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蓉园园林造景研究

2012-10-15 05:31黄金昌沈守云
绿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长沙园林建筑

黄金昌,沈守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 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 沙410004)

1 引言

古城长沙私家园林自汉代发展以来,经历了汉晋的萌芽,唐宋的发展,明清时的成熟、繁荣与昌盛等几个时期。清代以来,长沙的私家园林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比较著名的有浩园、息机园、荷花池、晋园、朱家花园(余园)、听桔园、芋园、止园、储英园、李家花园、郭家花园、蓉园等。这些有着各自特色的园林场地,争奇斗艳,精彩纷呈,把长沙的园林艺术提高到了一个较新的水平,标志着长沙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长沙园林的发展历程有着完整的历史脉络、典型的园林实例和明显的造园特色。所以了解客观、详尽的基础资料是认识长沙历史园林的真实价值和意义的前提,同样是发展长沙现代园林的基础。然而由于近代史上长沙经历了“文夕大火”和“四次会战”对城市建设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长沙市范围内的历史存留的园林所剩不多,研究资料也相当匮乏。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最终幸免于难的蓉园,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2 蓉园概况与历史沿革

到底是容园,还是蓉园?这个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说到底是由于民国时期文献资料一般人难以接触与查阅到。翻阅1936年版的《长沙市指南》,“容园,原名桃园,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系省府主席何公芸樵(即何键)所创构,位于城东四里许之陈家垅,由中山东路(即小吴门口)乘公共汽车,可直达该园,面积约百余亩,为长沙最大之花园,园中花木以桃树为最多,故名桃园。二十四年(1935年)夏,始更今名,并于是时开放,设茶社、网球场、篮球场各一所,每值天气晴明,一般仕女,联袂往游,近闻何公已将该园捐充湖南产院基址矣。”[1]可见蓉园距今历史之悠久,经过烽火战乱得以保存至今实属有幸。也给人们研究民国初期的长沙园林留存了宝贵的资料。

这张约摄于民国时期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图片(图1)充分说明,民国时期,长沙旧城东郊的花园确实称容园。1928年至1937年为民国名人、湖南省主席何键(1887~1956)的公馆。他将“容园”建成园林别墅,且对外开放。取名“容园”,即为容纳接受各方人士之意。他把自家公馆布置成了个小游园、小乐园,虽说来游览之士,基本上都系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非富即贵,但何健礼贤下士,可见何键是不拘小节、广结善缘之人。宅园是清代私家园林一个典型而又庞大的类别。宅园的主人们,主要为现任或离任的达官显贵以及豪绅大贾,而蓉园则属于典型的宅园,把园子里的隙地整理为湖山胜境,把空地整理成为繁花似景的世外桃源,在长沙园林史上留下了一座内容生动,形式活泼、个性鲜明、趣味盎然的私家园林,有力地推动了长沙园林艺术的发展。所以蓉园三四十年代即成为长沙东城之胜景,此处当时还曾辟为公园,以供市民休憩优游之用。“文夕大火”后长沙被烧得满目焦土,遍地瓦砾,满城嚎哭之声,城区之惨状闻所未闻。然而大火却并未触犯“容园”,它秋毫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留给了后人[2]。

图1 蓉园大门旧貌

解放后的“蓉园”就是如今的“容园”旧址,坐落在湖南省委机关一侧。从民国起直至今日,到访与下榻蓉园的政要贤达,诸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以及蒋介石、张治中、顾祝同及宾努亲王、中曾根首相、祖玛总统等等,则为蓉园披上一层厚重而神秘的色彩。自新中国成立,蓉园更为省委接待基地至今,延续清净优雅的姿态,异草奇花映带几池清水,茂林修竹掩映着数栋小楼。蓉园的整体容貌得以传承与延续,虽身处通衢,却有山林气息和世外风致,被盛誉为“湖南的钓鱼台”。

