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放热反应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2012-10-09 08:48
化学教与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滤纸烧杯试管

张 燕 丁 伟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062)

化学反应热效应是高中化学必修的,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靠学生死记硬背无疑是不明智的,对应的仅有一个课堂实验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的,若课堂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能被全体学生清楚观察到,就会导致学生更加焦躁,不利于学生学习。本实验设计结合碘-淀粉溶液的可逆热色性原理,溶液颜色由蓝色→无色→蓝色的变化,实验现象色彩化,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现象,感知化学反应热效应。

一、碘-淀粉溶液的可逆热色性原理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实验室常用的可溶性淀粉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溶于水为链状,并非线性结构;淀粉分子中各单糖单位有游离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螺旋状结构,加入碘液后,碘液中的碘单质便嵌入淀粉螺旋结构空隙中,并借助范德华力与淀粉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该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可见光,因而呈现蓝色。当蓝色碘-淀粉溶液遇热后,氢键被破坏,螺旋结构张开,碘单质被释放出来,络合物分解,蓝色就会消失;当溶液遇冷后,络合物又重新形成,蓝色又显现。

碘淀粉络合物结构

二、实验改进设计

1.实验仪器及药品

50mL烧杯、150mL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小试管,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滤纸、滴管、可溶性淀粉、镁粉、碳酸氢铵固体、稀盐酸、碘水(含碘化钾)、蒸馏水。

配置5g/L的淀粉溶液:用天平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倒入小烧杯,滴加几滴水搅拌成糊状,倒入沸腾的100mL水中,煮沸十几分钟。静置冷却至室温,取清液待用,此溶液用前配置。

2.实验步骤与现象

先取一支小试管,加入约2mL新配置的淀粉溶液,滴加1~2滴碘水振荡,淀粉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该小试管待用。

实验一:放热反应

(1)实验步骤

a.取一个150mL的烧杯,倒入稀盐酸(溶液高度约为2cm),将盛有蓝色淀粉溶液的小试管放置于该烧杯中。

b.盖上沾有NaOH溶液的圆形滤纸。

c.向烧杯中加入约一药匙镁粉,静置于桌面,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a.烧杯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b.小试管中的蓝色溶液迅速褪成无色。

图1

实验二:吸热反应

(1)实验步骤

a.取一个150mL的烧杯,倒入稀盐酸(溶液高度约为2cm),将实验一中已经褪色的小试管置于该烧杯中。

b.盖上沾有NaOH溶液的圆形滤纸。

c.向烧杯中加入1~2药匙碳酸氢铵固体,静置,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a.烧杯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b.小试管中溶液由无色瞬间变为蓝色。

三、分析讨论

教材中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温度升高或者下降,让学生知道反应是吸热反应或是放热反应,然而全体学生不可能都清楚观察到温度计的变化,从而比较迷惑、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这样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该实验设计更利于课堂演示教学,优点如下:

(1)实验现象色彩化(由蓝色→无色→蓝色),全体学生都能清楚观察到讲台上的实验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反应热效应的感知理解。

(2)实验装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验装置相同,整个实验过程耗时短,现象明显。

(3)若封好小试管口,“显色工具”还可以反复使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滤纸可以吸收反应中放出的气体,绿色环保。

(4)实验更具趣味性,放热反应中,蓝色的碘-淀粉溶液褪成无色;紧接着在吸热反应中,褪色的碘-淀粉溶液又立即恢复蓝色,整个过程像变魔术一样,颜色变化很明显,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实验探究兴趣。

此外,放热反应还可以用氧化钙与水反应,吸热反应还可以用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或硝酸铵与水反应,这些反应都可以用该实验装置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效果。

[1] 田久沛,张秀英.淀粉遇碘变蓝之后……[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07):41

[2] 田宗学.碘遇淀粉变蓝质疑—记一则有趣的可逆热色性小实验[J].化学教育,2006,(03):54

[3] 张晓星,丁伟.开发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新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05):17-18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0-32

猜你喜欢
滤纸烧杯试管
特别的“冰袋”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试管难题
浅析滤纸的匀度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快速溶解物体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高抗水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工业滤纸中的应用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浅析滤纸透气度与初始压差的关系
菊花形滤纸折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