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2-09-07 05:49陈明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调度员调度列车

陈明莉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陈明莉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具备列车调度员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定位,开发以调度指挥设备为载体的学习项目,确定基于列车调度员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设计以列车调度指挥组织过程为依据的行动导向教学组织模式,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教学模式

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已进入高速时代,调度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指挥中枢,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CTC调度集中、CTCS-2、CTCS-3列控设备等新设备广泛应用,高速动车组列车、高速货物列车、重载货物列车等新产品的开发,使调度指挥模式发生了新变化。列车调度员是列车运行的指挥者,不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到工作中,更要具备极强的业务素质及遇到问题进行果断、冷静处理的能力。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高职传统列车调度指挥课程内容是基于学科教育体系的,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践是相对分离的,或者说没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是针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和毕业后工作的需要,而是针对课本上的一个理论或者一项练习而进行的,未能考虑到学生所学技能与毕业后工作的接轨,更未能考虑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传统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式,缺少体验性学习方式,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使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基本上是基于终结性评价,并且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比较片面,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程定位

在系统分析列车调度员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与具备本专业丰富教学研究经验的课程专家共同确定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定位。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列车调度指挥的相关知识,能正确、熟练地操作TDCS、CTC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指挥列车运行的基本能力;在发生特殊情况时,能正确及时地组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部门协调配合,具备降低特殊情况对列车运行不良影响的应急处理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作风严谨、反应灵敏;具备“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素质,在调度指挥过程中,能严格遵守《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规则》等有关规定,具备列车调度员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基于列车调度员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项目与学习内容

在选择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学习内容时,要突破原有的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列车调度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整合列车调度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地融入各学习任务中,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对各学习任务的学习,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具备列车调度指挥的职业能力。

应以铁路现有的列车调度指挥设备为载体,确定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学习项目及学习目标,根据列车调度员真实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根据列车调度员完成每个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确定学习内容,缩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见表1)。

表1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学习项目与学习内容表

(三)采用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在合理的教学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使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学校一体化教室调度指挥设备的台位数,对学生进行分组,由组织能力和执行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列车调度员、助理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在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开始,由组长发给本小组成员任务单,使学生明白本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完成本次任务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做支撑、需要什么样的操作技能,本次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工作方法。在明白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角色分工,在列车调度指挥一体化教室模拟正常情况下及各种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调度指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仅仅起到为学生独立学习进行咨询和辅导的作用。

可以将课堂建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教学交融并进,真正实现教、学、练一体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也可以到调度所,在实境中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现场意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应用与拓展,促进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有机对接。

(四)建立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中只重视教师评价,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结果关注的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不断完成每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整个课程学习的课程设计模式,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表2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评价体系表

在对学生最终课程成绩加以评定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际学习效果的度量和评价,并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考核应针对三级评价主体,一级评价主体是被评价的学生本人,二级评价主体是该学习小组成员,三级评价主体是由教师及4~5位学生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于每个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若干测评点。为保证三级评价主体能在被评价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平行独立地进行各自的评价工作,互相之间不产生影响,可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自我评价表”和“他人评价表”等评价表格,用于现场测评,然后用“学习任务评价表”汇总本组成员该学习任务的测评成绩。

对每个学习任务应安排一次测评,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宏观考虑评价的维度,从多维度全面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课程的最终成绩应考虑每个学习任务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由考评小组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的成绩加权后确定。列车调度指挥课程的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丁小艳.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张鲜化.基于工作过程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4]刘加勇.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0).

[5]黄名选,余如.高职软件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G712

A

1672-5727(2012)07-0043-03

陈明莉(1963—),女,河南焦作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铁道运输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调度员调度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员安全作业行为可靠度研究
穿越时空的列车
轨道交通调度员培训管理与能力提升探讨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作业能力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CTC调度集中与计算机联锁通信接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