而今蓉园几经风雨已经更名为今天的蓉园宾馆了。蓉园宾馆成立于1952年,50年来一直是湖南省委重要宾客和重要会议的接待服务场所,它隶属于湖南省委办公厅接待办,系一家多功能综合性园林式宾馆。地处于长沙市中心最繁华的火车站商圈内,环列八一路、车站路、营盘路,交通尤为方便。蓉园占地15.3hm2,多植绿树花木。一墙隔绝世间的喧闹,满园尽显绿荫苍翠。加之北接长沙市烈士公园数千亩森林,愈加显得绿茵连绵仿佛一片绿色汪洋。

目前,蓉园被评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更被长沙市民认为的城市中心难得的“绿肺”。蓉园,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园林美色,且怀揣着不曾消逝的历史痕迹,构成了迥异于其他园林的特色。

3 建筑与景观

建筑是一个社会的时代缩影,长沙的近现代建筑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文化、思想的变革息息相关[3]。以长沙的建筑来说,近代以来长沙近现代历史建筑经历了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冲突、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阶层的变化等特征都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建筑体系上[4]。作为长沙近现代社会的缩影,长沙近现代历史建筑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随着时间的更迭和变迁,长沙近现代风格建筑正在消失,但是长沙的蓉园仍然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民国时期洋气的公馆风潮传到长沙,还是有不小的变化。长沙的公馆在外形设计上欧化的痕迹比较少些,传统建筑的风味更多。很多公馆在青瓦的房顶建了八角楼,楼内四面都有大窗,炎夏季节,东西南北风尽入楼内,冬天则阳光满楼。历史学家陈先枢指出,这是典型的老长沙风味。那时长沙修建的大部分公馆,都修建了这个八角楼,而蓉园亦是如此,曾经的何健的公馆就是典型的八角楼形式。

蓉园自被作为接待单位以来,根据功能的变化,曾经于1981、1997及2006年进行过大的施工改造,但基本的建筑风格一直得以延续,具有着极强的中国传统特色。蓉园建筑的基本风格呈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古朴大气,具官家、公馆府邸特色。蓉园现有一号楼、三号楼、四号楼、五号楼、八号楼等几栋主要的小楼及体育综合楼,皆是三层以下建筑,多为单体构成。其外观构造庄重,线条凝练,多采用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内宽厅高室,尽显大气与气魄。尤其一号楼,从合抱型的车台,到二楼开敞式的露台;从主房的高大门叶到会见厅的金属仿宫灯;从4m落地的透明灯到3m宽敞阔绰的走廊,无不凸显官邸的气派。加之特意栽种的高大芭蕉、粗壮慈竹,及装饰的菊花纹巨石,种种尽显端庄厚重,代表了蓉园建筑脱胎历史的特殊气象。体育楼造型坚韧稳重,内部设施齐全集各种体育休闲为一体,室内标准游泳池和网球场及棋牌室、乒乓球室、歌舞厅、美发室,各各齐备,功能完整。大面积石材装饰、豪华灯饰及幕墙采光,予其无上雍容质感。

(2)青瓦白墙,具备江南园林气质。蓉园的美,不全在于好鸟相鸣、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经营修造者的趣味与往来宾客的趋好同在青瓦白墙间所发生共鸣。那种使命感、历史感在蓉园无形的气质中浓浓的散发开来。蓉园之美,不在浓艳,而在于自然和淳朴,由传统文化精神的附着,在人工与造化的和谐统一。这些特点是蓉园历史感和传统感的最好表达,是一种追溯一种怀想,是过往的人们留恋此处的最大理由。

(3)精工雕琢,具纤巧工艺的精神。蓉园自何家辟为私家园林以来,便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的身份。累代延续,于建筑设计与制造方面均十分讲究工致精巧。任何一次改造修葺,均选取各地良材与巧匠,务求精美。

(4)兼容并包,具古今结合的智慧。蓉园发展至今已经是集接待、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宾馆,近十年间设施改造中的建筑设计兼顾了商务接待的需要,促成了设计观念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蓉园建筑多了一份时尚,多了一抹和谐于大气、纤巧与传统、历史与新鲜的元素。这是时代发展的印记,也是蓉园发展显现于建筑间的发光点。

