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研究

2012-10-11 08:19刘郑生刘建恒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腰背痛腰段麻木

孙 永,刘郑生,刘建恒

解放军总医院 骨科,北京 100853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比较少见,占同时期所有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例的1.4%。由于局部解剖神经解剖的复杂性[1],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变,缺乏临床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2]。一旦出现椎间盘突出极易出现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损害,需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防止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自2000年4月-201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T10-L3)椎间盘突出59例,本文分析不同节段病变的各自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诊疗依据。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其中男44例,女15例,年龄18-74(42.5)岁。病史最短3d,最长20年,平均3年5个月,有明确胸背部外伤史9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诊断16例,合并下腰椎椎间盘突出3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各1例,入院前曾行胸腰段手术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术前常规检查明确诊断。根据CT和MRI检查结果,将59例细分为T10-T11组5例,T11-T12组19例,T12-L1组12例,L1-L2组13例,L2-L3组10例。

2 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1)腰背部局部疼痛、根性放射痛包括肋间放射痛和下肢放射痛,2)感觉障碍包括下肢麻木、会阴区感觉异常、胸背部束带感,3)行走困难包括因下肢无力引起的步行功能障碍、因下肢疼痛麻木而出现的间歇性跛行、因下肢肌张力增高引起的步态异常,4)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二便异常。常见体征: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主要包括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多自压迫平面以下。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主要包括下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肢体麻木,病理反射阴性。

3 影像学检查 59例均拍摄胸腰段正侧位和过伸过曲位X线片、CT和MRI检查。X线片均显示胸腰段椎体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其中病变间隙变窄10例,椎体后缘骨质唇样增生5例,病变间隙骨面硬化3例。动力位X线平片显示腰椎不稳4例(矢状面移位>4mm或成角>10°)[3]。CT结果显示突出间盘明显钙化14例,MRI检查均显示病变间隙间盘信号改变,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部位脊髓和神经根。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不同组之间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和运动神经元损害类型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首发症状 本组中单一症状首发25例,依次为腰背痛(15/59,25.4%),下肢无力(6/59,10.2%),行走功能障碍(3/59,5.1%),大小便失禁(1/59,1.7%);34例以两个症状首发,依次为:腰背痛伴下肢根性放射痛(18/59,30.5%),下肢麻木、无力(9/59,15.3%),腰背痛伴下肢麻木(4/59,6.8%),下肢麻木、疼痛(3/59,5.1%)。

2 各节段突出常见临床症状 所有节段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根性放射痛(44/59,74.6%),行走障碍(40/59,67.8%),下肢麻木(37/59,62.7%),下肢无力(35/59,59.3%),腰背痛(29/59,49.2%)。其中下肢麻木、无力两种症状5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T11组和T11-T12组发生率最高;而T12-L1组、L1-L2组和L2-L3以腰痛伴有下肢疼痛为主;腰背痛症状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节段越往下,腰背痛的发生率越高。见表1。

3 各组神经元损害体征特点 59例中,66.1%(39/59)存在感觉障碍,T10-T11组和T11-T12组累及整个下肢,感觉范围不定,L1-L2组和L2-L3组累及大腿前外侧。有明显感觉平面10例,其中位于腹股沟7例(T12-L1 6例,L1-L2 1例),位于脐平面3例(T10-T11 2例,T11-T12 1例)鞍区感觉障碍6例(T11-T12 2例,T12-L1 4例)。66.4%(38/59)存在下肢肌力减退,主要累及伸拇长肌(29/59,49.2%)、股四头肌(22/59,37.3%)、胫前肌(20/59,33.9%)。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氏征阳性T10-T11组和T11-T12组发生率多于其余3组。见表1。不同节段体征比较,结果显示T10-T11组和T11-T12组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T12-L1组表现为明显感觉平面和广泛下肢力弱。L1-L2组和L2-L3组主要表现为根性感觉和运动障碍。见表2。

表1 各组间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Tab 1 Incidence of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different groups (n, %)

表2 各组间不同神经元损伤类型比较Tab 2 Different types of motor neuron injury in different groups(n, %)

