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2013-01-22 16:30刘华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管腔脑血管颈动脉

刘华钊

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江门 529030

目前临床上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又被称作慢性脑循环功能不全(CCVI),该病是由于诸多原因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持续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诱发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颈部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44例;年龄56~81岁,平均(65.7±15.6)岁;病程5个月~10a,平均(3.7±1.2)a;有高血压史33例,糖尿病史16例,冠心病史20例。纳入标准:(1)年龄≥50岁;(2)存在明显的头重、头晕及头痛等自觉症状,波动性较长;(3)以上几种自觉症状无法通过“非脑循环障碍”得到合理的解释;(4)患者眼底存在明显的动脉硬化性改变;(5)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6)经颅脑CT或MRI检查未发现血管器质性病变。将符合以上6项指标定义为CCVI-Ⅰ型,符合前5项并且经CT或MRI检测存在腔隙梗死者定义为CCVI-Ⅱ型,符合前5项目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脑梗死或多发腔隙脑梗死者定位为CCVI-Ⅲ型[2]。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影像检查结果、颈部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检查方法:采用我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患者的双颈动脉进行扫描,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在前方以及侧方两个方向展开纵切扫描,并对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颈外动脉进行仔细观察。测量腔内膜接面与外膜上层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1.0mm者为斑块。管腔狭窄判定标准:管腔狭窄不足50%者为轻度狭窄,狭窄度不低于50%者为中度狭窄,狭窄度不低于70%者为重度狭窄[3]。

2 结果

2.1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CCVI-Ⅰ型29例(29.90%),CCVI-Ⅱ 型 33 例 (34.02%),CCVI-Ⅲ 型 35 例(36.08%)。

2.2斑块部位本组97例患者中斑块位于双颈动脉48例(59.79%),位于右颈动脉18例(18.56%),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28例(28.87%),位于锁骨下动脉3例(3.09%)。

2.3管腔狭窄本组97例患者中轻度狭窄35例(36.08%),中度狭窄者 42 例(43.30%),重度狭窄 20例(20.62%)。

3 讨论

研究证实,对于CCVI患者而言其临床表现是脑动脉硬化作用的结果,临床实践表明该类患者的动脉硬化多在颈动脉处发生,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4]。本次研究对97例患者采取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斑块均处在颈动脉,其中位于双颈动脉者占59.79%,右颈动脉者占18.56%,颈总动脉分叉处者占28.87%,锁骨下动脉者占3.09%。

研究证实,不同CCVI分型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本组97例患者中轻度狭窄占36.08%,中度狭窄占43.30%,重度狭窄占20.62%,且不同CCVI分型者狭窄程度也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狭窄由颈动脉彩色超声内膜中膜增厚斑块所导致,且CCVI-Ⅱ型者属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呈现出脑实质改变,而CCVI-Ⅲ型者则为脑实质改变、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随着CCVI分型增加,狭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研究证实,CCVI的病程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及破裂,斑块破裂后会导致其核心接触动脉出血最终造成血栓形成,因此,临床上不能对慢性头晕、头重、头痛反复发作时间较长者予以忽视,针对已经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者应展开早期干预,对患者实施合理的稳定斑块治疗,可对卒中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目前临床上由于彩色超声技术得到良好发展,该项检查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准确性也得到显著提高,有研究证实,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的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达83%,准确性达86%。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慢性脑血管不全诊断中,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展开适当的颈部彩超检查,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5]。

[1]赵旭兰,闫淑静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J].临床荟萃,2009,13(19):219-220.

[2]郭富山,迟兆富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21(2):2 913-2 914.

[3]陈雪梅,徐运 .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分期及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07,19(8):1 012-1 014.

[4]余能伟,杨友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8,14(6):783-785.

[5]王金月,刘筠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影像学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19(6):427-428.

猜你喜欢
管腔脑血管颈动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