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警钟持续响铃,科学体育维度构建

2012-11-06 07:32王彬陈声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质维度青少年

王彬 陈声

(陕西省宝鸡中学 陕西宝鸡 721013)

身体警钟持续响铃,科学体育维度构建

王彬 陈声

(陕西省宝鸡中学 陕西宝鸡 721013)

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将来人力资源的大幅度发展。然而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敲响了中国发展的红色警铃。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背后隐藏了更多严峻的问题:①社会就业压力的上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愈来愈趋向于“静态化”;③体育教学越来越被漠视造成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边陲化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本文拟从对科学体育的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体育是具有健康化、娱乐化、合理化、持续化维度。

身体 警钟 科学体育 维度 建构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不断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然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显示着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体质与健康的重大问题,影响着中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滞后着中国长远的发展。正是由于看到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角度和视角去探索健康持续的发展方向。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并查阅了相关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体艺[2011]4号文件,并针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刻的分析、整理和利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3.1.2 社会就业压力的上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就业机会的不断饱和,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作为青少年学生,他们面临着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这漫长的求学过程中,需要的是更高的学校品牌来实现他们的高分梦想,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业余时间他们都基本上拼搏于书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时间飞快地流逝,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

3.1.2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愈来愈趋向于静态化

教育部发布的教体艺[2011]4号文件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别增加1.56、1.20、2.59、3.42个百分点[1]。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学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静态化”。学生喜坐不喜动,总是坐着学习,课余时间还是坐着上各类辅导班,坐着看电视,玩电脑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学生肥胖率逐渐上升。肥胖的重要原因是摄入的能量要比消耗的能量要多。其中,摄入能量主要依靠“管”好自己的嘴,而消耗能量主要包括正常的新陈代谢、运动的消耗,日常的消耗。回归到现实原因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学生就一味地学习或是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机中。

3.1.3 体育教学越来越被漠视造成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边陲化

应试教育已经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扎根于中国教育体制。随着中小学学校越来越多的追求高升学率,分数就是唯一的思想,一星期就二节的体育课程还被语数外等课程置换,以致于被边陲化,孩子们的头脑里弥漫的全是语言或是各种各样的公式,体育意识逐渐淡化。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的综合。随着体育意识的逐渐淡漠,学生便失去了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动力,体育行为也就会不断受到限制,体育行为是指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体育综合素质在人的行为中的直接反映。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结果看,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含上体育课的时间)在6~9h以上的大学生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16.47%;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在3~5h之间的大学生占29.65%;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在2h的大学生占53.88%[2]。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分析其原因:一是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条件差,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受限;二是学校缺乏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以自发和自由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时效性和积极性;三是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少而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大众性,限制了多数学生的参加;四是高校中的大学生多数是来自农村,由于他们在中小学时期缺乏正规的体育教育,使大部分人的体育基础较差,体育基础越差锻炼的积极性就越低。

4 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一些对策来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那么首先要对体育健康的深层内涵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宏观上去把握微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

4.1 健康化是学生体质发展的价值化维度

随着现代快节奏的学习频率、就业的压力和现代化生活方式造成了青少年各种身心疾病。众所周知,生存是人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了生命,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健康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体育运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和保持健康的动态过程。随着愈来愈多的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置于边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与此同时能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松缓学生紧绷的神经,以达到愉悦身心的功能。因此,适当的体育课程活动,适应着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应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国际终身思潮密切相关。它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我们要放眼未来,首先要从现在做起,保证孩子的体质健康,就是保证他们有精力旺盛地去学习,为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

4.2 娱乐化是体育运动的大众化维度

4.2.1 娱乐性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大众趋势追求

游戏和娱乐是学生的本性。从身体活动中寻求娱乐是人类根本的心理需求。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游戏、身体活动的锻炼、运动技能的学习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身心的愉悦。同时在闲暇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别样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4.2.2 娱乐化是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调试剂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娱乐成为缓解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追求。现代的学生在三座大山(社会、学校、家长)重压下,他们不得不舍弃一些自身固有的特性来获得这三座大山的减压,从此快乐从他们的身边渐行渐远,以致于他们太久不知道微笑的滋味。充满娱乐氛围的体育课,正是他们丢弃沉重的盔壳,自由地畅游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中,以获得天人合一、怡然自得的精神。也正是体育运动课将成为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焕发青少年快乐、青春的特性,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现代学生美好学习生活的调试剂。

4.3 合理化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形式化维度

4.3.1 合理的体育课发展模式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保证

体育课程自2001年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是,传统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更别谈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这一基本基准。只有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发展模式才能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学生在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同时可在课外活动中多次呈现,建立多元化、有机衔接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3.2 合理的师资、体育设施资源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引路者,体育设施是学生不断走向健康发展的台阶,没有合理的师资,就不会有丰富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体育课程改革,创编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内容,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体验“学懂”、“学会”、“学乐”,达到身心健康。没有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质,有了这些合理的师资和体育设施资源,就像火箭有了两翼,能迅速地一飞冲天,这充分体现了这些资源在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的作用。

4.4 持续化是创造人才资源的人才化维度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也引入了“持续化”的概念,同时在体育中也引入了持续化发展概念。当今世界国家的竞争是人才软实力的竞争,何之谓为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如若没有健康的体魄,人才何谓存在,祖国的未来又落在谁人的肩上?那么,构建持续发展的体育运动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质,才能不断地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生体能滑坡现象很普遍和各种特殊疾病在不断上升的今天,整体的把握宏观的体育与健康,透析出其四种维度,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问题,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健康有序成长。

这四种维度共同构成了科学体育的内核结构,支撑着体育的发展,通过这些维度的分析,深层次地了解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通过完善其体育制度,创造良好和宽松的体育运动氛围;让更多的体育活动走进校园,走进孩子,增进青少年的体质与身心健康发展,让其与世界比肩;利用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从内容到教学评价,从“结果”走向“过程”,从“身体”走向“心灵”。与此同时多渠道协调发展,走多元化、多渠道的科学体育发展道路。

[1]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R],2011.

[2]于海涛.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4(15):66~69.

G806

A

2095-2813(2012)01(b)-0086-02

猜你喜欢
体质维度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