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及矫治对策

2012-11-20 03:44曹化霞薛喜娟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问卷

曹化霞,薛喜娟

(1.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2.山西省临汾强制隔离戒毒所,山西临汾041000)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严峻的禁毒形势告诉我们,如何切实有效地引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防止复吸,已成为摆在我们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掌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战胜“心瘾”,是提高戒毒效果,实现《禁毒法》宗旨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心理测试、个别谈话等方法,对强戒人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尝试探索出适合强戒人员戒断毒瘾的科学化的矫治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调查中,我们抽取2012年3月至8月在戒毒所的强戒人员150人。抽取入组的强戒人员标准:(1)强戒人员因注射或吸食毒品成瘾严重,难以戒除毒瘾,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2)无较重身体疾病;(3)智能正常,经知情面谈后表示愿意参加本次调查;(4)戒断期已超一个月,排除戒断反应的影响。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删除未做或无效等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41份。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1 参与问卷调查的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

序号 分 类 选 项 统计结果人数%已婚2 婚史状况102 72.34%未婚24 17.02%离婚12 8.52%再婚3 2.12%小学以下12 8.52%小学3 文化程度52 36.87%高中及以上73 51.77%初中4 2.84%4 户籍所在地本省93 65.96%外省48 34.04%无业2 1.42%5 职业状况131 92.91%临时工8 5.67%军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1.按年龄状况统计,各年龄段的强戒人员人数及所占比例为:21—30岁的有31人,占21.98%;31—40岁的有62人,占43.97%;41—50的有41人,占29.1%;50岁以上的有7人,占4.95%。

2.从婚史状况看,参与调查问卷的强戒人员中,已婚的有102人,占72.34%;未婚的24人,占17.02%;离婚的12人,占 8.52%;再婚的 3 人,占 2.12%。

3.按文化程度统计,各种学历的强戒人员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有12人,占8.5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73人,占51.77%;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2人,占36.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人,占2.84%。

4.按户籍所在地统计,本省的强戒人员有93人,占65.96%;外省的强戒人员有48人,占34.04%。

5.按强戒人员的职业状况统计,参与调查问卷的强戒人员中,无业的有 131人,占 92.91%;临时工有 8人,占5.67%;还有两名军人,占1.42%。

(三)被调查对象的吸毒情况

表2 参与问卷调查的强戒人员的吸毒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

1.参与问卷调查的强戒人员,首次吸毒的有11人,占调查人数的 7.8%;吸毒史在 2年以内的有 32人,占22.69%;2年以上5年以下的有64人,占45.39%;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22人,占15.61%;吸毒史在10年以上的有12 人,占8.51%。

2.从吸毒种类看,吸食传统毒品者有 106人,占75.18%;吸食新型毒品者有33人,占23.4%;传统新型毒品混吸者有2人,占1.42%。

3.从吸毒次数看,参与调查问卷的强戒人员中,无复吸经历的有13人,占9.22%;复吸1次的有15人,占10.64%;复吸2次的有36人,占25.53%;复吸3次的有40人,占28.37%;复吸4次及以上的有37人,占26.24% 。

4.从有无强戒史看,参加调查问卷的强戒人员中,无强戒(吸毒劳教)史的有32人,占22.69%;1次强戒史的有49人,占34.75%;2次强戒史的有28人,占19.86%;3次强戒史的有15人,占10.65%;4次及以上强戒史的有17人,占12.05%。

(四)心理测试方法

1.测评工具:(1)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项目,测量9种精神症状,量表总分可作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该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2)人格测评。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该量表包括16个人格分量表,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广泛、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每一位接受调查的强戒人员均选择性地书面回答与吸毒经历有关的问题。

2.调查方法:在被试回答问卷之前,负责调查的民警首先强调该调查的科研目的和意义,减少参与测试戒毒人员对调查目的的猜疑,然后由被试者独立地匿名填写回答问卷。

(五)测试结果

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表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根据常模,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筛选阳性,即具有该因子分的较明显症状。表3显示,参与测试的141名戒毒人员SCL-90评定结果各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