讨 论

胸腰段脊柱为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交接部位,各文献报道位置不一,是后凸胸椎向前凸腰椎的转折点,具有相同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胸腰段后凸角度增大可能导致相应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加速间盘退变受损[4]。在此处的椎间盘受到的应力集中,同时胸椎的冠状位关节面转为矢状位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转换之处,容易遭受旋转负荷的破坏[5],最终椎间盘反复应力损伤、修复,导致椎间盘突出。胸腰段椎管内的神经结构包括腰膨大、圆锥、马尾以及神经根,其解剖在不同节段、不同个体变异很大[1]。腰膨大是指脊髓的L1-S2节段,相当于T10-T12椎体,含有大量的前角运动细胞,支配下肢的活动。S3-S5脊髓节段为圆锥,我国成人脊髓圆锥下级位于胸12上1/3至腰2下1/3之间,相差约10cm,其中止于腰1椎体占55%。成人脊髓节段要高于脊柱节段,由于脊髓圆锥水平与脊髓节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因此认为脊髓圆锥位于L1下缘是不确切的[6],本结果显示鞍区感觉障碍6例中,T11-T12 2例,T12-L1 4例,因此,T12-L1间隙椎间盘突出容易造成圆锥损害,出现鞍区感觉障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高,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7],大部分椎间盘突出症起病隐匿,起病阶段临床症状较腰椎间盘突出复杂,容易漏诊或误诊。与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胸腰段脊髓硬膜外脂肪含量相对少[5],硬膜囊前的缓冲间隙小,因此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即可引起较重的的神经损害。大多患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但很少以首发症状出现[8]。本组中59例中以大小便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仅有1例,但是伴随疾病进展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有17例(28.8%,17/59)。因此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不适,往往被误诊为腰背筋膜炎、腰肌劳损等,首发症状主要是下肢无力和整个下肢麻木,表现为行走困难或步态异常[9],此外,二便功能障碍也较常见。本结果显示: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根性放射痛、行走障碍、下肢麻木、下肢无力、腰背痛。主要累及的肌肉分别为伸拇长肌(29/59,49.2%)、股四头肌(22/59,37.3%)、胫前肌(20/59,33.9%)。T10-T11组和T11-T12组以下肢疼痛范围难以定位,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主,以及因下肢无力伴有步行功能障碍,多数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T12-L1组多数(6/12,50%)有明显感觉平面,腹股沟以下感觉障碍,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混合型损害体征为主。L1-L2组和L2-L3组以根性症状为主,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疼痛,累及范围主要在大腿前外侧以及因下肢疼痛而伴有的间歇性跛行。同时节段越往下,腰背痛的发生率越高。尽管因局部前方突出位置和方向的差异,既可以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也可表现为单一节段或广泛节段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混合性损伤21例(21/59,35.6%),但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引起该节段神经解剖结构基本一致,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Tokuhashi等[10]根据26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回顾性分析,其结果与本组相似。

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特有,因为脊髓压迫部位来自前方,脊髓后索的功能(位置觉和震动觉)通常能够保留。区分胸腰段后凸畸形、OPLL、OLF等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RI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RI矢状位影像提供纵向研究整个脊柱的办法,同时可显示多个间盘不同程度的退变。Wood等[11]提出MRI检查无症状胸椎间盘突出患者自然病程进展,随访26个月结果显示仍旧保持无症状。因此根据MRI确定病变间隙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的辅助检查。

1 Wall EJ,Cohen MS,Abitbol JJ,et al. Organization of intrathecal nerve Roots at the level of the conus medullaris[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0, 72(10): 1495-1499.

2 齐强,刘宁,陈仲强,等.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2):125-128.

3 Lai PL,Chen LH,Niu CC,et al.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lumbar sagittal alig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jacent instability[J]. J Spinal Disord Tech, 2004, 17(5): 353-357.

4 程立明,陈仲强,李子荣.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矢状位曲度的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3):3047-3050.

5 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26-437.

6 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268.

7 Otani K,Yoshida M,Fujii E,et al.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 in 23 patients[J]. Spine (Phila Pa 1976),1988, 13(11): 1262-1267.

8 Levi N, Gjerris F, Dons K.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Unilateral transpedicular approach in 35 consecutive patients[J]. J Neurosurg Sci, 1999, 43(1):37-42.

9 Diop AA, De Soultrait F, Dagain A, et al.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s herniations: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J].Dakar Med,2005,50(2):61-64.

10 Tokuhashi Y,Matsuzaki H,Uematsu Y,et al. Symptoms of thoracolumbar junction disc herniation[J]. Spine (Phila Pa 1976),2001, 26(22): E512-E518.

11 Wood KB,Blair JM,Aepple DM,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symptomatic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s[J]. Spine (Phila Pa 1976),1997, 22(5): 525-529.

猜你喜欢
腰背痛腰段麻木
麻木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浮生一记
无题(2)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