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要素与症状规范化

2012-08-15 00:50王志国王永炎
世界中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征规范化部位

王志国 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技术标准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00700)

症状是患者自身能够觉察到的非正常状况。医生通过简单器具诊查所见为体征,通过实验室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应划分为理化检查指标。症状和体征有时难以区分,因为患者也能发现一些属于体征的异常而没有明显不适感觉。症状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症状的特点和差异,不但是病证诊断的重要线索,也是病名证名规范的前提和基础[1]。症状规范化的思路与方法屡有论述,但不尽相同,本文着重论述症状要素在症状规范化中的应用。

症状要素是症状描述或症状术语中抛开部位的部分,大部分为症状的性质,多个同类症状经常含有共同的因素。“要”是简要、重要,不可或缺,也就是症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比如,人体多个部位均可发生疼痛,头痛、腰痛、腹痛等,可以说除毛发等少数部位外,几乎都会发生疼痛,不同部位疼痛当然不是同一症状,这样仅疼痛一项就至少有几十个症状。症状通常由部位和该部位发生的异常两部分组成,我们将“疼痛”从不同部位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症状要素。其他如麻木、瘙痒、酸楚、胀满、发热等症状要素,分类如下。

1)感觉异常:是指患者的自我感觉不正常,因而就医。如:疼痛(刺痛、绞痛、剧痛、隐痛、钝痛、压痛、窜痛、阵发痛、掣痛、空痛、反跳痛)、瘙痒、麻木、发热(多种热型)、酸痛、酸楚、肌肤灼热、(身)热不扬、(肌肤)发凉、干燥、湿润、胀满、饥饿感、眩晕、头重脚轻等。

2)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神经等系统及器官功能亢进或不足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生理功能。如目盲、耳聋、乏味、不闻香臭等。

3)结构变化:是指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包括缺少、增加、损坏、变形等。如肿瘤、肿块、缺损、关闭不全。

4)形态异常:指人体的外形较前发生明显不正常改变。如皮肤隆起、凹陷、肥胖、消瘦等。

5)数量异常:指可以用数字表达的正常生理状态发生了异常。如呼吸、血压、心率等。

6)发育异常:指生长发育提前、推迟或缺如。如侏儒、五迟等。

7)状态异常:指日常的生理或生活状态发生了不正常改变。如贫血、扩胸、收腹、张口、抬肩、溃疡、震颤、拘挛、抽搐、蠕动、努嘴、伸舌等。

8)营养异常:指营养不足或过剩或某种物质缺乏。如维生素缺乏症、夜盲症、营养不良等。

9)性质异常:指人体组成部分发生变性。如老化、纤维化、退化、硬化等。

10)睡眠异常:指睡眠增加、减少、质量差或睡眠过程中伴随不正常情况。如嗜睡、不寐、多梦、梦交、遗精、遗尿、睡梦惊醒等。

11)精神异常:指人的情绪或情志不正常。如情绪激动、闷闷不乐、焦虑不安、躁动不安、心烦、易悲、神疲、反应迟钝、神识昏蒙、健忘、精神恍惚、紧张。

12)心理异常:指心理状态不正常。如幻视、幻听、急躁易怒、善恐易惊、多愁善感、多疑善虑、恶闻食臭、恶闻响声、房事淡漠等。

13)思维异常:指思维方式或内容异于常人。如偏执、违拗等。

14)色泽异常:指外在皮肤或器官及排泄物颜色较前改变。如(面色)红、黄、青、黑、(尿)黄;皮肤的光泽,如(皮肤)晦暗、鲜明、无华等。

15)气味异常: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或排出物出现不正常气味或某种气味特别突出。如酸、苦、甜、咸、辣、腥臭、恶臭、酸臭、臊臭、酸腐等。

16)质地异常: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或排出物坚硬、甲错、皲裂、粗糙、软化等。

17)声音异常:指身体发出不正常声响或音调音量改变。如肠鸣声、嗳气声、咳声、呕吐声;(呃声)低沉、(咳声)重浊、(咳声)不扬;音量,如(语声)低微等。

18)时期异常:指生理时期或周期不正常。如月经期、更年期等提前、错后。

19)表达异常:指语言表达不正常。如不语、错语、独语、狂语、失语、懒言、谵语、郑声、胡言乱语、语言謇涩等。

20)表情异常:指面容或表情不正常。如苦笑貌、急性病容等。

21)代谢异常:指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减慢甚至停滞,导致某种物质减少或堆积。如骨质疏松等。

22)排泄物异常:指大便、小便的质地或数量不正常。如(大便)黏腻、稠厚、清稀或排泄物的量,如(小便)量多、量少等。

23)分泌物异常:指泪、汗、涕、唾等分泌物的质地、数量或气味不正常。如多汗、流涕、干燥等。

24)其他异常:指难以明确归类的部分症状。如物理损伤、化学损伤、中毒、溺水、电击、虫兽损伤、烧伤、烫伤、冻伤等。

因文章篇幅所限,上述分类和举例不是症状要素的全部,详情请参阅作者专著。以上分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有些分法可能有待商榷,部分类别涉及到了病名、病因或体征,这也正是症状规范化面临的问题之一,即部分症状、体征、病名甚至理化检查难以界定,这种情况出现在多种文献。如溺水、电击等,属于病因,但它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一言以蔽之”,简略了很多细节。一个症状也常具有多重属性,在数据库中可同时实现多维检索。

全面、规范、系统的症状要素名称与全面、规范、系统的人体部位名称分别匹配,相互结合的症状规范模式具有简明扼要,执简驭繁,不会遗漏等特点。临床运用能够达到病位明确,性质清楚,治疗提纲挈领的目的。比如多个部位的疼痛用药可能是相同的,多个部位的瘙痒、瘀血、肿瘤等也多分别使用相同的药物。症状要素+解剖部位+症状清单,三者相结合将最终实现症状规范化。

[1]王志国,王永炎.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状体征部分》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29.

猜你喜欢
体征规范化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