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毒”致痛说浅析

2013-01-25 10:26覃文波李凯风邓汝铭吴小红杨海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壮医气机中毒

覃文波 李凯风 邓汝铭 吴小红 黎 佳 杨海云 陆 文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痛症是对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种病证的通称,痛症泛指全身各部位疼痛症状。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对痛证总病机的概括,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中医药痛证的治疗法则。

壮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毒”,因此,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其毒理论蕴含于壮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中。“毒”致痛说就是指导壮医临床治疗痛证的理论基础,本文兹就壮医的“毒”致痛说作一探讨。

1 壮医的“毒”

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构成伤害的致病因素,是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之毒指一些具体的有害、有毒之物,如痧毒、瘴毒、蛊毒、风毒、蛇毒、虫毒、刺毒等[1]。有的毒性猛烈,有的则是缓慢起毒性作用;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有的损伤皮肉,有的则伤害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下文所说之“毒”主要指狭义之毒。

2 壮医“毒”致痛的病因病机

壮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人体的“巧”、“廊”、“胴”三部 (即天、人、地三部)与自然界同步运行,制约化生,生生不息,人体谷道、水道、气道 (三道)畅通,龙路、火路 (两路)无阻,则“嘘”(气)、“勒”(血)得以运行,脏腑“夺”(骨)、“诺”(肉)、肢节百骸皆得以涵养,则人体无病[2]。

毒之所以致痛,一是因为毒性本身与人体正气势不两立,正气可以祛邪毒,邪毒也可损伤正气,两者争斗,正不胜邪,则影响三气同步而致痛;二是因为劳累过度或人体本身运化失常,摄入不足而致营养不良;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而致身体虚弱;或毒力太强,或被含有毒素的动物咬伤;或是误食含有毒素的食物,使痧毒、瘴毒、蛊毒、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邪毒乘机侵入人体,邪毒滞留在筋骨肌肉、脏腑组织等部位,阻塞、阻滞三道两路,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痛。

因各种毒的性质不同,侵犯的主要部位有别,作用的机制各异,以及人体对毒的抗争程度不同,所以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疼痛部位和性质。按部位分,可分为天部 (头部),人部 (胸部),地部 (腹部、腰部)和四肢;按疼痛性质分,可分为胀痛、重痛、刺痛、绞痛、冷痛、隐痛等,成为壮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3]。

在治疗上,壮医对于毒轻病浅者,多用外治;毒重而病复杂者,多内外并治,力求尽快疏通“三道”、“两路”气机,祛毒外出[2]。

3 “毒”致痛的分类

3.1 痧毒痛 痧毒又名痧气、痧麻等,壮医认为,如果人体质虚弱,外感痧毒,邪毒内阻三道两路,或饮食不当,内伤谷道,邪毒留滞肌肉之间,毒正交迫,发为痧病。类似于中医的感冒、重感冒、发热、头痛等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4]。

痧毒滞留于肌肉之间,则见肌肉酸痛;留滞于“巧坞”(大脑)使气机不利,则有头晕头痛;三道两路气机不畅,则有胸腹闷痛。常见的疼痛性质为胀痛,重痛。

常用内服药物有:山芝麻、鸭跖草、蜈蚣草、鬼针草、草鞋根、狗肝菜、薄荷、千层纸等;常用外治法有刮痧疗法、刺血疗法、拔罐疗法、药线点灸等。

3.2 瘴毒痛 瘴毒即山岚秽气,壮医认为,凡是感受瘴毒之气所致的突发性疾病称为瘴病。现代医学中的疟疾及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属此范畴[4]。由于壮族聚居地位于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各种植物落叶、败草、动物尸体等腐烂而产生瘴毒,瘴毒入侵人体,使三道两路不通,气机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阴阳失调所致。另外,疟疾通过蚊虫叮咬等途径侵入人体与正气相争,虚实更作,气机阻滞,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机体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阴阳相移,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疼痛部位为天部(头部)和地部 (腹部),常见疼痛性质为胀痛、绞痛。

常用内服药物有:土常山、黄花蒿、土柴胡、香茅等。常用外治法有刮疗、针挑疗法、拔罐疗法、药线点灸、刺血疗法、佩挂药物等。

3.3 蛊毒痛 壮乡素有“蛊毒之乡”的称号。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就记载有蛊毒,其文为:“广西蛊毒有两种,有急杀人者,有慢杀人者,急者顷刻死广隆者半年死”。直到现在,壮族部分边远地方还有蛊毒存在,且往往和巫术联系在一起[5]。有学者经考证认为:蛊是一种古代承传下来的既神秘又令人恐怖的黑色巫术 (或称邪术),它以有毒的动植物或其他媒介物来作祟,妄称用超自然力直接施放于人或动物,能迷惑人或动物的灵魂,使之引起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变化,轻则患病,危害健康,重者会导致死亡,它体现了与人类控制力密切相关的某种行为和信仰。从这方面来说,蛊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有着深远历史并现实存在着的文化现象。从医学内涵上来看,蛊事实上是一类毒素,其轻则使人生病,引起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重者致人死亡。总之,蛊毒是一种毒物,系由各种动物躯体、植物药草、毒汁、及一些不知名的矿物等,混合而成,其本身含有毒,这些毒素一经进入人体体内,即可使龙路、火路及三道受到伤害,天地人同步平衡失调,从而出现中毒症状。

