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1%服务品牌打造对台合作新高地

2013-01-19 00:38
中国报道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台资淮安市台商

“对客商提出的合情合理、应做能做的要求做到100%满足,用意想不到的真诚周到服务给其一份惊喜,让客商101%满意。”这是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1%服务”理念。

11月4日,在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市代表们强调“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总书记的嘱托寄予了对淮安发展的厚望,赋予了淮安人民新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发达的水陆运输系统。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抢抓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创新打造“101%服务”品牌,加速台湾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淮安市由此成为大陆继深圳、昆山、东莞之后的第四大台资企业密集区和品牌企业聚集区。

11月4日,在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本刊记者就构筑101%服务品牌,打造淮安对台交流合作“新高地”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

吸引台商优势独特

“淮安之所以对台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扎实的产业基础以及突出的平台优势。”在问及淮安市对台商的吸引力因素时,姚晓东说。

据介绍,目前江苏省共有苏锡常、宁镇扬以及徐州三大“都市圈”,随着淮安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将会形成一个与三大“都市圈”相呼应的新兴增长极,资源要素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在把握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淮安市近年来努力打造“4+2”产业体系,所谓“4”是指四大主导产业,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和食品;“2”就是两大战略新型产业,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

随着“4+2”产业体系的打造,近千家台企在淮安已有近百亿美元的投资。食品方面,旺旺、康师傅、统一、台啤、耐斯等知名企业都在淮安集聚;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方面,敏实等著名汽车企业与淮安市达成了合作关系,除了一些关键的部件都在淮安生产之外,他们下一步还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

在姚晓东看来,大批落户淮安的台资企业在成为相关支柱产业领军企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产业的集聚。这些企业将在淮安市产业构造当中发挥龙头骨干的作用,他们的发展对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淮安市的平台优势也逐渐凸显。截至目前,淮安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园等6个国家级园区,同时,省级的开发区和省级的特色产业园区近20个。“这些国家级、省级的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为淮安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保障。”姚晓东说。

构筑“101%服务”品牌

要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只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积极打造优质高效的‘101%服务’。”姚晓东告诉本刊记者。

“对客商提出的合情合理、应做能做的要求做到100%满足,用意想不到的真诚周到服务给其一份惊喜,让客商101%满意。”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1%服务”理念。

据姚晓东介绍,针对“101%服务”理念,淮安市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专门成立了大陆地级市首家副处级台商服务中心,统筹协调涉台服务工作;同时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台资企业的意见》,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搭建生产、生活、维权服务和投资咨询四大服务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台商服务网络。

当前,“101%服务”在两岸产生了广泛影响,2012年国台办原主任王毅在大陆台协会长座谈会上对“101%服务”专门作了介绍。“可以说,凡是到过淮安、知道淮安的台商没有不知道‘101%服务’的,凡是在淮安投资的台商没有不推崇‘101%服务’的。”姚晓东说。

据悉,截至目前淮安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近1000家,总投资近100亿美元、实际到账投资近50亿美元,在江苏的台资集聚已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格局。淮安也因此连续两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

“今后,我们还将丰富‘101%服务’品牌内涵,建立健全领导挂钩台企、涉台案件调处等制度;开通台商服务热线,实行一站式受理、多部门主动服务;完善生活配套,加快台商大厦、台湾风情街、台湾文化体验区、台商休闲娱乐中心建设,鼓励台商投资医院;积极探索台商精神家园建设,引导台商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淮安社会生活,增强精神认同等。”姚晓东自信地说。

着力推动“四个最优化”

随着台资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的不断落户,以及关联企业、配套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进驻与发展,淮安市台资经济呈现出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不断拉长的联动发展态势。淮安台资集聚高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淮安成功获批“江苏省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淮安将进一步推进淮台之间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四个新高地’:一是台资产业集聚新高地,即深化与台湾在盐化工、特钢、IT、食品等我市主导优势产业领域的合作;二是台企创新新高地,即深化与台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 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环境;三是服务新高地,即深化与台湾在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四是交流交往新高地,即 深化与台湾在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姚晓东感慨道,“为打造好这‘四个新高地’,我们将努力做到‘四个最优化’。”

据介绍,“四个最优化”首先是吸引台资政策最优化,即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更多的台企专项融资额度,对符合淮安市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总规的项目,优先保证用地并提供便利服务。

其次是帮扶台企措施最优化,围绕帮助台企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台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在项目申报、政策扶持等方面享受淮安市企业同等待遇,同时支持台资企业在我市投资建立营销中心。

第三是载体平台建设最优化,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扩容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省级盐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开发区,增强综合保税区集聚功能,加大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机构引进和“三站三中心”建设力度,促进台资企业链式集聚发展。最后是101%服务最优化,为到淮安投资创业的台企、台商提供最满意的环境。

姚晓东表示,当前淮安已经进入了全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淮安将以落实习总书记嘱托要求为动力,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积极抢抓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奋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努力使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周总理一生追求的“中华崛起梦”在淮安早日展现。

猜你喜欢
台资淮安市台商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
那些感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