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SWOT分析

2012-08-15 00:44石晓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别山湖北旅游

石晓萍

(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黄州438000)

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SWOT分析

石晓萍

(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黄州43800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逻辑推理分析等方法,对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进行SWOT分析,指出区域资源优势开发体育项目和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经营策略,即:休闲体育倡导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多渠道筹集经费方式增加资金投入;经营规模应从家庭作坊向体育企业经营管理推进。

湖北大别山;休闲体育乡村游;SWOT分析

湖北大别山是革命老区、山区、边区、科学发展“四区合一”的试验区,主要位于黄冈地区,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近几年来,湖北大别山“乡村游”休闲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以黄冈市区为中心和三大旅游区,即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以红安、麻城为代表;大别山生态旅游区以武穴、英山、罗田、浠水为典型区;文化宗教旅游区以蕲春、黄梅为主体的“一心三区”乡村旅游产业[1]。然而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已经从以往传统的自然观光转向体验为主导开发项目。休闲体育项目便成为湖北大别山开发高层次的体验旅游产品之一。因此,本文对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经营策略,为促进湖北大别山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带动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飞速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湖北大别山脱贫致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1 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优势(strength)

1.1 体育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湖北大别山自然风光秀丽,旅游景点众多,体育资源丰富。首先,山岳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体育旅游资源。享誉闻名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薄刀峰、群山环抱的天堂湖、国家森林公园、英山县桃花冲旅游风景区、红花水库和占河水库、吴家山森林公园,还有黑龙潭、毛坪河、瓦泄排、象鼻挽水、妙莲峰等等。另外,黄冈英山温泉水质、水量号称全国第二,这些为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开展登山、攀岩、森林探险、徒步、狩猎、自行车、漂流探险、河湖垂钓、龙舟竞渡、溪降、理疗健身等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目前,英山提出建设“水上乐园”,除了现已开发的毕昇漂流外,可致力于开发水上运动(游泳、跳水、划艇、冲浪)、水上旅游休闲度假(温泉度假、漂流、观瀑)、水神崇拜(龙潭神庙)等亲水、乐水、娱水、拜水休闲产业。

第二,红色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红安县和麻城市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突围等历史事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纪念物,从而使之名声远播,可进行远足、户外拓展等活动,还可引进现代新颖的、流行的、时尚的、以及趣味性强的体验活动,如真人CS、素质拓展等产品;亦可以具体策划出当年革命前辈生活、工作、劳动和战斗的场景,让游客通过身体运动亲身去感受如“四渡赤水游”、“长征健身走”、“烈士跳崖”、“打游击战”等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旅游活动。

第三,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提供养生保健体育资源。在体育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武术、长寿养生保健、气功等都源于佛教,佛教思想中的坐禅入静方法促进中国保健养生,佛教武术以内功拳法为基础,旨在炼气炼力,为强身健体之术,克敌制胜之本。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这些体育项目可推陈出新,开展武术竞技表演、多项参与的武术活动,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操作性强的新颖办赛方法。另外,以气功养生结合创设简单易学的套路,让旅游者从中体会悟性、修德,达到在修德中提高悟性,彻悟练功之机。

第四,大别山黄冈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民俗受省内外周边地区及宋、明多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南宋后江西湖人入迁的影响,使汉俗基础上的赣俗成为基本里俗,其民俗民风如“鞭牛打春”、“糊田埂”、扮“春官”、抢头茶、“开秧门”等等,而村落亦可开展民俗休闲健身活动如放风筝、抖空竹、转陀螺、击沙袋、掷飞镖、滚铁环、舞龙、腰鼓、秧歌、徒步、斗鸡等。

1.2 大别山乡村旅游区域合作、交通便利

湖北大别山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黄冈大别山旅游公路,武英高速、武麻高速、大广北高速和高速铁路贯通境内,可在大别山腹地改善旅游交通的道路,景区连接公路、景区内建设慢行绿道线路,逐步实现“一心三区”的大循环,红色、生态、文化“三区”的中循环,景区内部小循环的交通格局。如以京九铁路为载体,联合京九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京九旅游观光线;利用长江水道,开辟黄州、黄梅、武穴三个旅游码头,使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游轮线融入黄冈旅游中;以七里坪遗址群、红安烈士陵园为主体,联合安徽金寨县、河南新县等成为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以四祖寺五祖寺为平台,联合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河南的少林寺成为中国佛教旅游精品线。省市委实施旅游区域合作,以武汉作为城市旅游圈中心,将黄冈旅游融进武汉城市旅游圈,加强与江西、河南、安徽、黄石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从而构建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合作区[2]。

