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00:49杨丽荣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洮南市水利设施

杨丽荣

(洮南市洮府乡水管站,吉林洮南137100)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1年新年伊始,党中央、国务院便出台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视,对于发展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洮南市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西部,地貌差异大,土壤类型复杂,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市幅员面积5 103 km2,境内有挑儿河、蛟流河等大小河流条,流经本市18个乡(镇)。较丰富的河流资源使得本区湖泊和泡塘星罗棋布,为发展水利设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受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多种条件影响,境内风沙干旱、外洪内涝等自然灾害十分突出。多年来,洮南市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战胜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建国初期挖土井、打坳井,修河堤、挖沟渠,治山头,防洪涝等工程,逐步改善了洮南市的农业生产环境,基层农业水利设施也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洮南市通过认真分析水资源状况,按照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留住空中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过境江河水,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农村灌排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市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设施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基层小型灌区工程方面,洮南市建成了八家户灌区、瓦房灌区、石灰窑灌区、引洮灌区、群昌灌区、创业灌区及井灌区等工程。其中,八家户灌区截至2008年底由于水库水源不足,灌区配套设施跟不上,灌溉效益尚未发挥出来;瓦房自流灌区、石灰窑灌区、兴业灌区主要依靠洮儿河供水,但近年来,洮儿河水源不足无法提供灌区用水,致使上述3个灌区无法发挥效用。此外,群昌灌区部分支渠尚未修建完成,支渠分水闸数量设计不足,灌区工程尚未配套及供水水库水量偏少等原因,该灌区也无灌溉效益。创业灌区自建成后一直稳定发挥效益,连年实灌都能实现2 000 hm2以上灌溉目标,但目前该涝区内的桥、涵闸已出现破损,灌溉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涝区工程方面,洮南市近年来建成的涝区工程主要包括幸福、蛟流河两大涝区工程,野马、向阳、二龙等多个小片涝区工程。

2 洮南市基层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水利工程标准偏低、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效益全面下滑

洮南市大部分水利设施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当时水利设施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主要倾向于粮食作物的灌溉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多元化,形成了粮食、瓜果、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等多重结构,对水利设施的灌溉、降渍、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标准都不一致。加上当时条件所限,在勘测、规划、设计上较为粗糙,工程建设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都较为简陋,后期又缺乏维护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水利设施已经超出了原本设计的负荷,因而出现普遍老化、损坏,在排涝、抗旱、灌溉等功能上已经大不如前,无法满足当前基层农业生产的需要。

2.2 对基层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投入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8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和指导,但对于我国水利建设的关注,直到2011年才形成了专项的文件政策。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国家对于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利投入飞速增加。但是,对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由于点多面广,涉及投入的资金非常巨大,加上一直以来国家在水利建设政策上重大轻小的历史原因,基层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依然非常困难。洮南市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养护一直以来都是靠农村“量两工”投劳完成,农业税和“两工”取消后,尚无新的投入机制,地方财政缺乏相应的投入,基层水利建设依然困难重重。

2.3 基层水利建设权责不明,管理体制缺失

基层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主要依靠乡镇水利服务站,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后,水利服务站已经不存在,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基层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权不明确;基层管水组织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用水协会,但多数农村地区尚未能建立,水利建设管理无从谈起;此外,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参与建设、管理的部门权责不明确,涉及机构多,十分容易导致“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最终谁都不管”的局面出现。

3 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稳定长效的基层水利投入机制

近年来,随着中央多个“一号文件”的颁布施行,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中央财政部门建立了农田水利建设补助的专项资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仅仅依靠专项资金投入,财力还是非常有限和单薄的,应当考虑在逐步增加补助资金力度和投资规模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在各级财政支出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资金投入到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中,形成国家、社会、集体、个人一起参加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建设投入格局。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信贷资金支持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的引导支持,加大对打井、涵闸建设等项目工程贷款支持力度。

3.2 提高基层水利建设标准,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多元化,粮食、瓜果、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等对水利设施的灌溉、降渍、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标准都不一致,导致了早期设计建设的水利设施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需要加强对灌、排、降等技术标准的研究,逐步使得新建的水利设施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对已经使用的水利设施,需要在改扩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调整,切实保证基层水利设施供水保水效率和农田排涝能力,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3.3 完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

当前基层水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基层水利建设已经从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建设为主转变,基层水利建设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基层水利建设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建设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形式转变。这些农村经济体制上的改变使得基层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体制发展的步伐,因而,在对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时,应当创新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推动水利建设及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产权体系,形成职责明确、利责一体、产权明晰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基层用水合作组织,进一步明确水利设施职责和权力,借助市场机制配置现有水利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局,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要求,因而,需要国家长期、持续地政策和资金支持,有需要基层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对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认真长效地维护好基层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造福子孙后代。

[1]陈小江.中国水利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付源瀚,张书文.浅析农村水利工作的形式、方向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4):56-57.

[3]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40-44.

[4]吕本贵.基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1(3):309-340,423.

[5]钟玉秀,李伟.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 水利发展研究,2010(3):12-16,45.

猜你喜欢
洮南市水利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城市化进程中洮南市农民工特征分析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充分利用惠农政策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