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DC/H2O/DMF引发体系对丁基橡胶的影响

2012-09-15 01:41李树新郭文莉王颖珊许良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己烷丁基橡胶转化率

郑 宇, 李树新, 郭文莉, 王颖珊, 高 敏, 许良瑞

(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EADC/H2O/DMF引发体系对丁基橡胶的影响

郑 宇1, 李树新2, 郭文莉2, 王颖珊2, 高 敏1, 许良瑞1

(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以水和二氯乙基铝(EADC)为引发体系,己烷和氯甲烷为溶剂,在-90℃的条件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丁基橡胶。考察引发剂摩尔分数、引发剂配比、第三组分(DMF)含量等对丁基橡胶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摩尔分数在0.085%、聚合40 min,在n(EADC)/n(H2O)/n(DMF)=8.28∶1∶0.75时,得到数均分子质量为29.54×104g/mol,分子质量分布为1.58的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 H2O/EADC体系; 亲核试剂

丁基橡胶(IIR)生产方法有淤浆法和溶液法[1]。淤浆法的工艺较成熟,它以AlCl3-H2O为引发体系,以氯甲烷为溶剂在-100℃左右聚合。与淤浆法相比,溶液法IIR有它的优势,如聚合温度较高(本实验采用-90℃)、能耗少、运转周期长[2]。采用二氯乙基铝(EADC)和水为引发剂,加入适量N,N-二甲基甲酰胺(DMF),以己烷和氯甲烷为溶剂,在-90℃下,溶液法合成丁基橡胶。

Bruzzone[3]在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溶液中制备丁基橡胶的工业制法。该方法采用的催化剂体系包含了烷基氯化物,以水或硫化氢作为助催化剂,并以异戊烷作为溶剂。关于该方法尚无更详细的资料。美国专利文献[4]中,Parker提出以卤化二烷基铝,如以氯化二烷基铝与二氯化单烷基铝的混合物为引发剂,溶液法生产丁基橡胶,该体系可在更高的温度下使用,并得到优异的高分子质量橡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异丁烯(IB)、异戊二烯(IP)、氯甲烷(均为聚合级),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己烷(工业级,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加氢化钙回流数小时,并且蒸馏后使用。EADC(C2H5AlCl2,0.9 mol/L溶于己烷,百灵威),甲醇(AR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1.2 合成方法

引发剂的配置和丁基橡胶聚合都是在低温手套箱(无水无氧)中进行,采用饱和水的二氯甲烷溶液来加入,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温度下加入Et AlCl2配制成引发剂。

将CH3Cl、己烷先后加入聚合瓶中混合均匀,配成溶剂;再将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先后加入聚合瓶中混合均匀,配成单体。溶剂和单体先后加入聚合瓶后,在低温下预冷。在聚合温度(-90℃)下将适量的引发剂加入聚合体系中,聚合后,加入终止剂甲醇。

1.3 测量仪器

水含量测量:

SF-6型微量水分测定仪(山东淄博缁分仪器有限公司);

以库伦电量滴定法测定溶剂和反应体系中微量水的含量。

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测量:

美国Wyatt公司示差折光指数仪/多角激光光散射仪/紫外检测器(Wyatt HELLEOS,DAWN 8+,TREOS,ViscoStar &Rex);

测定丁基橡胶的数均分子质量(Mn)及其分子质量分布(MWD),以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25℃下进行测定。

还要学习福楼拜为师的情怀。他虽十分严格,内心却充满柔情,为学生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及时给与鼓励。1880年莫泊桑的《羊脂球》一发表,就震动了整个法国,也在西欧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福楼拜立即表示祝贺,并热烈希望“照样再写出一打来”。后来莫泊桑写了何止一打,短篇小说集就出版了十六部,总数约两百篇。遗憾的是福楼没能看到,因为就在《羊脂球》发表的当年他去世了。

2 结果与讨论

选用EADC作为共引发剂,水为引发剂,己烷和氯甲烷的混合物作为溶剂,考察了H2O/EADC体系中引发剂摩尔分数、反应时间、铝水物质的量比(n(EADC)/n(H2O))、第三组分加入量等对丁基橡胶聚合反应的影响。

2.1 不同引发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聚合过程中,有一部分引发剂消耗于聚合体系的杂质,超过此限度后,聚合速率随引发剂的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工业中引发剂的用量一般为单体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由于乙基二氯化铝(EADC)活性较高,活性容易受影响,在较大范围内考察了引发剂摩尔分数的影响[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引发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amount of inhibitor on the synthesize of IIR

由表1可见,引发剂浓度低时,收率很低,主要是因为引发剂消耗于聚合体系的杂质,影响引发剂的效率[2]。体系中反应原料浓度一定,随着引发剂的增加,引发活性中心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产品的转化率增加。引发剂用量过多时,会使聚合反应引发加快,反应易于向单体发生链转移,导致聚合物分子链变短。综合考虑选定引发剂摩尔分数在0.085%。

2.2 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聚合时间是影响丁基橡胶的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聚合时间短,丁基橡胶的分子质量低,单体转化率低,随之产品性能差。聚合时间太长,生产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链转移,可能导致分子质量下降[6],表2列出了聚合时间对丁基橡胶分子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图1为聚合时间对丁基橡胶转化率的影响。

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分子质量呈增长的趋势,收率也随着聚合时间而提高,40 min后趋于稳定。聚合时间达到40 min后,单体转化率没有明显增加,反应时间过长,分子质量分布变宽,数均分子质量下降。综合考虑,以聚合40 min为宜。

表2 聚合时间对丁基橡胶的影响Table 2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ization time on the IIR