1.3 湖北大别山客源市场庞大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大别山区客源市场的两大子市场。由于大别山处于三省交界,人口稠密的中部区域客源市场可被带动。吸引短程(周末及短假期)的游客。因此大别山区及周边县市的短程休闲旅游细分市场、生态旅游细分市场和红色文化旅游细分市场成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构成。湖北大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休闲旅游将是最吸引人、理想的休闲去处。在原生态进行体育运动,为厌倦现代都市生活的城市人提供了理想的去处,在红色特质下进行体育训练,成为有志者实现抱负的培养或体验基地。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入境旅游市场由港澳台逐渐转向美国、日本等,相应细分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正值建党九十周年、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活动,仅到红安参加红色游的旅客达8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2 湖北省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劣势(Weaknesses)

2.1 红色旅游资源与体育旅游资源融合不够,休闲体育项目开发力度不大

红色旅游资源是大别山独特的资源形式,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和建设活动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吸引物[3]。但目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却形式单一、雷同,大多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不详,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大别山的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却没有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开发适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2.2 “乡村游”休闲体育项目同质化严重,特色不强

湖北大别山休闲体育乡村旅游在经营内容上效仿性较强,多以垂钓、棋牌、漫步、麻将等活动为主线,无特色,与乡村文化、地域特色等结合不紧密,缺乏文化性、趣味性,难以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体育项目,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造成逗留时间短、消费低等现象。

2.3 休闲体育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建设资金紧缺,投资渠道单一化

由于湖北大别山乡村经济比较落后,旅游发展经费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政府的财政拨款分配到休闲体育基础建设资金远远不足,因此造成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少;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活动空间狭小功能不全等问题的影响,有些农家乐即使建设了场地,但由于没有有效的后续管理而大大降低了体育健身工程的利用率,致使不能扩大经营。

2.4 “休闲体育乡村游”开放与环境不兼容

从整体上来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普遍不高,在开发休闲体育项目中,如卡丁车、滑翔等环境容量控制不合理,过重的负担破坏了景观特色环境,严重污染了空气、视觉、水源,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被影响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被破坏,对原有的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产生负面影响,极其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 湖北省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机会(Opportunities)

3.1 乡村旅游成为都市人时尚健康生活方式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提倡“慢生活”。在中国,都市人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增大,喜欢亲近自然,漫步在田家乐园般的道路,体验淳朴的农村生活,欣赏古遗迹、品尝特色美味、体验农事和养身保健,感觉非常惬意。这种慢生活成为城市人时尚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乡村,体验“乡村游”。

目前,湖北大别山一股乡村旅游热潮在各市县开始探索和尝试,以充分挖掘文化元素和资源特色,开辟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度假线路。如罗田县的“浪漫乡村游”给游人展示罗田清新的空气和迷人的风光、民风民俗和风土人情;红安县七里坪镇草店村“农家乐”形成了以“花山果海”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团风的林家大湾村以“红色土地,名人故里”为人文观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旅游;英山县杨柳湾镇河南畈村以生态文明新村带动乡村游;麻城的漫山遍野天然杜鹃花使游客流连忘返。湖北大别山的“乡村游”正逐渐形成网络,覆盖和串联起各个乡村,带动和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3.2 迎来大好的体育旅游发展机遇与扶植政策

随着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颁布《中国体育健身旅游活动方案》罗列了体育旅游产品146项,举办了全国及地方性的多项大型体育旅游活动,为湖北大别山开发休闲体育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对湖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并作出明确规定,其中红安、麻城率先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武汉-红安-麻城及河南新县、信阳”线路入选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重点打造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近100个左右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根据文件精神湖北省旅游局和黄冈市政府也先后布署《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产业推进工作方案》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黄冈大别山旅游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挖掘、整理、保护和展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体验革命时期文化精神开展体育旅游项目,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这无疑是湖北大别山新的发展机遇。另外,省政府、市委对大别山体育旅游产业项目给予最优惠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由省级以上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资金逐年消化或直接豁免,为村集体开展体育活动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对于体育项目投资上给予加大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放宽下岗人员贷款创业幅度,建设一批县、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3.3 乡镇经济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

