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2-08-15 00:46吴松飞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财经类工学经济学

吴松飞, 刘 宝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企业逐渐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校企双方共同意愿的课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从众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用经济学思想去分析和解释实际工作中的经济问题,如何针对高职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工学结合,以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它将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有机结合,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引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动力机制。[1]

(一)教学模式特点

在国内高职院校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先学后工、工学交替和工学并进等三种。[2]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探索了双体系、双大纲、双基地、双(多)证书等教学模式,推出了订单式培养计划、任务驱动式培养计划、项目导向式培养计划和顶岗实习培养计划等等。都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依托工学结合,达到了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工学结合的行动主体——学生。

(二)教学组织特点

工学结合是“工”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将真实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情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组织的难易度,因专业不同各有差异。任务驱动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教学的基本取向,通过完成一定的学习项目组织课堂或实践教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体现在“工作本位”,教学过程被设计成一个系统的企业化业务流程,紧紧贴近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环境,强调“教学做合一”,使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3]

(三)教学成果特点

学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是检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核心技能得到同步提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表现在:将一个知识型人才转变为技能型、智能型人才,将一个“学习人”转变为“半职业人”、“职业人”。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财经类专业课程比较,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任务驱动的“工作项目”不清晰,“工作情境”难以设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组织方法不能照搬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理论教学体系完整性与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化冲突、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冲突、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冲突等问题。

(一)理论体系完整性与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化冲突

高职财经类院校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部分,涵盖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等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须逐一分析、讲解,而高职财经类院校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显著。

笔者调研发现,众多院校在设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西方经济学开设在第一学年,学生处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期,较少关注社会经济现象,更缺乏对生产者经营过程、宏观经济趋势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教师引入的经济问题非常陌生,不了解经济背景,导致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一冲突导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组织难度增大,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冲突

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结构,制约了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基本定位,依然停留在课程知识点的传授。高职财经类院校专业类别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济案例的设计没有针对性,难以满足财经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无法培养符合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所有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教师教学中分析的知识点,可能与职业能力无关,从而形成教学内容与财经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需求脱节的现象。如何科学体现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原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4]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冲突

实践教学体现在教育理论的创新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它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教学,注重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5]在高职财经类院校,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硕士或博士,缺少从企业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使得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的环节不多,对高职学生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等问题,更谈不上课程的深入教学改革。而工学结合模式强调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薄弱成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高职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要重点依托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财经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开发符合财经类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案例,尝试“经济情境”的设置,推行模块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准确定位符合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依托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财经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西方经济学作为“致用之学”,其应用性以基础性、方法性和思想性的方式渗透到财经类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之中。[6]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学生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微观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二)结合财经类专业课程,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应是开发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目前各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均存在理论陈旧、反映经济学新进展的内容不多,多个作者共同编写、前后风格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等问题。[7]财经类院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应成立经济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研究西方经济学与企业管理、金融、会计类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如商业经济相关知识、财政学相关知识、货币金融学相关知识等都有与西方经济学相通的知识点。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工学结合的实践环节真正体验到学有所用。

(三)构建契合工学结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

西方经济学教学应契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资源,建立以理论讲授、专题讨论、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6]为取得这种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经济情景”教学使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将自身置身于虚拟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管理者等角色中来体验“经济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决策中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行为。[8]通过“经济情景”式教学为学生企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培养了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对经济现象认识的敏感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达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高职教育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工学结合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应用到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其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实践学习,选派西方经济学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过程,帮助企业开发设计经营方案;再次,吸引行业精英、骨干参与课程的教学工作,将新颖的经营理念和最新的业务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最后,以产学研相结合带动实践教学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接触到本专业的新理论、新观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从而锻炼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5]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重在以课程教学凸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准确定位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地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一门课程的任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需要财经类专业所有课程全面统一的教学改革。在西方经济学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如何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是课程教学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1]张卫平,黄莉娟.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12):91-93.

[2]方巧云.高职院校典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46-48.

[3]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32) :30-32.

[4]朱广其.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 ,2010,(6) :101-103.

[5]李春贤,彭喜保,朱建磊.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J].怀化学院学报,2011,(7):127-128.

[6]朱广其.工学结合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64-67.

[7]李博.简论我国当前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42-45.

[8]邵文武,张国良,杨丽萍.西方经济学教学基础——经济情景[J].生产力研究,2010,(7):11-12,35.

猜你喜欢
财经类工学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盐工学人
简明经济学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工学
经济学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