蓉园的园林景观特色鲜明,因为原貌得以保存,寻访蓉园依然能够还原其历史原貌,古朴的长廊,清浅的池塘,茂盛如原始森林般的参天大树,具有厚重历史感的老派建筑,偌大的园子沉静而舒畅,恍如世外桃源。民国以来,长沙城内齐名于蓉园的朱剑凡蜕园、郭松林郭家花园、朱昌林余园等名园,或因战争创毁,或因变卖掩废,尽皆不复存在。唯有蓉园保存至今,且风物犹存,依然清幽绝美。

蓉园院内绿化覆盖率达近80%,所植花草树木,尤以香樟、茶花、桂花、雪松、玉兰、红檵木为多,其中茶花700多棵,香樟500多棵,数棵树龄超百年,为园林部挂牌监护古木。乔木约2 100棵、至于吉祥草、羔羊草、黑洞草及春杜、夏杜、蝴蝶兰等近2万m2,连片如绣,铺地成绵。其他名贵树木如白果、银杏、寒梅、红枫等,亦参差其间。四季之中,松柏榕桂常保青绿;春华秋实,赤橙黄绿花团锦簇。桑葚柑果,应时开放;海棠含笑,次第芬芳。蓉园内的园林植物景观之所以能引入入胜,主要在于:在现代园林建设中顺应了自然规律、能自始至终地以自然群落的规律来指导绿化;突出了量,乔、灌、草、地被各层植物成片栽植,气势很大,符合了园林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乡土植物资源,并以植物结合地形起伏来分隔间,使园林景色更趋自然,在植物空间中配植出多种植物景观,如孤立树、树丛、树坛、各种类型的草地及五光十色的宿根,球根花卉等;在植物造景中,艺术性运用非常高超,景点立意,命题恰当、意境深远、季相色彩丰富,植物景观饱满,轮廓线变化有致[5]。当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细致的养护管理。

4 造景与立意

蓉园布局精巧,意境高远,蓉园长久以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到了园林造景中,突出体现在造景立意方面。蓉园的建筑大多有着传奇色彩,如一号楼和曾经的二号楼都曾经接待过国家元首。而为了结合蓉园和其建筑,而用景观来营造出氛围。建筑外围都以年代久远、苍天挺拔的樟树为主,樟树直径大约都在1~2m,可见其历史悠久,犹见当时的蓉园已经绿荫繁茂,花团锦簇。樟树就像是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寓意了吉祥如意,长寿之意。像护卫一样坚毅的守卫着蓉园这一块沃土。而在丛林之间则辅以大片的绿地和一簇簇的灌木构造了蓉园的园林胜景。杜鹃、红檵木、黄杨为主的灌木丛,并有茶花、桂花的搭配。在蓉园中驻留给人以一种庄严中带点清新,古朴中带点心怡。特别是在雨后漫步,呼吸着难得新鲜空气,蓉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美丽。

在蓉园之中随处可见着石景、假山、雕塑和众多名人的题字,蓉园的园林景观不单单在于植物的造景这一方面。在意境方面也令人感同身受,其中不乏众多名人在蓉园留下珍贵笔墨,有领袖毛主席接待李淑一时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有“一笔二史”之称号的周谷城写的《蓉园小住》,黄永玉挥洒笔墨的“逸兴豪情千盏酒,挥豪泼彩世飘香”;“蓉园有聘金陵去,日听钟高彻亮声”台湾医学家马光亚在蓉园期间的感叹,也有湖南作家彭见明的《蓉园的颜色》描述了蓉园的黄金岁月。园中最多的是毛主席的题词,整个蓉园充满着关怀之情(图2至图5)。