表2中,考察反应时间时,均有DMF的加入。在第三组分加入的情况下,亲核试剂会抑制反应速度,表2中,考虑采用较大的铝水物质的量比。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聚合物分子质量呈增加趋势,分子质量分布降低,转化率逐渐升高,反应开始时速率升高快,反应一段时间后速率升高减缓。

2.3 不同铝水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EADC/H2O引发体系的反应活性高,EADC/ H2O体系引发溶液法丁基橡胶聚合,在铝水物质的量比(n(EADC)/n(H2O))较高时反应较剧烈,分子质量分布宽,且在产物中会有较多铝残留;铝水物质的量比低时,反应进行缓慢,产物较少,需要选定一个适宜的铝水物质的量比。

Fig.1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ymerization time on IIR conversion图1 聚合时间对丁基橡胶转化率的影响

引发体系的陈化时间均选择为10 min,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数均分子质量逐渐下降,转化率逐渐上升,聚合物不饱和度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溶液法生产丁基橡胶时,单体质量分数选择37.6%,己烷和一氯甲烷体积比为3∶2,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产物的数均分子质量与转化率均下降,溶液法聚合温度为-90℃,引发体系陈化温度为-90℃。表3是不含第三组分时,不同铝水物质的量比对分子质量、转化率的影响。图2为DMF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表3 不同铝水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mole ratio of EADC and H2O on IIR

由表3可见,不含第三组分时,反应活性较高,分子质量低,分子质量分布宽,结果规律性弱,不呈线性关系。加入适量第三组分DMF可以进一步改善聚合反应特征[8],提高引发剂的引发效率,充分发挥引发剂的引发作用和减少极性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有效地降低分子质量分布[3]。由图2可以看出,加入DMF后,在铝水物质的量比低时,DMF的改善效率高,较大地保证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铝水物质的量比较高时,改善效率低。

Fig.2 The influence of DMF on Mn图2 DMF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2.4 不同DMF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在铝水物质的量比一定时,改变DMF的量,考察不同的引发体系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中,a组中样品1-4,实验结果较好,Mn=23 ×104g/mol。对1-4和1-5两个样品进行放大实验,结果见表4中b组样品2-1,2-2。由表4中样品2-1,2-2数据可知,散热性提升,控制反应温度效果提升,产品分子质量略有提升[7]。由表4中a组和b组样品可以看出,DMF含量增加,分子质量先增加后减小,分子质量分布在2左右。表4中a组和b组样品各实验均在铝水物质的量比20.7∶1.0条件下进行,反应控制性弱,进一步考察在较低铝水物质的量比时,DMF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见表4中c组样品。

由表4中c组样品可以看出,n(EADC)/n(H2O)=8.28时,随DMF加入量增加,聚合变化规律性变好。转化率增加;分子质量分布明显降低;分子质量先增加后减小,小范围内呈周期性增加。

3 结论

EADC/H2O体系引发丁基橡胶聚合时,选定引发剂摩尔分数在0.085%、聚合40 min、在n(EADC)/n(H2O)/n(DMF)=8.28∶1.00:0.75时,得到数均分子质量为29.54×104g/mol,分子质量分布为1.58的丁基橡胶。

表4不同DMF含量对反应的影响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amount of DMF on the synthesize of IIR

[1] 崔小明.丁基橡胶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一)[J].橡胶科技市场,2007(23):6-8.

[2] 张杰,李树新.以乙基二氯化铝和水为引发体系合成溶液法丁基橡胶[J].合成橡胶工业,2011,34(1):47-50.

[3] Bruzzone,Mario.New process for IIR production,WOP:21241[P].1993-05-18.

[4] Webb,Robert Norman.Process for polymerizing cationically polymerizable monomers,US:6858690B2[P].2005-2-22.

[5] 郭文莉,周涵,李树新,等.亲核试剂在正离子聚合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3(1):44-51.

[6] 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用三氯氧钒-一氯二乙基铝作催化剂合成丁基橡胶的研究[M].北京:[出版者不详].1973:74-89.

[7] 武冠英.控制阳离子聚合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 李树新,郭文莉,伍一波,等.星形支化聚异丁烯或丁基橡胶的制备方法,中国:CN101353403[P].2009.

(Ed.:YYL,CP)

EADC/H2O/DMF Initiator System of Butyl Rubber

ZHENG Yu1,LI Shu-xin2,GUO Wen-li2,WANG Ying-shan2,GAO Min1,XU Liang-rui1
(1.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
P.R.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P.R.China)

21 May 2012;revised 17 July 2012;accepted 4 September 2012

The butyl rubbe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with H2O/EADC as initiator system,hexane and chloride methane as solvent,at-90℃.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ratio and the third component(DMF)on butyl rubber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optimum condition is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0.085%,polymerization 40 min,n(EADC)/n(H2O)/n(DMF)is 8.28∶1∶0.75,butyl rubber of which molecular weight is 29.54×104g/mol,MWD is 1.58.

Butyl rubber;H2O/EADC system;Nucleoplic reagent

.Tel.:+86-13810528985;e-mail:zhengyu8808@yahoo.cn

TE626.8;TQ333.6

A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5.007

1006-396X(2012)05-0025-04

2012-05-21

郑宇(1988-),男,山东临沂市,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己烷丁基橡胶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异己烷浸出膨化大豆工程应用研究
关于己烷类物质作为浸出溶剂的标准规定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一种制备卤化用丁基橡胶溶液的方法及装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以及塑料制品中多环芳香烃的研究
溴化丁基橡胶成套技术升级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制备丁基橡胶溶液的方法及其应用
全球丁基与卤化丁基橡胶的生产及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