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专题研究(续)清华简《系年》管窥

2012-08-15 00:50廖名春
关键词:释文竹简战国

廖名春

(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08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一、《系年》的性质与篇名

李学勤先生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所载:“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与《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史书体裁和已看到的一些文句,都很像《竹书纪年》。”[1]《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的《说明》也说:“原无标题,因篇中多有纪年,文字体例与若干内容又近似西晋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故拟题为《系年》。”[2]夏含夷认为中国上古时期主要有两种纪年形式的史书,一种是单国的编年纪,一种是诸国或数国综合性的纪年。他“根据李学勤的介绍”,以为“清华《系年》似乎也属于后一种类型”[3]。沈建华也认为清华《系年》“属于战国民间流传纪年类系的本子”[4]。

在2011年12月19日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我曾提出《系年》这一标题并不妥当,应该定名为《古事系年》或《故事系年》。因为此竹书并非为编年体史书,而是纪事本末体。该书23章,基本上都属于按照史事始末记事,而非简单地以时纪事。每章的内容都是叙述事情的始末,可称之为“故事”或“古事”;而章与章之间,都按时间先后编排,基本上是年代早的故事在前,年代晚的史事在后,从这一角度而言,则可称之为“系年”。而整理者将其简单地称之为“系年”,只看到了其与《竹书纪年》一类史书的相似处,却忽视了其与《竹书纪年》一类编年体史书的根本不同,忽视了其各章记事大体是按照史事始末为序的特点。我的发言当时得到了胡平生、王泽文等人的支持。最近,许兆昌、齐丹丹也撰文详细论证清华简《系年》为纪事本末体[5],可谓不谋而合。只是要强调的是,“系年”是编年体史书之称,清华简《系年》既然为纪事本末体,就不应再称之为《系年》,而当另拟符合纪事本末体的新名。

二、第二简“千亩”前有脱文

清华简本篇首章开篇云:

昔周武王监观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演),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一]“千亩”,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宣[三]王是始弃帝籍弗田。立卅又九年,戎乃大败周师于千亩。[四]①

从简四“戎乃大败周师于千亩”句可知,“千亩”当为地名。《竹书纪年》:“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6]《国语·周语上》亦云:“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6](《国语》卷一)《史记·》记载同,《索隐》:千亩,“地名,在西河介休县。”[6](《史记》卷四)《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杜预注:“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千亩。 ”[6](《春秋左传注疏》卷四)都是以“千亩”当为地名。

简一、二称“昔周武王”“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亩’”当属不辞。从“宣王是始弃帝籍弗田”句看,“名之曰‘千亩’”前当有脱文。所谓“弃帝籍”,就是“弗田”。《史记·周本纪》:“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裴骃《集解》:“应劭云: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瓒曰:籍,蹈籍也。按:宣王不修亲耕之礼也。”[6](《史记》卷四)记载与简文同。所以,简文“宣王是始弃帝籍弗田”就是“宣王不修籍于千亩”,也就是“宣王不修亲耕之礼”。简文只称 “千亩”,“周武王”“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之事没有点出来,显然不通。因此,疑当脱去“帝籍”、“籍田”或“修籍”二字,“名之曰‘千亩’”当作“名之曰‘帝籍千亩’”或“名之曰‘籍田千亩’”。

三、“启”字的训诂

第二章简九、简十云:

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

简十二云:

楚文王以启于汉阳。[2](P138)

其注释十二:“始启,见《郑语》‘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董增龄《国语正义》云:‘启是拓土,《鲁颂》曰“大启尔宇”,僖二十五年传 “晋于是始启南阳”是也。 ’”[2](P140)