2.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

表4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

表4显示,在戒毒人员与国内常模的比较中,戒毒人员16PF评分在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兴奋性及自律性五个维度上非常显著地低于常模,在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四个分量表上显著高于常模,在其他个性特征分量表上,两类人员无显著性。

从心理测试结果来看,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低,覆盖了各种异常心理问题,而超过30%的强戒人员存在抑郁和焦虑方面的问题,说明抑郁和焦虑这两种心理问题在强戒人员中较为多见,应当引起心理矫治工作人员的重视。

三、强戒人员常见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强戒人员主要表现出以下常见的心理特点。

(一)常见心理表现

1.烦躁心理。强戒人员在生理脱毒期间,因生理上的毒瘾尚未完全脱除,对毒品的留恋是非常强烈的,生理变化导致其心理状态异常波动、不稳定,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喜怒无常、易激惹甚至狂躁等戒断期综合症和稽延性戒断症状。特别是那些感情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的人甚至会出现轻生、自伤、自残等失去理智的行为,也有的戒毒人员因对自己被强制隔离戒毒不服,受不了法律制度的约束,而导致情绪不稳,烦躁心理滋生。

2.自卑心理。强戒人员往往自我评价偏低,对前途丧失信心,并伴随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许多戒毒人员因反复多次吸了戒,戒了吸,父母抱怨,配偶离婚,子女不认,导致自惭形秽,灰心丧气,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也有些属“三无”人员,长期无会见、无信件、无人关心而悲观伤神,感觉无家可归,因而不断地贬低自己,责怪自己。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戒毒人员渐渐对未来丧失信心,对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看不到,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已经完了。

3.抑郁心理。抑郁是现代社会的“心理”第一病,同时也是强戒人员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前面测试的结果来看,有36.17%的强戒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抑郁常常伴有自卑心理,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对事物缺乏兴趣,常回避与他人交往,显得不合群。抑郁与个性有关。强戒人员普遍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气馁,在遭受心理刺激后,容易出现不能排遣的抑郁心境。

4.焦虑心理。所谓焦虑,是指在进行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认为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灾难的情况,主观上产生的一种紧张的不良情绪。适当的焦虑无可厚非,但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将导致一个人躯体机能衰退,心理机能高度紧张而无法承受,甚至还会诱发神经衰弱。焦虑也是强戒人员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前面心理测试显示,有33.33%的强戒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尤其是初入所的强戒人员,对于环境的不适应,有一种恐惧心理,而且对以后的矫治生活、家庭危机等会产生错位的预期,常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倾向。

5.对抗心理。许多吸食新型毒品的强戒人员大多年龄偏小,且多为第一次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他们对戒毒所严格的所规队纪非常不适应,且本身行为较为懒散,脾气暴躁,行为规范意识较差,如遇民警批评教育时,往往不接受批评,语言顶撞,甚至采取攻击行为。

6.淡漠心理。强戒人员中有一部分以前曾吸食传统毒品,属“多进宫”人员,这类戒毒人员对戒毒所内的各种制度、环境和管教民警的工作方法较为熟悉,因此到戒毒所后对一切都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也有的想戒毒却缺乏足够的意志和恒心,对未来没有信心,来到戒毒所后又怕吃苦,受不了纪律制度的约束,往往出现破罐破摔的现象,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

7.偏执心理。偏执的主要特点是思想固执、敏感、心胸狭隘、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辩,报复心强。从前面心理测试的结果来看,有12.06%的强戒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执心理。偏执思维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和矫正,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偏执性人格障碍,因而要特别引起重视。

(二)强戒人员两种常见人格障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戒人员由于在社会上以毒品为中心,为了毒品可以做出许多社会所不允许的事情。而整个社会对吸毒者的评价非常低,正常人都不屑与他们交往,这也使吸毒者对这个社会有反感甚至仇恨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反社会人格障碍。强戒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自己的责任、遵规守纪的意识差,常有违反所规队纪的行为。由于反社会性,他们对民警的批评教育常感到厌烦、反感、排斥,有时会采取对抗性行为,顶撞民警,不服管教。

