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中极点现象的研究

2013-01-10 03:51闫文伟冷显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犯规意志现象

闫文伟,冷显志

(1.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2.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竞走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项目之一,也是冲击奖牌的重点项目.如何保持优势项目的持续性,是广大田径教练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竞走运动集技术、体力、意志、战术及应变能力等于一体,属周期耐力性项目.正是由于竞走技术的特殊性,极点现象对于技战术安排更具重要性,所以研究极点现象对于竞走技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安徽省2012年大学生运动会5000米竞走比赛的21名女运动员.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参加比赛的21名女运动员进行调查,向她们共发放了“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极点情况的调查问卷”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为10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参加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的运动员有85.71%出现极点现象,说明极点反应是竞走比赛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在参加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的21名学生中,有18人出现过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精神低落、不想继续运动下去的极点现象,占总人数的85.71%,说明极点现象是竞走比赛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2)多数运动员极点状态的出现约在2000米左右,持续的时间30~60秒.表1的统计显示,多数运动员第五圈中出现极点现象,约占参赛运动员的44.45%.有33.33%的运动员第四圈就出现极点现象,第六圈出现极点反应的占22.22%.极点现象的出现与训练水平高低、运动强度大小、准备活动充分程度等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速度快,强度大,极点状态就出现的早;其次极点状态出现的早晚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关系,运动技能强的运动员生理机能运动强度能跟上内脏器官和肌肉活动的需要,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适应能力强,极点现象出现的晚,反应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再者,运动能力强的运动员善于掌控运动的节奏,推迟极点状态的出现,减小极点状态对其影响作用.通过收集整理本次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现场观察发现,由于参赛队员水平的参差不齐,成绩靠前的六名运动员极点状态的出现平均在约2000米左右.

表1 极点现象出现时间

在对调查对象所做的极点现象持续时间的调查显示(见表2),72.22%的运动员选择40~60秒,选择持续时间30~40秒占27.78%.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和现场观察,符合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持续时间30~60秒也和其它周期耐力性项目极点时间相符.

表2 极点现象持续的时间

(3)运动员克服极点状态的方法和能力欠缺,多数运动员只注重意志克服,没有有效采用自身机体调节克服的方法.在对出现极点现象时采用的方法调查表明,55.56%(10人)的运动员靠顽强的意志克服,其次27.78%(5人)的运动员采用降低速度加以应对,只有16.66%(3人)的参赛队员采用调整呼吸的方法.极点状态的克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意志克服,通过不断强化调整意志或注意力,坚持运动下去,植物性中枢系统逐渐产生适应,逐步提高机能,其惰性得到克服,内脏器官活动也就逐渐满足于运动器官的需要.另一种是有意识的自身机体调节克服,通过减缓运动速度,加深加慢呼吸节奏,使氧气能深入到肺部,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机体在有氧状态下进行代谢.两种方法的有效配合采用,才能有效减轻或突破极点状态,恢复和进入第二次呼吸的状态,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通过调查访问和现场观察,运动员克服极点状态的方法和能力欠缺,多数运动员只注重意志克服,没有有效采用自身机体调节克服的方法.

(4)极点状态期屈膝犯规多于腾空犯规.通过收集整理本次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的判罚资料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现场观察,极点反应期运动员犯规比较集中,人均达0.5次,说明极点对运动员的竞走技术动作有直接影响,极点反应期屈膝犯规明显多于腾空犯规(见表3),表明随体力和知觉的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发生动作不到位、双腿不服从个人意志的有效支配的现象.

表3 极点现象期犯规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青少年女子5000米竞走比赛中极点现象存在普遍性,也是学生进行竞走比赛中碰到的最为突出的困难.

(2)极点状态的出现平均在约2000米左右,持续时间30至60秒,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3)多数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应对极点状态的方法和能力欠缺,只注重意志克服,忽视自身机体调节克服的方法.

(4)青少年竞走比赛中极点反应的存在对竞走技术有直接的影响,极点期内屈膝犯规多于腾空犯规.

3.2 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使运动员从运动生理的角度了解极点现象产生原理.明白极点现象是竞速耐力性项目普遍存在的、暂时的机能状态,克服运动心理障碍.

(2)教练员应从运动心理学和训练学的角度引导运动员科学的加以应对.首先,加大准备活动的力度,调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兴奋性,使内脏器官满足运动比赛的需要.其次,比赛时,学会掌控自己的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太快,容易引起强烈的极点反应,速度太慢,发挥不出训练比赛水平.再者,加深加慢呼吸节奏,使氧气能深入到肺部,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机体在有氧状态下进行代谢.

(3)加大极点反应期的训练.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加强极点反应期的模拟训练,提高其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控制技术的能力.

(4)提高竞走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增强上肢力量练习.竞走项目是田径运动中唯一对技术有特定要求的项目,因此,要注意提高控制正确动作技术能力的练习,例如疲惫状态时直腿走练习,减少犯规率.同时极点反应期体力严重下降时,强有力地摆臂有助于保持较高的频率,保持竞走技术的节奏,因此,训练中要增强上肢力量练习.

参考文献:

[1]敬龙军,等.中外优秀20km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21-28.

[2]李东河,等.北京奥运会女子20km竞走优秀运动员比赛特征对比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60-62.

[3]刘丙宝,等.我国男子竞走运动训练的思考与讨论[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57-60.

[4]余锋,平易.高校学生处理中长跑极点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682-683.

猜你喜欢
犯规意志现象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嘟你犯规啦!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篮球比赛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对世界女子高水平单排轮滑球比赛犯规的研究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