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公心与恒心
——谈高职高专条件下“三心”做好特殊学生工作

2013-01-30 23:17杨士钦
淄博师专论丛 2013年4期
关键词:公心三心恒心

杨士钦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所谓特殊学生我个人认为范围比较宽泛,应该包括那些主观、客观某一方面或双方面都有困难的学生。特殊学生是一个客观存在,估计在任何学校,甚或绝大部分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此类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该如何处理,如何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师专的一名教师,一名多年的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一套本人认为对应对此类学生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经过实践检验,这套办法也确实很有功效。

实事求是的讲,师专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中的工薪家庭,学习成绩较差,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特殊学生也较同类的本科院校为多,于是如何处理好这些特殊学生,既关系到班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同时甚至也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我们学校的招生状况和命运。因为,对这些学生处理得好,班级工作就会很容易开展,学生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能增强社会对我们学校的信心,有利于生源的扩大,反之,则会影响到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那么如何做好特殊学生的工作呢?记得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有一句卖油翁介绍自己经验的话:“无它,唯手熟尔”[1],套用一下,本人的经验是“无它,三心而已”。

所谓“三心”,当然不是指三心二意,而是指三种处理特殊学生群体的心态和策略,即“爱心、公心与恒心”。它们相互依存,在教育特殊学生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但它们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尽相同。

一、爱心是前提

《学记》中有一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2](P213),意思是学生只有觉得老师可亲,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这句话多被用在课堂教学中,其实在特殊生教育中同样适用。在长期和这类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经常是刚教育完,又犯同样的错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反思,我觉得学生之所以不愿接受老师所讲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和老师不亲,和老师之间有距离。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呢?我觉得是爱心,爱心是前提。记得一首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以爱心去关注每一个特殊学生,你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我坚信只要有爱心,顽石也会被捂热,百炼钢也会变成绕指柔。而没有爱心,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爱心是个前提。

爱心是前提绝对不是随意说的,而是我在多次和这类同学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多次失败挫折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法宝。记得我刚当班主任时,面对班里的特殊学生,特别是主观上有错误认识和客观上造成恶劣后果的特殊同学,在经过多次教育而又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往往很急躁,为了尽快帮他们改正错误,我都是严肃批评,甚至采取取消评优、写检讨等方法,一切以“严”字当头。然而时间久了,我发现这些方法,对于一般的同学还有震慑意义,而对于那些“顽固分子”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为你越批评他们,他们可能越逆反,从而更不愿接受你的教诲。

后来,我认识到了自己追求中的急功近利,方法上的简单粗暴,我开始反思,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喜欢别人对自己的错误不分缘由的严厉批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我又喜欢别人怎样指正我的缺点呢?我想是既开诚布公又和颜悦色。

推己及人,我开始用对待自己亲人的心去对待每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每个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我的爱,实践证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的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后的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爱心为前提,爱心让我在特殊生教育工作中,如鱼得水。

二、公心是基础

再者,在处理特殊生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心。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说“得生心者得班级”。而公心是获得同学认可的一个重要基础。你坚持公平公正大家会感觉得到,你不坚持公平公正大家也能感觉得到。特别是对那些特殊学生,他们往往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因为知道自己的利益容易被忽视,所以他们显得更加敏感,一旦发现老师某个问题对自己处理不公,往往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丧失对班主任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秉持公心。

但我们说众口难调,真正的做到一切公平公正是很难的,因为有很多我们难以掌控的因素,譬如,贫困生评定,对于特别困难的我们好判定,但对于一些情况较为不典型的,到底张三比李四贫困,还是李四比张三贫困,很难断定,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每人给他一个补助,但补助的名额有限,那么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就要:首先,我们还是要坚持主观公正原则,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我们主观上保持公正,客观操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正,就不怕大家说三道四;其次,对于涉及到特殊学生利益的问题,除了要做到客观公正之外,还要单独和他们做好解释,让他们理解。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公心,久而久之大家会感受到,包括特殊学生也会信任你,那相关问题的处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恒心是保障

在做特殊学生工作时,没有爱心和公心当然不行,但是仅仅有爱心和公心也未必一定能行。好多行为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问题的形成往往有多重因素,其形成时间也绝非一朝一夕,要想改变他(她),除了用爱心拉近彼此的距离,用公心取信于他们,还需要有恒心,只有长此以往才可能彻底改变他(她),只要长此以往也一定会改变他(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老师在坚持爱心这个前提、公心这个基础之上,还持有恒心。像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网瘾特大,据了解该生从高中就形成了以网吧为家的习惯,进入师专后更是变本加厉,往往是今天刚刚接受完了批评教育,明天又转战网吧,对他一次次教育的失败我没有灰心,而是做好了和他打持久战的准备,为了改变他、感化他,我整整和他谈了近半年的心,并随时做好该生的成长记录,以便从中找出得失,在和风细雨的长期感化下,该生最终戒掉了网瘾。

他的最终转变应该说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事实告诉我们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漫长,行动多么艰难困苦,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有收获。记得蒲松龄曾经说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3]( p1128)。只要有恒心,一根根铁杵一定会磨成针。

事实证明,班主任怀揣“爱心”“公心”两个法宝,以“恒心”为保障必能做好特殊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戴圣.小戴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公心三心恒心
“燕子垒窝”显恒心——“思想政治受洗礼”评论之一
莫以私事废公心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公心治理”释放善治效应
恒心是成功的基石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
从经济视角看公心
新时期石油企业领导干部应树立“三心”
现代化网民要有“仁心”“学心”“公心”