图2 一号楼前旧影

图3 蓉园的樟树林

图4 蓉园内毛主席的碑刻

图5 蓉园实景

5 空间与结构

整座园林从空间组织上可分为3大区:首先是从入口到园区的线性前导空间,路边种植着丰富的杜鹃、红檵木等灌木丛,其后是外园极富野趣的自然和活动空间,最后是内园里的别致精巧而又彰显大气的院落空间。3个分区逐渐变化,意趣各不相同,看上去像是因为地形所限,却更像有意而为之。外园由假山、小池、长廊及体育娱乐场地所构成等分隔为大体两个大空间,进入园区的左侧就是体育休闲区有篮球场、网球场等活动场所。解放后毛主席还曾在蓉园的网球场进行过运动,可见其历史久远。外园部分有着形态各异的空间,一大片草坪为主的大片绿地自然景观为主的主体空间,一块清澈见底的池塘,和一座山石相映的小溪的两个子空间。而蓉园的内园主体则由建筑为主体,搭配古典的私家园林景观为核心,风格延续至今早就了今日的蓉园秀色。

为了营造以移步换景、步步成景的空间体验,蓉园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处理上都做到了应有的变化。外园地势平坦,旷而外放,有宽敞的绿地也有私密的丛林。而生活区的内园则是景观内聚,由墙体、建筑聚拢,分布在其空间内,既有私密感同时也拥有着大气和庄严。外园突出自然景观,以公园式的园林景色为主。内园则突出了院落空间和私家宅园的园林为主。内外结合,在形式上各异,但是却构成了独有特色的蓉园园林景观。

6 节点与游线

蓉园道路、山石布局取江南园林构成原理,或故作回旋,蜿蜒曲折;或故作遮挡,树石掩映。蓉园东南两面有向阳湖围护,沿湖雕栏排排相连。西北两面有省委大院的园林引接,内外隔墙通透有致。而主要的景点核心区一号楼附近,小溪伴着明沟,两边植被丰富,翠竹足以成簇,一条古朴的长廊连着顺风楼,衔接之处陡增幽静,楼前右侧的小山蕴育安宁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江南之风。蓉园的在风风雨雨几十年间整体面貌基本没变,只是不断的修葺和扩建,最难能可贵的是植被异常的完好。在七号楼对面,曲木向天,石径回环。八号楼窗外,站在段桥上矗立可竖耳倾听芭蕉雨,荷池在夏季常常响起蛙鸣声仿佛浅唱着蓉园的历史。四号楼前望,毛主席的巨碑撰写着豪迈与期待,玉兰丛林像侍卫一般迎萧蔷。向阳湖畔,池水清澈,夏天听着鸣蝉数着湖中小鱼、春天轻拂微风赏翠柳。文人雅集,曾命为蓉园八景:玉兰当楼、绿荫听蝉、疏枝漏月、白鸟归林、荷亭颐翠、古樟别院、金鳞戏莲、清波鹭影,尽显蓉园美丽的胜景。

7 结语

随着长沙园林不断的发展及蓉园景观功能的逐渐完善,这一片绿色园林亦将不停的进行改造和装点,“湖南钓鱼台”清幽宁静的气氛与沉着大气的气质必将保持和延续,蓉园宛如一层神秘的面纱,里面却蕴藏着长沙那沉淀的过往岁月,这种独特与厚重来自它过去的历史,亦将继续书写今后历史的独特与厚重。作为长沙近代私家园林向现代化园林转折的近代园林实例,蓉园肩负着重任,等待着后人的深入研究和继续发展。

[1]邹欠白.长沙市指南[M].长沙:和济印刷公司,1934.

[2]钟新莲.芙蓉古韵[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3]肖湘军.长沙近现代历史建筑色彩特征及其保护性修复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4]李秋实,佘果辉,胡哲铭.探究建筑伦理文化——谈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J].中外建筑,2008(12):21~22.

[5]陈盛彬.浅谈湖南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5):56~57.

猜你喜欢
长沙园林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长沙之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清代园林初探
建筑的“芯”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我眼中的长沙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