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治疗老年人后鼻部出血140例

2012-11-20 08:33黄永久鲍学礼孔旭辉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鼻道鼻甲鼻出血

黄永久 鲍学礼 孔旭辉 (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泰州 225300)

鼻出血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人〔1〕。鼻出血的诊治有较快进展,包括鼻内镜检查热凝止血〔2〕、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栓塞〔3〕、鼻内镜蝶腭动脉结扎或电凝〔4〕等。对于不同方法治疗后鼻部出血的疗效、优缺点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对老年非外伤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规范鼻内镜治疗,与门诊一般鼻内镜检查及鼻腔填塞治疗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患者308例,其中规范鼻内镜治疗组140例,男93例,女47例;年龄60~84(平均68.3)岁;均为单侧出血,左鼻出血66例,右鼻出血74例。其中并存高血压65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8例,鼻外伤、肿瘤及血液病患者均排除。42例曾于外院行鼻腔填塞,全部病例鼻内镜诊治均由作者完成。鼻腔填塞治疗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0~79(平均67.8)岁;左鼻出血30例,右鼻出血26例。其中并存高血压23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鼻外伤、肿瘤、血液病患者均排除。前鼻孔填塞21例,前后鼻孔填塞35例。门诊鼻内镜检查组112例,男72例,女40例,年龄60~84(平均66.4)岁;左鼻出血54例,右鼻出血58例。鼻内镜检查由本科室医师进行,门诊治疗由接诊医师进行。

1.2 规范鼻内镜检查及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0°、30°STORTZ硬管鼻内镜接监视器检查,吸出或让患者擤出鼻腔积血。如检查时处于出血状态,地卡因、麻黄碱喷雾表麻后即沿着出血方向边吸边查找,发现出血点或具体方位后再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高血压患者肾上腺素减量或不用)止血、麻醉;如处于出血间歇期,喷雾表麻后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麻醉和收缩鼻腔,尤其注意下鼻道和嗅区的麻醉。一般检查顺序是:鼻中隔前部、鼻顶嗅区、中鼻甲中鼻道、后鼻孔鼻咽部、下鼻甲鼻底、下鼻道。在细吸引器头引导下检查,下鼻道穹隆及内侧部如不能显露或操作不便者可行下鼻甲内折移位,中鼻甲也可适当内外移位。对鼻中隔重度偏曲、出血部位难以查找者可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时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点。查找到出血灶后,再次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收缩,微波热凝止血;热凝止血操作不便者,行碘仿纱条等局部填塞止血。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后3个月内未发生相同区域出血为治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情况 规范鼻内镜治疗组140例患者中,130例鼻内镜检查后发现出血灶;4例鼻中隔重度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后查找出血灶并止血;6例未发现明显出血灶。未发现出血灶者中,4例曾于外院行鼻腔填塞;2例观察48 h未有再次出血,予以出院;4例再次出血,及时再次内镜检查,3例发现出血灶;1例未发现出血灶,但估计为鼻腔下部出血,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止血。所有患者未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栓塞、传统前后鼻孔填塞及血管结扎。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灶137例中,位于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81例(59.1%),嗅区中隔面31例(22.6%),鼻中隔后下端 10例(7.3%),中鼻道 8例(5.8%);中下鼻甲、鼻底7例(5.1%)。发现出血灶后,133例行微波热凝止血,并用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局部衬垫;4例嗅区出血者因鼻中隔高位偏曲,微波探头不易到达,取小段碘仿纱条局部填塞,下方衬以膨胀海绵,72 h后取出。随访3~12个月,无复发。鼻腔填塞治疗组56例患者中,48~72 h后取出填塞物,18例再次出血,再次行鼻腔填塞;二次填塞后4例患者抽出填塞再发出血,行内镜检查止血。门诊鼻内镜检查组112例中,51例(45.5%)发现出血灶并行微波热凝止血。

2.2 组间治愈率、住院天数比较 规范鼻内镜治疗组134例一次发现出血灶止血治愈,一次止血者以3个月内无再次出血计,一次性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χ2=28.89,P<0.01;χ2=80.27,P<0.01);与鼻腔填塞治疗组比较,规范鼻内镜治疗组住院天数较短(t=2.72,P<0.01)(表1)。

表1 三组治疗方法一次性治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前后鼻孔填塞是以往治疗鼻出血的主要手段,但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止血效果不理想,反复盲目填塞可造成鼻窦炎、鼻黏膜糜烂、黏连等并发症。而且,对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的老年患者,鼻腔填塞可导致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进而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DSA栓塞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且可能发生鼻部缺血坏死、失明、面瘫、脑梗死等并发症〔5〕,对老年鼻出血患者应谨慎使用。传统血管结扎止血损伤较大,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结扎或电凝创伤相对较小,但仅对于蝶腭动脉分支出血有效〔6〕,且蝶腭孔位置及出孔血管有变异〔7〕,因此该手术也不应为常规治疗手段,仅为反复常规鼻内镜检查不能发现的鼻腔后下部出血使用。本组中1例患者两次规范鼻内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灶,患者精神压力较大,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后治愈。

