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教学设计

2013-01-10 03:38陈瑞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案例模块评价

陈瑞文

(黎明职业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当前的高等教育应以职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在教育方法方面应该有所区别,从注重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到注重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性[1],理念更为明确;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实施方式,改造教学情境[2],思路更加清晰.本文即从学习情境设计[3]入手,以“电脑广告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案例为载体,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源于工作实践,以工作实践的场景为基础,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创建适合于实际工作的案例.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学习项目既要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又是经过整合的学习任务[4].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属于操作性很强的实践型课程,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教学更贴近工作实践,与实习就业能够顺利接轨.

1.1 案例描述

教学设计针对的学习领域是“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实施的载体是“电脑广告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具体的案例描述为:某电脑公司推出新产品,为其设计一款宣传单,起到宣传新产品的作用.要求:(1)把新产品的信息传达出来;(2)新产品的外观展示;(3)界面醒目、美观;(4)作品布局合理,色调搭配得当.

1.2 教学内容解构

教学内容的明确是优质教学的前提,教学内容的分解,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确.根据对本案例教学内容的分解,得到图1所示的模块.图1的模块是进行案例功能设计的基本依据,在进行案例设计时,要遵照“做中学”的思维逻辑对模块进行重构,力求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整合[5].

图1 教学内容分解模块

1.3 任务重构

根据案例描述和要求,参考图1所示的内容模块,以任务重构为基础,对案例的知识点进行了划分,得到如表1所示案例知识点.

根据案例功能设计,进行知识点划分,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教学实施单元,知识点之间具有连接性,适用于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工作过程.

表1 案例知识点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实践

2.1 设计构想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步骤如下.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阶段,进行行动导向教学.一般而言,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页面布局,色调搭配,素材选择,图像设计等阶段.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以“电脑广告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案例为引领,通过需求分析、页面布局,色调搭配,素材选择,图像设计的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阶段,让学生按照这些步骤,完成该案例的设计与制作,形成工作式的行动导向学习.

(2)使用拼图模式进行学习和研究.使用拼图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从“原始小组”到“专家小组”的转换活动中,把握角色定位,适应角色岗位,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实现建构、探究、协作和竞争学习[6].

2.2 设计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构想,为了更好地突出行动导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头脑风暴活动、小组协作模式和多元评价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实践[7].

(1)引入头脑风暴活动,发挥创意想像.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需求分析阶段,教师引入头脑风暴活动,组织学生对“电脑广告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任务进行风暴思考.主要从界面构图和色调搭配两个角度展开,暂时忽略技术实现因素,允许学生自由创意,发挥联想.

头脑风暴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作品更具创意,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协作能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利用拼图小组模式,形成专家互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拼图模式[8],将学生进行动态分组.如,以某班40人为例,将学生分为5个原始学习小组(A-E).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从原始小组抽调学生动态组成专家小组.

基于这种拼图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子模块的学习,提升专家对子模块的设计能力;第二阶段回到原始组,让专家进行子模块的介绍,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设计工作.

拼图模式的学习,利用了动态分组,让原始组的每个学生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再把学习成果带回原始组,使原始组的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不仅实现了某一领域的深度讨论,也保证了各个原始小组的学习广度,提高了自主建构、探究协作和竞争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促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实现.

(3)使用“活跃度”评价,构建多元评价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对于模块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给予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本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原则[9],设计并实施了如图2所示的评价模型.图2所示模型从作品创作、原始组员活跃度和专家组员活跃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多主体、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像传统评价方式那么单一,仅以结果进行评价,而是针对活跃度、积极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不区分好坏,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2 评价模型

2.3 教学过程

基于前述的教学设计规划,进行“电脑广告宣传单的设计与制作”案例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根据工作过程,设计了作品主题确立—需求分析—头脑风暴—页面布局—色调搭配—素材选择—图像设计—专家学习、客户反馈—修改(直到客户满意)—总结评价—学习反馈这几个阶段.

整个教学过程模拟实际工作过程,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步骤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一种进入角色的感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老师又是客户,指导学生根据步骤进行学习,并进行实时引导,作为客户,及时给出评价和修改意见,模拟实际工作中的交互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历练,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图3 教学流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需要基于“做中学”的理念,以实际案例为载体,使用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拼图模式创设互相学习、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对于实践结果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不仅仅看结果,更注重过程、活跃度等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使学生在学校里也能得到实践经验,使学校和企业能够顺利的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论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09(13):12-17.

[2]张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方法提要[J].职教通讯,2007(1):41-46.

[3]吴红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情境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50-151.

[4]尹立坤,苏克强.教学做合一的高职软件学习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6):591-594.

[5]姜大源.双元制是一种“跨界”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7):75.

[6]成洁.课程能力建设: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J].职教通讯,2012(3):10-12.

[7]尹立坤,苏克强.关于高职课堂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1(10):187-188.

[8]唐劲松,王秋英.走进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9]郑淑晖.高等职业教育行动导向实践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38-40.

猜你喜欢
案例模块评价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