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状况的研究与分析①
—— 以南京市为例

2012-11-06 07:32王东方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南京体育锻炼

王东方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状况的研究与分析①
—— 以南京市为例

王东方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以南京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其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研究表明:南京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较全国水平较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男教师组内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女教师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另外教师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是自发型的,有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其参加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并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南京高校教师 体育健身 分析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随着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自身和高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南京部分高校教师的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体育生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南京部分高校随机抽取239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为247人,女教师为92人。在研究的过程中把男女调查对象分别分成了40岁以下、41~50岁、51岁以上三个阶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的书籍,并借助网络检索,下载20多篇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为96.9%。

1.2.3 专家访谈

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在发放的过程中对专家进行了函询,经专家鉴定,信度和效度较高,符合本文研究要求。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由表1可以看出,增强体质和健康是南京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体育锻炼的健身效用广泛,高校教师在上学期间接受了多年的体育教育,对体育健身功能的认识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是缓解工作压力和享受运动乐趣。体育活动作为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高校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还起到了娱乐身心的功效。由于高校教师科研任务重,所以体育锻炼就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很好选择。特别是40岁以下的男教师和51岁以上的女教师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40岁以下的男教师相对比较年轻,精力比较充沛,有一定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基础。51岁以上的女教师则把抗病防病放在首位。调查中还发现,女教师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教师,说明女教师爱美之心重于男教师,对身材的要求高于男教师。

表1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表2 体育锻炼的次数

表3 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

表4 体育锻炼经常选择的地点

表5 制约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

2.2 体育锻炼的次数

按照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上的体育人口的锻炼标准,由表2可以看出,统计调查的教师中符合标准的体育人口男性为 24.3%,女性为10.9%,平均为 20.1%。与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公布的中国体育人口33.90%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说明南京高校教师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男教师40岁以下的比例为21%,41~50的比例为19%,51岁以上者为34%。年龄结构比基本符合全国统计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人口的比例在逐渐的攀升。这说明中年时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职称相对稳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相对降低,同时身体的机能下降,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频度又逐渐的回升。女教师的情况则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况。与我国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情况刚好相反。

2.3 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我校男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女教师则主要集中在跑步散布及健身操等项目。项目范围太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软式体育的推广和普及任重而道远,进学校,进社区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参与进来,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深厚的项目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教师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兴趣不广泛,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激情。

2.4 体育锻炼经常选择的地点(表4)

由表4可以看出,男教师经常选择的锻炼地点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女教师以公园广场和自家住宅居多。一方面说明男女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了选择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不足,以及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不健全。

2.5 制约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对体育锻炼持正确态度(见下表),但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对体育锻炼不是很积极,甚至极少数人与体育锻炼无缘。分析其原因:(1)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2)沉重的工作和家务负担严重制约着他们投身于各种体育锻炼;(3)接受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太少;(4)许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指导,致使不少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去,出现半途而废或不能定期坚持的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南京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较全国水平较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男教师组内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女教师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2) 南京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是自发型的,有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其参加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并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3) 制约南京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没有合适的体育设施。女教师在忙于家务方面较男教师比例高。

3.2 建议

(1) 高校应把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度化。一方面对教师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教师积极有效的参与到体育健身的活动中来;(2)应在高校教师中普及推广实用有效的健身项目,增加学校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对教师的开放度;(3)高校要适当的为教师减压,使其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发挥工会、妇联等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多组织一些适合女教师参加、内容丰富多彩、集娱乐与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1]徐宏.贵州省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现状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3(4):12.

[2]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4.

[3]沈国平.浙江省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1995(3):45~46.

[4]钟玮.清华大学“轻体育运动会”及其对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4,3:5~6.

[5]王智平,同英,何建文.我国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与变化趋势[J].体育科学,2004,24(5):72~74.

[6]范存欣,王声湧,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G806

A

2095-2813(2012)01(b)-0073-02

王东方:男,1974年5月生,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南京体育锻炼
“南京不会忘记”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南京大闯关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