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2-08-15 00:49阿尼克孜麦麦提吐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行政区域水法流域

阿尼克孜麦麦提吐逊

(新疆喀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喀什844000)

1 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

水资源管理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自然条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水资源管理模式一样的国家。世界上有不同的管理水资源的模式,大多数都以欧共体国家为主,按照自然流域为基础建立流域管理模式,组成国家地方行政区域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美国为基础的;而以自然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美国,对流域内的水资源中的水能和土产的各种资源统一管理,也超出了水资源的以外的资源管理模式。

我国也制定和修订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水法》,也在进一步的完善统一和分部门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和提出具体的管理想分离的措施上,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新模式的确立,在考察和监督国外水资源管理,有效的借鉴外国的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同时也要和我国的水资源和历史传统相结合,建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也可以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上更新和改善,提高我国的水资源的管理模式。

1.1 行政区域的管理

我国水资源的复合式管理模式的管理层面和方式是行政区域管理。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利于中央的集权的统治,形成行政管理可以按照行政区域的管理,依据《水法》和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把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作为水资源的行政区域管理的3部分,不同的管理都有对应的管理制度,形成不同的管理层面。国家级水行政府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宏观管理,负责全国的水资源分工明确是现在我国的优势,县级以上的都有职责的分工,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没有具体的划分各自管理的范围导致严重的责任不分的冲突是原水法只规定管理和部门管理的职责,而新的《水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水资源的权属和自费的收取,还有水资源的规划和用水量的控制都是监督管理的范围,同时制定节水政策和水量的分配,水资源的保护和检测也是行政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开发和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环节也要有具体的管理。同时也会有利于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和各种权利的制衡,宏观和微观的管理相分离,公共权利的保障运行导致公共权益的损害是不太可能的,升级水行政部门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对行政区域内的县级部门水资源管理工作经行指导,所以这样的管理层次不会完全的分开的,两个级别的管理机构会同时联系到具体的管理,只有他们共同的来完成。

行政区域的管理有许多的特点,把政治、经济和环境总体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达到规划的目标和管理,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有效的管理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水行政部门的广泛职权,调动部门管理水资源的积极性要政府充分,改善水资源的大有意义;政府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占有主导地位,协调不同部门的利益权益不会发生争执;遵循各个部门和中央地方的分级管理结合起来,监督管理和其他管理平等出现的原则。

1.2 流域的管理

我国的各一个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流域管理,也是对水资源的另一种的管理方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水是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以流域为基本单元,与流域的上下游不可分开的一部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的开发和保护,管理统一的机构,行使整体的水式管理,《水法》在对流域机构的管理经行了新的改革和修正,在水功能的拟定和水的长期供求计划、水量规定和分配等方面,流域的规划和专业的宏观管理,还有限制水质的检测和管理水域的纳污能力的微观管理等,这些在新的《水法》中出现和制定,这些更新在实施水资源管理中有实际性的意义。

将流域内的水与流域以外的土地领域作为一个不分割的整体来管理,这样就会全面的、综合的考虑问题,开发和制定出更好地方案,我们要与不同层次的群体保持良好的联系,从中积累新的观念和更高的对策,而政府在其就不是主导地位,现在主要依靠的是宏观调控手,专业管理和宏观、微观的管理结合,统一管理出确切的原则。我国水资源管理有两个不同的层次,就是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我国政府在管理时各有重点,两者有很多的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也要相互分工和相互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的构成我国水资源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共同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我们不能只侧重一部分,两者是没有侧重点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两个方面和管理方式的优点合为一体,在各自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弥补对方的不足,充分将合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发挥到极致。

2 新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确立的原因

以流域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应用的管理方式,流域管理机构也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在社会上是占有法律地位的,水资源的决策权和资源管理的行政权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应用效率,《二十一世纪议程》是联合国在1992年环境和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明确的规定水资源按流域进行管理,我国依据这一议程,制定我国的水法法律,顺应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的准则,但是我国并不是按步照班而不考虑我国的国情,所以考虑我国历史的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形成稳定的利益格局,以现阶段的复合管理并采用综合各个利益所采用的一种最佳的管理模式,但是现在我国的最佳模式还是一个过渡的过程,等待时机成熟时,代替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流域管理模式结合的复合水资源的管理。

3 原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缺点

我国在1946年时就开始成立了水域水利委员会,虽然流域管理模式月5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还是没有一部流域管理调整和流域管理机构的法规,《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并不能对流域进行合理的管理,也没有对各个流域管理机构作出明确的界限,这样在执行流域管理时就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无法确定流域管理的规范性文章,本流域内的水事活动的监督也无法落实,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修改《水法》,也是没有真正的实现流域管理,原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有缺陷:管理依据行政区域,人为的把水资源进行分割,把水资源的系统和整体破坏了,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机构在地方保护主义无法避免,分权和制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牺牲了效率和效能,原有的管理模式具有流域管理模式,但是没有真正的发挥实际的管理模式,无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这种复合式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的只有一方,没有考虑到两种模式的各个优点,导致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不高。

4 利益平衡的需要和理性思考集权和分权

在目前的情况下,地方区域政府是该区域的环境和经济利益的代表,同时还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两者是有很大的冲突的,地方政府会不知道那个是侧重点,流域整体的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都为流域环境公益服务,在环境公益上并不是完全的一样,但是都会倾向于同一侧,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我们在对流域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区域利益的衡平,共同的承担着维护和平衡区域利益和流域环境公益。

现在的经济和科技在快速的发展,但是政府的规模不会继续的扩大,就要理性的考虑集权和分权,管理的主题多则分散,管理相应的松弛,无力保护资源,权利统一责任重大,复合式管理模式是依据这个理念设计的,地方各级的水行政部门的组成机构来作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的职权,利益衡平的需要和理性思考集权和分权。

5 结语

新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形成了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资源管理体制,各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自然条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水资源管理模式一样的国家,世界上有不同的管理水资源的模式,我国的水资源和历史传统相结合,建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也可以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上更新和改善,优化我国的水资源的管理模式,对行政区域内的县级部门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所以这样的管理层次是不会完全分开的,两个级别的管理机构会同时联系到具体的管理,只有他们共同来完成。新的《水法》中出现和制定,这些更新在实施水资源管理中有实际性的意义,我们要做的是把两个方面和管理方式的优点合为一体,在各自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弥补对方的不足,充分将合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发挥到极致。但是现在我国的最佳模式还是一个过渡的过程,等待时机成熟时,代替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流域管理模式结合的复合水资源的管理。复合式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的只有一方,没有考虑到两种模式的各个优点,导致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不高。管理的主题多则分散,管理相应的松弛,无力保护资源,权利统一责任重大,利益衡平的需要和理性思考集权和分权。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资源管理体制,阐述流域管理与行政资源管理结合的模式,是正确的和有效的措施,协调的把公益和区域相结合,找出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型水资源的管理的原因和决策。

[1]李璐.试析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以环渤海地区为试点[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8):56-59.

[2]刘书俊.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J].开发研究,2008(03):90-92.

[3]李锋瑞,刘七军.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理论创新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6):120-123.

[4]徐莺.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理论月刊,2012(01):45-48.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水法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跨行政区域税务法院:完善税收司法的制度路径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十三)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荷兰新《水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