鼻内镜检查后鼻部出血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往文献多主张先常规鼻腔填塞,填塞治疗失败后再行鼻内镜检查,如此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及住院时间,对老年人而言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给鼻内镜检查增加困难。鼻腔填塞后鼻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患者配合度降低,检查时鼻腔多处渗血,检查者很难准确判断原发出血灶,也较难进行隐蔽位置检查,从而降低治愈率。因此,现在有学者主张对后鼻部出血患者不首先作鼻腔填塞,而是直接鼻内镜检查或手术〔8〕。不主张先行鼻腔填塞,可先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止血,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反复大量出血除外)。②鼻内镜检查应在充分的麻醉、收缩后进行。国外文献有主张全身麻醉〔2〕,我们多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一般先行地卡因、麻黄碱喷雾初步麻醉、收缩,再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规范麻醉和收缩(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情况肾上腺素少用或不用),尤其注意下鼻道和嗅区的麻醉。检查时根据需要追加麻醉,查找到出血灶后,再次行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收缩,在非出血状态下处理出血灶。曾行鼻腔填塞的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较差,充分的鼻腔收缩和麻醉是成功检查和处理鼻出血的前提条件,必要是可肌注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镇静。③下鼻道内侧,即下鼻甲弯曲形成的沟内是后鼻出血的一个好发部位,在下鼻甲外偏、下鼻道较狭窄时该区域是鼻内镜检查的一个盲区,这一发现与Thornton等〔2〕相同。因此,下鼻道狭窄时可用30°镜检查,更多情况下需行下鼻甲内折移位,以充分显露该区域,也便于发现出血灶后的止血操作。鼻内镜检查时最后检查下鼻道也是基于一些患者需行下鼻甲移位,在移位前先详细检查其他部位,以减少不必要损伤。中下鼻甲移位是检查深在、隐蔽部位的一种方法,但中鼻甲内、外移位时患者疼痛明显,较少使用。④一般需要在细吸引器头引导下检查。对于正在出血者,吸除鲜血方可显露视野,沿着鲜血流出方向追查出血部位。出血间歇期患者,一般出血灶只是黏膜糜烂、血管扩张、火山口状或白色小隆起,可能被忽略,使用吸引器头在怀疑出血处轻轻擦拭,原发性出血灶往往会出现较明显出血。吸引器头还可以轻压分开鼻甲,以利于检查。⑤鼻内镜检查及处理后鼻出血相对一般鼻内镜检查复杂、费时,需要一定的经验,门诊一般内镜检查只是一个初筛手段,不能因为未发现出血灶就放弃。常规做法是前鼻镜未能发现出血灶后即收住院或留观,及时进行规范内镜检查,以减少重复检查。

后鼻部出血的常见位报道不一〔8,9〕,现多认为下鼻道及嗅区中隔面最多见〔9〕。本内镜组下鼻道穹隆部、内外侧壁及嗅区中隔面出血多见的可能原因是:一方面这些部位多呈直角弯曲状,受鼻腔空气层流压力刺激明显;另一方面血管在弯折部位,承受的血流冲击压力较大,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尤其如此。因此,在微波热凝后,常规用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局部衬垫保护,以免血痂脱落时再次出血。本内镜组出血灶的发现率高,下鼻道出血比例高,可能与下鼻道内侧沟的详细检查有关。

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老年后鼻出血患者,朱立新等〔10〕认为偏曲是导致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主张积极行鼻中隔矫正术。我们的观点是:在充分收缩后行鼻内镜检查,尽可能不行鼻中隔矫正手术,以减轻创伤。老年患者鼻中隔偏曲可能长期存在,未引起相应症状,也不应是后鼻出血发生的必然因素,仅为找出血灶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行鼻中隔矫正。本组140例患者仅4例行鼻中隔矫正,存在鼻中隔偏曲者远非此数,但多能顺利寻找出血灶。有4例嗅区中隔面出血患者伴中隔同侧高位偏曲,微波探头不易定位,我们宁可行小段碘仿纱条局部填塞,也不行中隔矫正,同样取得满意效果,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鼻内镜发现出血灶后的止血处理,包括电凝、微波、射频、激光、局部填塞等。使用的较细微波探头可随出血位置特点适当弯折,以便到达出血部位,更好地止血。对于出血位置深在,操作不便者选用碘仿纱条局部填塞。碘仿纱条具有收敛、抗感染等作用,优于膨胀海绵、明胶海绵等填塞物,小段填塞患者痛苦也较小。

1 Pallin DJ,Chng YM,McKay MP,et al.Epidemiology of epistaxi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1992 to 2001〔J〕.Ann Emerg Med,2005;46:77-81.

2 Thornton MA,Mahesh BN,Lang J.Posterior epistaxis: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bleeding sites〔J〕.Laryngoscope,2005;115:588-90.

3 Christensen NP,Smith DS,Barnwell SL,et al.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epistax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3:748-53.

4 Nouraei SA,Maani T,Hajioff D,et al.Outcome of endoscopic sphenopalatine artery occlusion for intractable epistaxis:a 10-year experience〔J〕.Laryngoscope,2007;117:1452-6.

5 Sadri M,Midwinter K,Ahmed A,et al.Assessment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rterial embolis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6;263:560-6.

6 Rockey JG,Anand R.A critical audit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using 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diathermy〔J〕.Rhinology,2002;40:147-9.

7 Padua FG,Voegels RL.Severe posterior epistaxis-endoscopic surgical anatomy〔J〕.Laryngoscope,2008;118:156-61.

8 Chiu TW,McGarry GW.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bleeding sites in idiopathic adult posterior epistax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7:390-3.

9 谢宏武,包小庆,陈玉赞,等.隐蔽部位鼻出血的再认识与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4):305-6.

10 朱立新,熊新高,汪广平,等.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处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4):266-8.

猜你喜欢
鼻道鼻甲鼻出血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的51例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及中鼻道双进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