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血脂变化研究

2012-09-17 06:32陈晓明游运辉彭延刚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低密度高密度类风湿

陈晓明 游运辉 罗 卉 彭延刚

1.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湖南邵阳 422000;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湖南长沙 41000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全身炎症性病变,机体免疫系统对此将做出反应,随着炎症因子的作用一起,对体内的物质代谢产生反应,特别是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和脂肪,蛋白和脂肪代谢的紊乱,使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骤然升高[1-2]。为了了解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价值,至此本文将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以期通过分析得出血脂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筛选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患者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987 版)进行诊断[3]。86例中诊断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46例,其中,男18 例,女 28 例;平均年龄(38.4 ±8.6)岁;病程 1.5~28 年。 非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8 ±7.8)岁;病程1~30年。 同时期入选体检健康者22例,其中,男 9例,女 13例;平均年龄(38.6 ±8.8)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活动期患者、非活动期患者和健康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s)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s)

注:与健康者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类别例数 血沉(mm/h) C反应蛋白(mg/L) 总胆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健康者RA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2 86 4.51 ±2.206.64 ±2.35.44 ±1.241.22 ±0.461.94 ±0.683.53 ±0.32 57.57 ±27.44△16.21 ±7.32▲70.41 ±13.54△9.46 ±2.21▲6.51 ±1.32△5.24 ±1.07▲1.89 ±0.85△1.74 ±0.55 1.12 ±0.55△1.97 ±0.43▲3.75 ±0.42 3.45 ±0.3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分析,应用直接测定的方法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4]。血沉检测采用魏氏法检测,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5]。将所有类风湿关节患者根据临床病情,采用抗风湿药物加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治疗1年后,再次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对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与健康者比较,治疗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指标关联度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指标中,血脂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514,P<0.05),而 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r=-0.009、0.13,P > 0.05)。

3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由于类风湿因子、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失调,使得体内血脂代谢异常,临床上常依据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判断血脂水平是否发生异常[6-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在于将多余胆固醇逆运至肝脏,通过肝脏代谢分解,同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作用,并抑制巨噬细胞在血管内皮的黏附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大大增加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本文86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较明显,治疗后明显升高,且血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慢性炎症与体内脂肪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血脂变化对疾病的病情影响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基于该疾病自身慢性炎症的作用,诸多炎症因子对机体的破坏作用,如促进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得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加用小剂量激素。本文加用激素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治疗前升高,此外,激素能够起到抗炎作用,改善机体脂肪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采用激素配合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效的对脂肪代谢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但相信该治疗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与脂代谢、慢性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应加强对血脂的检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因此,血脂变化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1] 张嵩,刘桂玲,郑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2):156-160.

[2] 陈晓明.类风湿关节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72-73.

[3] 杨静,董建玲,田岚,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98-100.

[4] 林小军,李伟念,何志翔,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1-12.

[5] 孔梅,王坤,田松平,等.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脂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68-769.

[6] 曾家顺,莫英曼,李龙.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20例类风湿关节炎后血脂水平的变化[J].贵州医药,2009,33(3):235-237.

[7] 林小军,李伟念,何志翔,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1-12,27.

[8] 郝彦会,邹德惠,于庆海,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异常对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9):58-59.

[9] 田欣,陈莉霞,马超,等.145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9,24(4):97-98.

猜你喜欢
低密度高密度类风湿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