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新技术在闽江流域的应用与发展

2012-08-15 00:49黄骁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水土水土保持流域

黄骁男

(莆田市水利局,福建莆田351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加快,基于有效的水土保持,是实现健康水利建设的基础。今年,“3S”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水土保持工程之中,而且闽江水域的水土流失严重,依托于“3S”技术下的水土保持,更具有实效性。“3S”技术运用于水土保持中,主要从水土监测、评估、规划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水土保持管理。

1 “3S”技术在闽江流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1.1 构建水土的动态监测系统

水土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管理的基础,也是“3S”技术运用于水土保持中,最突出的特点。在水土动态监测中,可以对水土流失形成系统化的数据资料。这些监测数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在管理决策上作出科学的调整。随着现代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基于“3S”技术,实现了GIS和RS技术的集成监测,这种集成监测手段,实现了监测的动态性和全面性,对了解闽江各水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基于“3S”技术中的RS技术,可以对水域中的土壤侵蚀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数据反馈,这点突出“3S”技术运用于水土保持中,实现了监测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起到主导性作用。

1.2 水土保持的评估与规划体系

闽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涉及到水土利用、水域地貌、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中,需要基于监测额数据,科学的分析其各流域的水土属性,诸如水文状况、侵蚀程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是水土保持的评估属性。同时,基于科学的水土评估,有助于GIS系统的制图,形成的监测图形,可以对水土流失情况做出定量的反应。而且,关于水土保持规划的体系构建,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对水土保持做出阶段性保护的规划,尤其是关于流域内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方面。

1.3 监管体系的一体化

水土保持工作中,监管执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水土保持管理的成效。基于“3S”技术,已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尤其是基于CIS和GPS的集成系统,可以对闽江各流域形成数字监管。而且,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GIS和GPS的集成系统,可以做到精确的点或线的定点监管,这点对于流域端地生态、水利等,进行更加及时有效的维护和处理。同时,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参与。基于GIS和CIS下的监测数据,以及水域形成图,对水土保护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这样更有助于闽江流域的水土保持。

2 “3S”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基于“3S”技术的优良性,其已逐渐运用于水域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之中。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适应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数字流域的体系构建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需要基于大量的数字信息,因而,“3S”技术在发展中,注重数字流域体系的构建,使得闽江流域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有助于水土保持中,对流域的生态、水利工程、水文地质等,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数字流域的体系构架,主要基于信息收集系统的构建,因而“3S”技术逐渐演变成为“4S”技术。“4S”技术运用于水土保持之中,信息化构建更加完善,尤其是基于有效的数字整合,是对各流域水土资源数字化的基础。这种资源数字化的方式,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在决策、管理、调整上都更加地有效。

2.2 小流域内的治理设计

基于“3S”技术,可以对各流域段地水土状况作出定量的分析,尤其是监测图形的形成,有助于水土保持中,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设计。而且,“3S”技术下的监测可以精准到点或线,可以实现治理设计的小区域化,因而在治理中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基于监测数据,可以对闽江流域的地理、水资源状况,有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设计中,注重水土流失因素、影响因素等突出,以便于治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2.3 水土动态监测的数字一体化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而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库,是实现水土保持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中,关于土壤侵蚀数据库的建立,是“3S”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3S”技术的数字一体化,主要针对各流域段,对其水土流失程度,进行跟踪监测,进而使得动态监测数据更加科学有效。同时,水土流失严重、流域生态、退耕还林等数字化的监测,都是“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发展方向。

3 闽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

3.1 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措施

闽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局域性,因而基于退耕还林的措施,是解决局域性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对于闽江流域的各类土地资源,采取少耕的方式,减少人为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对各流域的土地,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土壤的侵蚀。而且,基于合理的植被覆盖率,可以调节局部气候,这样可以将少恶劣气候带来的水土流失。这点也是在水土保持措施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措施之一。

3.2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

基于水土流失的状况,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对水土保持最直接的措施。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中,关于拦砂坝、蓄水池的建设比较常见,而且水土保持效果明显。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中,需要基于闽江流域的地形和水文地质,合理的修建各类的水土保持工程。当然,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对局域性的水文地质、气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其在建设中,需要基于全面的考量。因此,基于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是水土保持效果最为直接的措施,其是当前闽江水土保持中的主要措施。

3.3 生态体系下水土保持

闽江流域的生态体系相对脆弱,这是其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生态体系下的水土保持,具有时间长、投入大的特点。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尊重原有生态结构,并做到生态结构的完善和保护,尤其是加大植被的种植,是构建生态体系的关键。同时,闽江流域的生态构建,需要基于有效的管理,以保护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3.4 化学措施的水土保持

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基于化学法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被运用于水土保持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土壤的侵蚀。因而,在化学法下的水土保持,以各种化学物质,诸如凝聚剂、加固剂等,都是重要的防水土流失的化学试剂。而且,这些化学试剂对于闽江流域的水文的影响不大,不会造成水土的二次污染。因此,该种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被广泛运用于水土保持之中。

4 结语

闽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基于新技术的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基础。同时,基于生态构建、水土工程建设等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闽江流域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

[1]罗明举.浅议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9(10):147.

[2]唐方云,陈红.试论“3S”技术及其在水塘保持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02):33-35.

[3]王志雄,赵安成.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01):37-39.

猜你喜欢
水土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水土保持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中原“水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