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醇性肝病疗效分析

2012-08-18 09:38朱斯斌谢东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还原型乙醛谷胱甘肽

朱斯斌 谢东华

江西省井冈山市睦村乡睦村卫生院,江西井冈山 34361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富贵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乙醇性肝病即为其中一种。乙醇性肝病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病理特征的肝脏损伤疾病,目前乙醇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3种: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硬化、乙醇性肝炎。乙醇性肝病的临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临床上普遍认为乙醇性肝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免疫系统和自由基损伤所造成的[1]。笔者对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醇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 ~ 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乙醇性肝病治疗的患者67例,其中男38例,年龄29~66岁,平均(39.0±2.3)岁;女29例,年龄31~65岁,平均(38.2±3.4)岁。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标准[2](1)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等症状。(2)患者在1周内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乙醇性肝病。(3)患者在检查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未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H20031265)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静脉滴注1.8 g;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20065475)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即每日给患者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20 mg,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的肝脏保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 d。

1.3 临床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的腹胀、腹痛、乏力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ALT、AST、GGT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后,腹胀、腹痛、乏力等临床表现仍然存在,但是较治疗前有显著的缓和,ALT、AST、GGT水平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仍然显著,ALT、AST、GGT水平仍然处于异常水平,部分症状较治疗前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20 d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20 d的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中25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者中12例治愈,9例好转,9例无效,有效率为7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长期大量饮用乙醇性饮料会对人体的肝脏细胞造成损伤,机制主要是乙醇在进入肝细胞后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成为乙醛,然后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而进入三磷酸循环。大量的乙醇在肝细胞转化为大量乙醛,乙醛一旦超过人体代谢范围,将会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具体表现为人体肝脏细胞缺氧、肝细胞代谢障碍、肝细胞线粒体损伤、降低体内的谷胱甘肽的含量,诱发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乙醛与细胞器上的蛋白质选择性的合成乙醛-蛋白质复合物,此复合物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导致体液免疫损伤,同时促进肝脏的纤维化,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人体肝脏受损,出现乙醇性肝病[3]。

目前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已经应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但是往往是单独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或单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病进行临床治疗,所以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笔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醇性肝病进行临床治疗,并将临床治疗结果与单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患者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处理发现,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说明临床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对乙醇性肝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总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醇性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研究。

[1]钱建德,何立杭.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醇性肝病60例疗效观察 [J].吉林医学,2011,32(32):6784-6785.

[2]彭于仑.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J].中国药房,2007,18(35):2771-2773.

[3]刘卫军.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84-285.

[4]贾丹.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160-161.

[5]任杰夫,吴静.乙醇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126-128.

猜你喜欢
还原型乙醛谷胱甘肽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及其杂质含量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还原型谷胱甘肽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