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教授级研究员是破格聘用还是草率决定?

2012-12-28 18:19谢樱
创新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草率破格中南大学

文/谢樱

22岁教授级研究员是破格聘用还是草率决定?

文/谢樱

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22岁在校学生刘路20日被中南大学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

中南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人发出质疑,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有点草率吧?

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在自学反推数学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同年10月的一天,刘路突然想到用以前用过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猜想。他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海内外科学家的认可。

这篇论文改变了一个平凡学子的命运,无数荣誉开始向他涌来。2010年,刘路获第二届丘成桐数学竞赛代数与数论优秀奖。2011年,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12年,刘路破格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并荣获2011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希望之星”奖。

对于刘路,侯振挺教授表露出强烈的惜才之心。他曾向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院士介绍刘路的情况。三位院士分别致信教育部,请予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并建议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院士们表示,尽管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西塔潘猜想的分量并不突出,但一名大学生能够破解国际数学猜想,已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2岁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焦点。在不少人大力赞赏的同时,也有人质疑是否有些草率?

刘路用一篇论文缩短了普通学子与正教授职称间近20年的距离。按照一般晋级正教授职称的“路径”,研究生读3年、博士读4年,成为讲师后再升为副教授、教授,每级认定一般最少都要花掉5年时间,其间还有不少科研项目、教学、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纵观全国,目前正教授级别的学者几乎都在40岁以上,而刘路22岁就完成了从学生到教授身份的跨越。

对于这样大胆的破格聘用,张尧学认为并不“草率”也不“离谱”。“聘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是向本校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相关专家、包括刘路的导师侯振挺教授征求了意见,综合了国内外专家对刘路学术科研能力的评价,并通过校务会统一商讨后而最终达成的决定。”张尧学说,学校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开辟鼓励青年才子做研究的学术风气。

侯振挺教授也认为,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每个人的天赋潜能各不相同,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破除固有模式。”

痴迷于数学的刘路,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展现出数学方面的天赋,但他却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分的“好学生”。

“刘路的考试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略偏下,但没有挂过科。大多时间他都在自学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张尧学介绍。

大二时,刘路就开始自学数理逻辑,被同学形容为“学术男”。他大学的室友刘洋说,刘路跟寝室里的同学沟通较少,要么自己看书,要么上英文网站下载英文资料,很少玩游戏。如果他不在寝室,那就一定是在图书馆。他经常会为一个数学问题饭也不按时吃,觉也不按时睡。

在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海波教授看来,刘路的思路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他的解题方法很简单,有时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

有着“小陈景润”之称的刘路,现在已是破格录取的博一学生,学校为其“量身打造”了求学方案,还将其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放入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对于学校的鼓励和厚爱,刘路淡定之外也显现出忐忑:“当然很有压力,但我还是会坚持对数学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摘自新华网)

猜你喜欢
草率破格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敢“破格” 不“出格”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异语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单项填空答题失误分析与备考点拨
欧洲“破格”欢迎中国总理
说“破格”
做事不要慌
Application of 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 in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