常见疼痛部位为地部 (腹部)和人部 (胸部),常见疼痛性质为胀痛、重痛、隐痛。

常用内服药物有:牛奶果根、金不换、癞蛤蟆、南蛇簕、红吹风、鹅不食草。常用外治法有药物外洗、药物外敷、拔罐疗法、药物灸等。

3.4 风毒痛 壮医认为,风毒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风毒包括的疾病非常广泛,壮族民间有36种风和72种风之分[5]。风毒入侵人体肌肤,游走不定或结于体内某一部位,气机不畅,阻滞龙路、火路及其网络而致痛。若风毒入侵人体,聚结于头面腮腺部,局部气机阻滞,导致龙路、火路不通,则见腮腺肿痛;风毒入侵,阻滞龙路、火路及谷道、气道,则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男性则伴睾丸肿痛;若风毒入侵人体,聚结于肚腹部,引起谷道、气道、水道不畅,龙路、火路阻滞,则见腹痛、腹胀,肚皮绷紧如鼓皮。

常用内服药物有:木防己、绣花针、七叶莲、百两金、走马胎、防风草、天麻、豆姜、杜仲藤、黑风藤、排钱草等。常用外治法有针挑疗法、药线点灸、药物外敷等。

3.5 湿毒痛 壮医认为,湿毒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与壮族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有关。《素问·异法方宜论》明确指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明· 《广西通志》说:“岭南外区,瘴疠熏蒸,北方戍人,往者九死一生……今闻发北兵逾万人戍岭外,下湿上蒸,病死必多”, “盖以其地炎懊、卑湿,瘴疠特甚,中原士卒,不服水土,不待戈矛之及矣”。壮族聚居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阴湿多雨,故壮医认为,很多疾病皆与湿毒有关。湿毒致病,若滞留于肢体骨肉,可见肢节疼痛,头身困重,倦怠,关节酸痛重着、头重如蒙。若湿毒滞留于三道可见食少、胸腹胀痛、泛恶呕吐、黄疸、水肿、腹泻、痢疾、小便清长等。

常用内服药物有:土茯苓、八角枫、九龙藤、九节风、眼镜蛇、大叶千斤拔、过江龙、田基黄等。常用外治法有药物烫浴、针挑疗法、拔罐疗法、药线点灸、刺血疗法、刮痧疗法等。

3.6 中毒痛

3.6.1 根药中毒 即药物中毒,误服了有毒的药物后,邪毒直接滞留于谷道,引起谷道气机不畅,谷道两路不通,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而发病。不同的药物中毒,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钩吻中毒,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瞳孔散大;重楼中毒: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痉挛;羊角扭中毒: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罗裙带中毒:腹痛,先便秘,后剧烈腹泻;雷公藤中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常用解毒排毒壮药有:土金银花叶、余甘子、甘蔗、野牡丹、酸藤木、铁枰锤。

3.6.2 根东洋中毒 即食物中毒,由于饮食不节,进食酸腐变质的食物或病死家禽,或误食有毒的食物,或过食生冷瓜果等,使体内气机逆乱,清浊相混,升降失调,三道两路功能失常,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若谷道气机阻滞及龙路、火路不通,则腹痛;邪毒停滞体内,气机不畅,则见头痛、头晕、胸闷。

针对不同的食物中毒,壮医使用不同的解毒药物,如:野八角中毒:用鲜芭蕉叶;腐败肉类中毒:用赤小豆、马齿苋;蚕豆中毒:用银花、生地;水牛肉中毒:用圣齑;各种食物中毒:用雷公根、韭菜、火炭母、大青叶、鸭跖草等[4]。

3.6.3 图腭河中毒 即蛇毒中毒,毒蛇咬伤人体后,通过毒牙排出毒液,使毒素侵入人体肌肉、经脉、骨骼、脏腑,停滞于三道两路之间,阻滞龙路、火路,导致人体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三道不通,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在毒蛇咬伤之初,伤口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若蛇毒进一步内传,则有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

常用的解蛇毒药物有:一点红、半边莲、了刁竹、蛇总管、八角莲、青木香、乌桕叶、满天星、山豆根等;常用外治法有药物外敷、拔火罐、烧灼、针刺等。

3.6.4 其他毒中毒 包括有毒的昆虫、野兽、疯狗、老鼠等,排出的毒素侵入人体肌肉、经脉、骨骼、脏腑,停滞于三道两路之间,阻滞龙路、火路,导致人体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三道不通,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均有局部疼痛的症状,重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

常用的解毒药物有:雷公根、鬼针草、鲜天名精、七叶一枝花、老虎芋头、野荞麦、鲜红薯叶、人尿、了哥王等;常用外治法有药物外敷、拔火罐、烧灼、针刺等

4 结语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壮族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在“毒”致痛学说中,壮医一方面通过药物内服或外用,调整“嘘”、“勒”、脏腑功能,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另一方面,运用外治法使药物或非药物对体表龙路、火路产生刺激,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直接祛毒外出,从而达到祛病止痛的目的。可以看出,壮医对“毒”致痛有深刻的认识,其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长期流传于民间,在现代人的治未病和基础医药保健服务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6-17.

[2]覃文波,庞声航.壮医毒论学说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5):4-7.

[3]钟鸣.简明壮医药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2):18.

[4]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0-78.

[5]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59-61.

猜你喜欢
壮医气机中毒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便携电子打气机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西游记》中毒记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