2.依赖型人格障碍。强戒人员由于长时间吸毒,身心被毒品严重摧残,虽然送强制隔离戒毒后生理毒瘾已经基本戒除,但是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不适,如浑身乏力、失眠、胸闷等躯体迁延症状。虽然在戒毒所不能接触毒品,但是仍然对毒品存在强烈依赖,内心还有寻找毒品的强烈冲动,常常用香烟、止痛片等一些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依赖心理。还有一些强戒人员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和独立意识,过多依赖他人,平时遇到事情总喜欢找个靠山,不愿意自己做主,总想求助他人帮助自己应付日常的矫治生活。

四、强戒人员心理问题矫治对策研究

强戒人员各种不良心理及行为的存在,给我们戒毒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从戒毒治疗、心理矫治、管理教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场所安全稳定。

(一)脱毒治疗法

脱毒治疗法是使强戒人员彻底摆脱毒品控制的第一步。通过药物等手段,减轻戒毒人员因中断毒品而产生的剧烈的躯体痛苦,使其摆脱对毒品的依赖。目前常用的脱毒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1)自然戒断法,又名干戒法或冷火鸡法。是指不用任何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强制病人不吸毒,让戒断症状自行消失的一种方法。此法简单,时间短,节省开支,但不足之处是病人比较痛苦,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好、年轻的轻度依赖者。(2)药物戒断法。指利用各种药物减轻戒断症状,逐步消除依赖者对毒品的躯体依赖性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应用广泛,病人容易接受。目前主要有美沙酮替代疗法、丁丙诺啡替代递减法、中医药脱毒疗法等。(3)非药物戒断法,又称物理脱毒法。指采用针灸、理疗等,减轻戒毒人员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此法对吸食毒品后的部分急性戒断症状和稽延性戒断症状具有一定的辅助控制作用,常用的有韩氏戒毒治疗仪。

(二)认知重构法

针对强戒人员入所初期对吸毒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偏差,运用心理学认知理论,通过理性情绪疗法等调整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通过认知重构,使强戒人员提高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抛弃错误的认知,增强法制观念,调整情绪,完善自我,建立健康的认知模式。

(三)防复吸训练法

实践证明,防复吸训练对于矫治因吸食毒品而引起的稽延性症状及各种异常心理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内容有:及时识别复吸的危险因素并协助建立应对措施、理解复吸是一种心理过程、理解并处理吸毒环境与心理渴求感、理解并处理好影响复吸的社会性压力、克服负性情绪、纠正错误认知等,使训练对象经过特殊训练后,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四)运动康复法

一是军事化训练。实践证明,军事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训练方式,它可以帮助戒毒人员恢复体能,增强体质,还可以磨炼其意志力。通过队列训练、规范化管理、晨练等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强戒人员的吃苦耐劳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二是运动健身法。根据戒毒人员的个体生理特点,做到在运动中训练,在运动中康复。如上午做工间广播操,下午做戒毒操;每日晨间进行放松训练,起床后做以“运目、转顶、耸肩、转掌、扭腰、双肩化圈”等为基本内容的放松项目。另外,可在居住场所配置一定量的康复器材,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康复器材的训练,进行太极拳等健身活动。

(五)习艺矫治法

通过习艺和劳动,既可转移戒毒人员对毒品体验的注意力,消除精神症状,又可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为回归社会顺利谋生创造条件。在习艺矫治中,戒毒场所应选择适宜的生产项目,做好戒毒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劳动报酬,培养戒毒人员正确的财富观念;实现基本的劳动保障,利于戒毒人员身体康复;创设志愿劳动模式,激发戒毒人员职业潜能。

(六)文体娱乐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实戒毒人员的所内生活,引导他们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学会用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调节心境,提高参与集体性健康活动的热情。如开展歌咏、书法、阅读、舞蹈、晚会、球类、棋类、田径比赛等,可使强戒人员在紧张的戒毒生活中精神得到放松,促进体能康复,并在文体娱乐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问卷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问卷网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