案:从“亦”字可知,简九、简十“晋人焉始启于京师”与“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是并列句,“启”与“正”相应,含义当接近。“正”原作“政”,原注释称:“‘政’与‘正’通,训为‘长’,此云郑武公为东方诸侯之长。”[2](P140)如此,“启”作“拓土”解,显然有问题。“启”本指开门,但也可指指门扇和门闩。《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杜预注:“门戸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壍谓之塞。”孔颖达疏引服虔曰:“阖扇所以开,键闭所以塞。”[6](《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三)杨伯峻注:“据孔《疏》引服虔注,启谓阖扇,塞谓键闭……阖扇指门,用木制者曰阖,用竹苇制者曰扇。阖扇所以开,故曰启。键闭者,门有两扇,每扇各直钉一短木,其上有孔,两扇既合,然后用一横木贯于两孔中,加管钥焉,所以闭之也。其贯门扇之横木曰键,其受横木者曰闭。键闭所以塞,故曰塞。键闭非锁钥。说详李贻德《辑述》。”[7]由此引申为关键,比喻要害或关键。其字又作“綮”。《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綮,犹结处也。”[6](《经典释文》卷二十六)《六书故·工事六》:“綮,遗礼切,丝错结也,筋肉之众盘结者因谓之綮。”[6](《六书故》卷三十)“晋人焉始启于京师”,指晋人从此开始在京师起关键作用,也就是成为京师的领导。简十二“楚文王以启于汉阳”之“启”亦同,亦当训为关键,指楚文王成为汉阳诸国的领导。

四、“殜”当为本字

简文“即殜”共十六见。原释文都以“世”为“殜”之本字,其注释曰:“即世,意为亡卒,见《左传》成公十三年、十六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十九年、二十六年等,如成公十三年‘穆、襄即世’,杜注:‘文六年晋襄、秦穆皆卒。’”[2](P138、140)

案:“即”字时贤已读为“既”,[8]至确。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二·节葬下》“璧玉即具”案:“‘即’当为‘既’,言璧玉既具而戈剑等物又皆具也。”[9]“既”,已经,表示完成。《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吕向注:“即世,死也。”[6](《六臣注文选》卷三十七)《王俭〈褚渊碑文〉》“太宗即世”:吕延济注:“即世,崩也。”[6](《六臣注文选卷》五十八)王引之 《经义述闻·尔雅上·就终也》:“终世谓之就世,亦谓之即世。成十三年《左传》曰‘无禄,献公即世’是也。”[10]杨伯峻《左传·成公十三年》“献公即世”注也说:“即世,即《越语下》‘先人就世’之就世,汉魏人谓之下世,去世也。”[7](P861)《汉语大词典》亦以“即世”为“去世。”[11](P530)但“世”不可能有“去世”义,“殜”表“去世”义,当为本字。《玉篇·歹部》:“殜,病也。”[6](《重修玉篇》卷十一)《类篇·歹部》:“殜,殜殗,病也。”[6](《类篇》卷十一)《集韵·业韵》:“殜,殜殗,病也。”[6](《集韵》卷十)“殜”、“殗”复词同义。《集韵·盐韵》:“殗,殁也。”[6](《集韵》卷四)如此,“殜”也当有“殁”义。《左传》之“即世”当读为“既殜”,也就是“既殁”,解为“下世”、“去世”,显为不妥。《国语·越语下》“先人就世,不谷即位”之“就世”,“就”相当于“既”,表示完成;“世”亦当读为“殜”,相当于“殁”。《汉语大词典》解“就世”为“犹言逝世。就,终”[11](P1577),也有欠准确。由此可知,简文之“即殜”当读为“既殜”,而不应根据《左传》读为“即世”。

五、“莫命”当读为“莫名”

简五一至五三:

襄夫人闻之,乃抱灵公以号于廷,曰:死人何罪?生人何辜?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人于外,而焉将寘此子也?大夫闵,乃皆背之曰:我莫命招之。乃立灵公,焉葬襄公。

原注释一二:“莫,义为无人。见杨树达《词诠》第18-19页(中华书局,1978年)。”[2](P157-158)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战国简读书小组以为:“我莫命召之”,“我”,“我们”;“莫”,“无人”,即“国无人莫我知兮”之“莫”也;“命”,“受命”;“召”,“召请”;“之”,“子雍”[8](P2012-01-01)。

