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特征构想

2012-08-15 00:46刘凌霜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课开放性心理健康

刘凌霜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开放”已成为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它提倡在开放的教学理念下,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为更好地实现双赢双效,遵循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把握其基本特征,已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改革直面的一个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生和谐发展的开放性教学原则

原则是灵魂和指南,有助于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放性走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应遵循必要的几个原则。

(一)系统化原则

开放性教学不是无章可循的“自由放养”,系统化是开放性教学的基本根基。

系统论是研究关于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1],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系统论认为,开放是事物发展、进化的必要条件,开放性越大,交换越多,则效果越好。系统论的规律说明了学校教育和教学决不应再搞成脱离社会的经院式封闭系统,学校同社会大环境之间业已形成的文化围墙、经济围墙、道德围墙、情感围墙等,都应一并拆除,使学校和社会在立体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沟通和融合。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基本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作为一个系统,也理应遵循系统论所揭示的共同规律。为此,所改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把封闭的教学系统改变为开放的教学系统,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堂教学系统内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多维互动,并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成效。

(二)建构性原则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和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多纬要求,需要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行为加以改造,这是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呼唤。为此,走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双向发展,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的自在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侧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其形式更为生动活泼、内容更为全面深刻。教师激发思考、听取发言、洞察分析、提炼概括、引导发展,学生通过沟通合作、讨论交流、活动游戏、辩论澄清等形式,学会聆听理解、反思评判和总结吸取,学会接纳、赞赏、理解和互助,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和内心的洞察与领悟。

(三)主体性原则

“开放”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地基于一个中心——人的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这样的开放性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人来因材施教,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启发引导,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认识、情感、意向以及自我意识的综合活动过程,尤其是重视自我意识在个人心理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开放性教学的主体性也主张教师能在自己的主体权利范围内实施教学,充分运用教学智慧使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融洽相处、相得益彰[2],能够发扬教学民主,加强师生沟通,建立以亲密、融洽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前瞻性原则

在开放性教与学的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德才学识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而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信息,更新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整体的把握,对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综合的认识,并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敏锐的前瞻意识并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而要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还必须坚持创新性教学原则。这是因为,开放性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考试中的试题,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学生求新与创造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盲从权威,不满足于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具有分析和批判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的创新性。

(五)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的核心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的宗旨与目标、内容与方法、评价与管理等是开放性的。首先,教学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不同阶段、多种层次特点的、由隐到显的弹性目标,即包括不同层次的知识、能力、情感、个性发展等综合目标体系。其次,教学内容应以教学系统、课程整合的观点来组织,立足教材,融入生活,课内外结合,利用现代信息平台获取一切有效的教学资讯。再次是教学方式的开放,各种方法的有机组合和综合运用,实现课内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再者,从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讲,开放性教学评价既看现实的发展,也着眼于潜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既让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也可以学生自评或学生评教师,并且从评价内容上应重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个性品格等全面的考察评价。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中,发现和扩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是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是其发展性目标,开放性评价不能偏离这一目标而陷进迷失方向的教学管理误区。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模式构想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同时也勾划出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树立开放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目标

1.从单纯注重教学的理性价值转变到提升教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新教育的价值观,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3]。为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人文背景,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注重发挥教学的情感性和成长性,以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感化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应坚持对学生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对现实生活的切身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为实现学生的人格完善打下厚实的基础。

2.从为升学求职做准备转变到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心理健康课教育开放性教学应坚持发展性原则,面向学生发展、面向未来发展要求,培养不仅能适应未来,又能开拓、创造未来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人才。这种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能力而非仅为升学求职的人才,才是开放性教学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3.从单纯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变为注重个体潜能的挖掘。开放性教学不是以教代学,而应是以教促学,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潜能发掘。美国教育家尼尔·普特曼说过:“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4]学生带着问题和求知进学校和课堂,而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只谙于常规思维和求同思维,而没有独立思维能力、没有问题意识,简简单单地只会唯书唯师至上,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所进行的创新人格培养,正是要传递给学生开启科学殿堂的金钥匙——问题意识,这才是吻合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拓展开放的教学内容

1.教材拓宽 即心理健康教育课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开放教材,充实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得力凭借。

2.资源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应在其课程大纲的基础上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进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开放思维,让学生紧跟社会同步发展。

3.学科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开放性教学内容应是基本的教材教学与其他学科 (如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和学校整体的学生教育工作相融合,实现大教育教学改革,以此促进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三)打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1.弹性调控教学时空 即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进程,灵活选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采取全班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授课),或是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学领域内可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教学),或是个别教学组织[5](P152)(如个别咨询与心理辅导等)。

2.灵活使用教学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同样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各种媒体,开放性选择与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增进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引入开放式问题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实训教学、团体心理辅导等,做到“学知”教育、“学做”教育和“素质”教育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并结合活动教学进行实际认知领悟,不断获得成长帮助。

(四)创设开放的教学过程

1.积极的教学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重在创造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教学心理气氛,这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是搞好开放性教学的基础。

2.开放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和学习中,学生处于良好心理状态时,会表现出感受性提高,思维活跃,记忆清晰迅速,求知欲强烈与持久,学习效率高,并且情绪开朗稳定,人际交往自然,自我意识和谐。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意识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困扰。

3.多维的教学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各种交流渠道,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尤其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学成为锤炼意志、调整个性、培养自主、强健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4.有效的教学调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发挥开放性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对知识、能力和心灵能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设置好教学情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进行灵活控制,使学生处于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当然,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善于从不同渠道及时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组织,最终实现教学系统的良好调控。

(五)构造开放的教学评价 将评价作为开放性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组织起以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效果进行动态、适时的评价。有的放矢,采用目标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方法,积极探索与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和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的改善。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营造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考核组织方式,鼓励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评价,使教学评价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探索开放性教学改革,既是适应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规律走向,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握其基本原则和特征,建立起有学科特点和高职特色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而且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断走向开放发展。

[1]金奇,郑大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08,162(12),13-15.

[2]宣正生.开放性: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3),30-31.

[3]查有梁.论新世纪的新教育 [J].教育研究,2001,(4),3-6.

[4]沈家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质疑 [J].文教资料,2009,9(下旬刊),64-65.

[5]施良方,崔允氵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教育课开放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一堂书法教育课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