近两年,黄冈以打造核心旅游吸引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大别山区旅游名镇、旅游强县、名村创建,旅游重点发展镇如红安七里坪、罗田九资河、麻城龟山、红安高桥、黄梅五祖、蕲春蕲州等,名村创建如英山乌云山村、罗田圣人堂村、红安对天河村等,这些村镇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罗田圣人堂村,通过农家乐经营居民每户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据调查,七里坪镇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约12.6亿元,乡镇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乡镇居民在运动休闲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年均增长5%。

4 湖北省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风险(Threats)

4.1 区域竞争的威胁

建立在几省交界处大别山区域的许多乡镇隶属于不同行政区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长期以来,行政区划分割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受阻行政壁垒,管理权相互分割,部门各自为政的体制,部门交叉多头领导管理,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是制约休闲体育乡村游发展的关键问题。另外,当地政府为了本村镇的经济发展,往往忽视各乡村区间的差异,阻止了实施休闲体育过程中跨行政区合作规划,造成影响休闲体育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浪费、边界公共体育资源争夺、体育健身客源市场的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使得在认识、制度、要求、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难以形成合力[4],合作开发乡村旅游程度较低。

4.2 休闲体育乡村旅游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经营规模总量小

由于起步较晚的黄冈市乡村旅游,休闲体育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不齐全,就业岗位种类可供劳动者选择的不多,加上“乡村性”特点的乡村旅游决定了经营主体的本土化和小规模化,存在“小、散、弱、差”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就业人员工作安排的自由性加强,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工作人员多为家庭成员或亲属,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成员间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的几乎没有。大多数经营户本着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主。少数用工参加过就业培训和签订了劳动合同,使得休闲体育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很不规范和不成熟,就业保障较低经营模式不能使乡村旅游获得规模经济,不能赢得综合效益。

5 湖北大别山实施“休闲体育乡村游”的经营策略

5.1 休闲体育倡导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

为了保持大别山体育旅游原生态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应注重低碳经济体系构建,科学开发体育资源,振兴当地乡村旅游经济。摒弃粗放式开发方式,提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湖北大别山低碳体育旅游之路,以湖北大别山的低碳天然低山丘陵旅游为例,低碳体育旅游倡导转变传统旅游出行模式,鼓励游客少乘坐或不乘坐碳排放量多的公交车或自驾车出游,多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出游;应扭转奢华浪费攀比之风的体育旅游产业,强化清洁、节约、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文化的品牌性;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强体育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低碳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体育旅游产业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加大低碳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游客低碳体育旅游理念,提高旅游者文明健康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和修养,促使体育旅游者将低碳体育旅游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5]。

5.2 利用多渠道筹集经费方式增加资金投入

目前,湖北大别山体育旅游项目资金短缺,虽然财政拨款主要由有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但多倾向于观赏性体育赛事。要想休闲体育发展必须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本。首先,需要政府形成一定的扶持制度,用于体育支持的资金也要占一定的财政收入比例,用于扩建大众体育场馆和相关辅助设施等。另外,休闲体育乡村游的蓬勃发展,仅靠国家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有所发展,应依靠社会力量吸引和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民间资金对休闲体育乡村游进行赞助,探索企业和休闲体育达到双赢的渠道,这样开展的休闲体育乡村游既为旅游者自觉进行必要的健康投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同时也为企业宣传了品牌,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5.3 “休闲体育乡村游”经营规模应从家庭作坊向体育企业经营管理推进

湖北大别山旅游多为县级市旅游目的地,休闲体育乡村游多为中、小规模,且以家庭作坊式经营范式为主,利润低,市场竞争抵御力差。新形势下,应转型体育企业经营管理,通过明晰休闲体育乡村游组织的内部权责,创新性的市场营销,挖掘人力资本的能量达到企业化管理模式。

[1]汪立敏,华仁.构建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加快黄冈旅游产业深度开发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访谈[J].湖北旅游,2010,(7):36.

[2]程广华.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85-88.

[3]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9-111.

[4]李月华.黄冈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2):53-56.

[5]廖春海.我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走向[J].体育学刊,2011,(7):53-56.

G8

A

1003-8078(2012)03-0082-04

2012-03-19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2.03.24

石晓萍,女,湖北大冶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科学.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1jyt9104).

(张所滨)

猜你喜欢
大别山湖北旅游
The rise of China-Chic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再见了,大别山
旅游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