案:“莫”,没有。“命”,当读为“名”。《吕氏春秋·察今》:“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陈奇猷校释:“孙锵鸣曰:‘命,名也。谓古之名物与今之言不同。’”“孙训命为名,是。古者以名词、语言、文字等形容事物之性状者统谓之名。”[12]《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司马贞《索隐引》晋灼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6](《史记》卷八十九)《墨子·尚贤中》:“乃名三后,恤功于民。”孙诒让《闲诂》:“名、命通。《说文·口部》云:‘名,自命也。’毕云:‘孔书“名”作“命”。’”[13]“莫名”文献习见。《后汉书·列女传》:“谦让恭敬,先人后已,有善莫名。”注:“不自名已之善也。”[6](《后汉书》卷一百十四)刘敞《春秋意林》卷上:“宰天下者,莫名至纠。独名之以此,见责之最备也。”[6](《刘氏春秋意林》卷上)刘炎《迩言》:“不见其长,何短之有?莫名其善,何过之有?”[6](《迩言》卷四)不过,此“莫名”指没有理由。“我莫命招之”即“我莫名召之”,指我们没有理由 “召襄公之弟雍也于秦”,故后“乃立灵公”,也就是不再“召襄公之弟雍也于秦”了。

六、“也”当读为“氏”

简五零至五一:

命左行蔑与随会召襄公之弟雍也于秦。

原注释七:“‘雍也’,‘也’字据简下文疑系‘子’因形近而误。”[2](P157-158)又简七六至七七:

连尹止于河灉,其子黑要也又室少 。又简七七至七八:

案:以上“雍也”、“黑要也”“也”字三见,不可能皆为“子”字之误。“也”当读为“氏”。《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释文》:“舐,本或作 。”《庄子·列御寇》:“舐痔者得车五乘。”《释文》:“舐字又作 。”[14]马壬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蛎》:“濡,以鹽傅之吔之。”帛书整理小组将“吔”读为“舐”。[15]《玄应音义》卷二十二“应舐”注引《字之古》:“舐,古文 ,同。”马继兴因此认为“吔”当为“ ”之形讹。[16]《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6](毛诗注疏卷十四)郭店楚简《五行》篇引“兮”作“也”,帛书《五行》篇引则作“氏”[17]。“其子七兮”之“兮”,帛书《五行》篇经部引作“氏”,说部引则作“也”[18]。《五行》篇“氏”、“也”互用的这些例子,不能排除是音近的原因。如果此说能成立的话,简文的“雍也”就可读为“雍氏”,“黑要也”就可读为“黑要(腰)氏”。公子雍为晋文公的庶子,晋襄公之庶弟,母为杜祁,以名为氏,故称为“雍氏”。黑腰为楚连尹襄老之子,以名为氏,故称为“黑要(腰)氏”。

注:

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贰)》,中西书局出版,2011年,第136页。案:释文有一定改动。下同。

[1]李学勤.初识清华简[N].光明日版,2008-12-01.

[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2011.

[3]夏含夷.原史:纪年形式与史书之起源[Z].“简帛·经典·古史”国际论坛,2011.香港浸会大学.

[4]沈建华.试说清华《系年》楚简与《春秋左传》成书[Z]“简帛·经典·古史”国际论坛,2011.香港浸会大学.

[5]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J].古代文明,2012,(2).

[6]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编年类竹书纪年卷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386-387.

[8]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战国简读书小组.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系年〉书后(一)[EB/OL].简帛网,2011-12-29.

[9]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581.

[10]王引之.经义述闻[A].续修四库全书:175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13.

[11]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12]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937.

[13]孙诒让.墨子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57.

[14]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齐鲁书社,1989. 678、679.

[15]马壬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壬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49

[16]马继兴.马壬堆古医书考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9.

[17]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49、152.

[18]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 (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17、19.

猜你喜欢
释文竹简战国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竹简倒水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