卵场,保护重要的水生生物的生境不被破坏。河道清淤改变和河床的形态,水生生物的生境也随之改变。对于鱼类的产卵场等重要的生境,是鱼类繁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河道清淤过程中一旦查明某个河段为鱼类的产卵场,应建议设计取消该段的清淤施工,尤其是某些特有物种的产卵场,要重点予以保护。

2)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河流悬浮物的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河流水生生物的调查结果和工程施工期河流悬浮物浓度的预测,确定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星程度。由于水生生物具有可以移动特征,可以采取分段施工,分段防护的措施,给水生生物以规避的空间和场所,禁止采用全线施工,全线扰动的施工方式。

2.2 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1)查清底泥成分,采取应对措施:为了防止底泥颗粒中吸附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到河水中,在河道清淤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底泥成分的分析和调查,弄清底泥的成分,特别是查明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对于不含重金属或重金属含量很低的淤积物,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施工,一旦河道淤积物质中重金属含量很高,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消除其影响。一方面要加强施工期重金属的监测,掌握水中浓度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扰动底泥的时间,适当在施工作业面的下游设置拦挡、过滤帷幕,降低颗粒物质在水中的流动。同时,对重点的用水户要在施工前告知施工的时段,以便用水户制定相应的预案。

2)设置防泥幕帘:进行河道清淤施工时,在施工作业面下游100 m处拦河设置防泥幕帘,以拦截悬浮泥沙。根据深圳某工程的实践,设置防泥幕帘后,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急剧下降,迅速恢复到背景浓度,下游部分断面的浓度甚至小于背景浓度[2],因此防泥幕帘的作用显而易见。根据河流环境状况调查,确定河流敏感保护目标,一旦施工作业面的下游有保护要求,可通过设计防泥幕帘的措施,减轻甚至消除河道清淤工程导致河流悬浮物对环境的影响。

2.3 清淤弃渣水土流失的防治

1)清淤弃渣一般含水量较大,直接作为其他建筑材料的可能性较小。为了防止弃渣产生水土流失,在弃渣处理方式上首先要选择废弃的取土坑、采矿坑的低洼地段作为弃渣场;工程本身如果同时设置取土场,也可将取土场设置为弃渣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弃渣的流失。

2)一旦受施工时序的限制或清淤物质需要临时堆放,要设计相应的临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避免清淤弃渣临时堆放的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措施主要是清淤临时堆放编织袋拦挡、表面的彩条布苫盖等。在弃土结束后,采取表层覆土,恢复植被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弃土场的生态环境。

2.4 下游取水口的保护措施

1)错时取水:清淤施工作业点下游如果有取水口,特别是1 km范围内的取水口,在清淤施工过程中不能正常取水,悬浮物含量高的河水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和用水户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兼顾两者的施工-取水时间表,取水时不施工,施工时不取水,错时施工、错时取水,保证用水户的取水不受施工的影响。

2)取水口周边过滤、围挡措施:在取水口的周边设置过滤、拦挡围栏,河水通过过滤围栏后,悬浮物的浓度可以大大降低,保障取水的清洁。

[1]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辛小康、叶闽、王凤.河道疏浚工程悬浮物影响预测模型[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1),8-10.

猜你喜欢
清淤悬浮物河床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废水悬浮物国标检测方法的修改建议
压裂返排液中悬浮物去除的室内研究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缱绻的回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